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出塞,往往写得悲哀,清初词坛也不例外。但是,当时也有一些送人出塞者,将词写得很有豪情,如董元恺《塞垣春·送友人出塞,和周清真韵》:“塞外天垂野。矗莽莽、征鞍卸。紫台一去,黄埃千里,关山如画。对大旗、落日萧萧也。毳幕烟,光飘洒。听银筝、初弄罢,半壁边愁堪写。<br> 驱马射雕还,恰便似、临邛闲雅。归雁过晴天,叫彻凄凉夜。正梦传、芳草泪落,寒云几处、悲笳月下。一往心如醉,向葡萄懒把。”①徐倬《金缕曲·送合素塞上》:“蓬断惊沙卷。傍关门、笳声一派,燕归鸿遣。腰下吴钩谁解赠,带血模糊犹泫。望玉塞、千重蟠茧。年少不堪秋夜别,况三分秋色枯杨浅。休赋恨,壮猷展。<br> 青山缺处青帘显。向当垆、金酥乳泛,黄羊脂扁。细柳将军闲较猎,镇日鞲鹰绦犬。磨盾鼻、雄文无免。十万健儿齐注槊,看平蛮、草檄书生典。骑拨叱,五花剪。”我们尚不能完全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形,但是,清代初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整个官僚机制的运作或还不够有序,满族又有尚武的传统,这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送友人出塞,还是具有某些特殊的内涵,还待再加细考。<br> 这种强烈的建功立业的用世之心,让我们想起了唐代边塞诗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有不少文人是通过入幕,从军边塞,立边功而进身,所谓的盛唐气象,在相当程度上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我们当然可以说,从文体发展的惯性看,这是盛唐边塞诗的延续,但是,回到具体的创作情境,则清代初年的有异于明末不振的气象,一定也给了文人们以巨大的激励,所以,这种强烈的用世之心也是当时时代精神的某种反映,可以为我们认识清初文坛提供别一种角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