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报1961-33
悼念梅兰芳同志
对于很多人来说,梅兰芳的形象,就像一缕青烟,无迹可寻,他时而是俊朗的男人,时而又是人们理想中最完美的女人。真正的梅兰芳,又在哪里?
1894年,北平深秋的季节,梅兰芳出生在城南的李铁拐斜街——梅家老宅的东屋里。1901年,虚龄8岁的梅兰芳拜吴菱仙为启蒙老师,正式迈入梨园,攻习旦角。在那个时代,除了慈禧太后,京城的其他女人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看戏的,更不要说演戏了。因此舞台上的女人都由男人来扮演,他们被称为男旦。在市井平民的生活中,这种对女人简单而粗劣的模仿并不是真正的男旦艺术。只有那些能运用男人嗓音宽厚的声腔优势,兼容男人看待女人、体察女人的独特眼光,才能在舞台上幻化出超越世俗的女性之美。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男旦,据说他在扮演雁门关中的萧太后时,融合了他所观察的西太后慈禧的行动举止,慈禧非但不生气,还给体态丰腴的梅巧玲起了个胖巧玲的绰号。梅巧玲的儿子梅竹芬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但不幸早逝。4岁丧父的梅兰芳在祖上承袭的道路上,注定只有一个选择,成为一名男旦演员。
1904年,10岁的梅兰芳,还迈着有些生疏的云步,登上了广和茶园的戏台子。从此,开始了他的舞台人生。
1913年,19岁的梅兰芳初次闯荡上海滩,一炮而红,有人会以当时的情景说,梅先生的扮相、嗓子和那种气度,过去我们的确是没有见到过的。这时的梅兰芳在艺术上还远未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还处在对前人的学习和模仿阶段。但是,这又不是简单的学习和模仿,他捕捉到了在似乎亘古不变的戏台之外,一种从未有过但又蕴含着巨大能量的气息。那是大上海鳞次栉比到高楼投射的光影,是新式舞台的台口这一排炫目的电灯,是穿着现代服装、操着国语的演员演出的新剧。
展开
——共和国一代人儿时的影院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