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136117
  • 作      者:
    陈忠实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书稿,虽然是作者创作《白鹿原》的手记,但是实际上,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远比这部小说的写作进程要宽要深。可以说,这也是作家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和学习的一个总结、一个自传,这为后人研究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文本,对于人们了解作家复杂的精神劳动、独特的心智体验,甚至对人们了解当今时代的嬗变与前移,都是有很大助益的,同时也能填补当代文学研究某些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空白。
展开
精彩书摘
    至今确凿无疑地记得,是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的写作,引发出长篇 小说《白鹿原》的创作欲念的。 这部后来写到8万字的小说是我用心着意颇为得意的一次探索。 是写一个人的悲喜命运的。这个人脱下象征着封建桎梏的蓝袍,换上象 征着获得精神解放和新生的“列宁装”,再到被囚禁在极左的心理牢笼之 中,他的心理结构形态的几次颠覆和平衡过程中的欢乐和痛苦,以此来 探寻这一代人的人生追求生存想往和实际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在作为 小说主要人物蓝袍先生出台亮相的千把字序幕之后,我的笔刚刚触及他 生存的古老的南原,尤其是当笔尖撞开徐家镂刻着“读耕传家”的青砖门 楼下的两扇黑漆木门的时候,我的心里瞬间发生了一阵惊悚的颤栗,那 是一方幽深难透的宅第。也就在这一瞬,我的生活记忆的门板也同时打 开,连自己都惊讶有这样丰厚的尚未触摸过的库存。徐家砖门楼里的宅 院,和我陈旧而又生动的记忆若叠若离。我那时就顿生遗憾,构思里已 成雏形的蓝袍先生,基本用不上这个宅第和我记忆仓库里的大多数存 货,需得一部较大规模的小说充分展示这个青砖门楼里几代人的生活故 事……长篇小说创作的欲念,竟然是在这种不经意的状态下发生了。 这确实是一次毫无准备、甚至可以说是不经意间发生的写作欲望。 这是1985年的秋天。按我当时的写作状态,正对中篇小说的多种 结构形式兴趣正浓,短篇小说也还在写,只是舍不得丢弃适宜写作短篇 的题材,而更重的用心已经无可逆转地偏向于中篇小说的谋划。我写中 篇小说较之短篇写作只明确了一点,即每一部中篇小说都必须找到一个 各个不同——起码区别于自己此前各篇的结构形式,而短篇写作几乎是 随心所欲。这一次的《蓝袍先生》,不着重故事情节,以人物生命轨迹中 的生活琐事来展示人物,当然不是那些无足轻重的扯淡事儿,而努力寻 找有心理冲击力的细梢末节。我当时想通过各种不同的中篇小说结构, 来练习写作的基本功力,似乎还不是很明确地为未来的长篇写作做准 备。可以确定地说,我在1985年夏天以前,把长篇写作尚作为较为遥远 的事。主要的一点,在我对写作的意识里,长篇小说是一种令人畏怯的 太大的事,几乎是可望而不敢想的事。 P1-2
展开
目录
一  意料不及的写作欲念
二  卡朋铁尔的到来,和田小娥的跃现
三  枕头,垫棺作枕
四  沉静与松弛
五  难忘1985,打开自己
六  朱先生和他的"鏊子说"
七  寻找一种叙述
八  复活了的呻唤声
九  关于性,庄严与挑战
十  从追寻到转折,再到删简
十一  我的剥离
十二  原的剥离
十三  原上的革命
十四  原下,自在的去处
十五  生命历程里的一个下午
十六  读诗诵词,前所未有的闲情逸兴
后记:说一回多余的话
附录:关于《白鹿原》的问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