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闻简报中国.百姓:1961-197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937987
  • 作      者:
    周艳,朱勤效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百姓1961-1979》一个时代的影像纪录,一部共和国的青春史诗。
    精选部分新闻简报,制成VCD光盘,随书赠送!
展开
内容介绍
    《新闻简报》是电视机进入中国家庭之前,一个极为广泛而有效的大众传播渠道。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新闻简报》是新闻,是政治,是文化,甚至是娱乐。它是一扇打开的窗,在某一段时期里甚至是唯一的一扇窗,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描述: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在纪录历史的过程中,《新闻简报》自己也进入了历史。
展开
精彩书评
    曾以为这是“假演”,其实应该叫“加演”。
    ——共和国一代人儿时的影院记忆
展开
精彩书摘
    新闻简报1961-33
    悼念梅兰芳同志
    对于很多人来说,梅兰芳的形象,就像一缕青烟,无迹可寻,他时而是俊朗的男人,时而又是人们理想中最完美的女人。真正的梅兰芳,又在哪里?
    1894年,北平深秋的季节,梅兰芳出生在城南的李铁拐斜街——梅家老宅的东屋里。1901年,虚龄8岁的梅兰芳拜吴菱仙为启蒙老师,正式迈入梨园,攻习旦角。在那个时代,除了慈禧太后,京城的其他女人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看戏的,更不要说演戏了。因此舞台上的女人都由男人来扮演,他们被称为男旦。在市井平民的生活中,这种对女人简单而粗劣的模仿并不是真正的男旦艺术。只有那些能运用男人嗓音宽厚的声腔优势,兼容男人看待女人、体察女人的独特眼光,才能在舞台上幻化出超越世俗的女性之美。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男旦,据说他在扮演雁门关中的萧太后时,融合了他所观察的西太后慈禧的行动举止,慈禧非但不生气,还给体态丰腴的梅巧玲起了个胖巧玲的绰号。梅巧玲的儿子梅竹芬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但不幸早逝。4岁丧父的梅兰芳在祖上承袭的道路上,注定只有一个选择,成为一名男旦演员。
    1904年,10岁的梅兰芳,还迈着有些生疏的云步,登上了广和茶园的戏台子。从此,开始了他的舞台人生。
    1913年,19岁的梅兰芳初次闯荡上海滩,一炮而红,有人会以当时的情景说,梅先生的扮相、嗓子和那种气度,过去我们的确是没有见到过的。这时的梅兰芳在艺术上还远未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还处在对前人的学习和模仿阶段。但是,这又不是简单的学习和模仿,他捕捉到了在似乎亘古不变的戏台之外,一种从未有过但又蕴含着巨大能量的气息。那是大上海鳞次栉比到高楼投射的光影,是新式舞台的台口这一排炫目的电灯,是穿着现代服装、操着国语的演员演出的新剧。
展开
目录
新闻简报1961-33
悼念梅兰芳同志
新闻简报1961-39
闰土的子孙
新闻简报1961-46
唐山陶瓷
新闻简报1961-52
庆祝周信芳演剧生活60年
新闻简报1962-7
画家丰子恺
今日中国1962-15
北京七点钟
新闻简报1962-16
外文书店
今日中国1962-19
北京琉璃厂
新闻简报1962-20
陶陶居
新闻简报1962-22
同仁堂
新闻简报1962-24
东安市场
新闻简报1962-43
皮影戏
新闻简报1962-50
小喇叭
新闻简报1962-52
相声“打电话”
今日中国1963-3
逛“大世界”
新闻简报1963-12
伟大的战士——雷锋
今日中国1963-20
下班以后
新闻简报1963-24
秋菊
今日中国1964-4
作家周立波在农村
新闻简报1964-5
奖励连环画工作者
新闻简报1964-26
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开幕
新闻简报1965-8
积极参加义务劳动
新闻简报1966-5
在万人讲坛上
新闻简报1973-52
安排好知识青年冬季生活
新闻简报1977-40
张小泉剪刀(浙江)
新闻简报1978-3
画家张乐平
新闻简报1978-9
传授川菜技艺(四川)
新闻简报1979-29
评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