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盛宴
母与子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母亲为此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清华。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两三下翅膀就升人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笨拙,它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泪,其中包括他的母亲。
爱的盛宴
除夕之夜,母亲包好了饺子,专等着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来后下锅。馅儿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饺子的咸淡,便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母亲知道即便让儿子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家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怎么办?
这个聪慧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支注射器,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味道如何。他尝了,连说“好吃”。
这时候,母亲举起那支注射器,向儿子夸耀说,她可以将一个个有缺陷的饺子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儿子听后大哭起来。他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意儿子的口味?吃着这交织着母亲的爱与智的饺子,能不动容?
(张丽钧)
贫穷不是理由。
去年夏天,我在天安门广场碰到一对母子。儿子四十多岁,骑着一辆三轮车,母亲就坐在车里。他们的装束很土,风尘仆仆,和周围的光鲜格格不入。
我问男子:“你们从哪里来的?”
男子说话声音很轻。却带着满满的自豪:“山东。我骑三轮车来的!我娘一辈子最大的心愿是看看毛主席住过的地方,可是家里太穷。眼看娘八十六岁了,再不出来,怕将来没有机会了,我一咬牙就蹬车来了,骑了整整七天呢。”
我非常吃惊,问:“那你们睡哪儿呢?又吃什么?”
“我娘睡车里,我铺褥子睡在车旁,呼噜一会儿就来精神。临出来时,媳妇烙了80个饼,还能吃回去。”
老太太一脸满足地笑着,仿佛坐的是豪华林肯。
我的眼睛有点模糊。我们常借口囊中羞涩,不能为父母尽孝。看到这对母子,我才发现:贫穷永远不是理由。
(国国)
不会告诉母亲的事
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给我带来一盒营养液。母亲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营养液是母亲卖了手镯买的。母亲走后,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慰道:“那营养液还真不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地点着头。
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五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五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回家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
毕业前,母亲给我女朋友寄来了一条红围巾。后来,我们分手时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扔了。”我心里充满悲哀。而我送给妻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妻很珍惜。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
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林学)
两元钱的拯救。
男孩自小便是问题少年,在家挨父亲打,在校受老师罚。
当体罚成为家常便饭时,一点用处也没有了。他变本加厉,父母的衣服挂在衣架上,他会掏出里面的钱,从几十块到几百块,连眼睛都不眨。
有一天,父亲出远门回来,下了车,到家还得坐一趟公共汽车。为了省两元钱,父亲步行几十里,走了回来。
父亲一进门,就对母亲说:“为了省下两元,我步行回来的。”
此时,他已成为惯偷,忍不住把手伸进挂在墙上的父亲的衣服口袋。翻来翻去,只翻出两张一元的纸币。那纸币已揉得快烂了,黑黑的,很脏。
平时,他偷了钱,喜欢去玩网络游戏,或买爆米花什么的。那天,他在街上逛了好几圈,始终不忍心将那两元钱花出去。
“为了省下两元,我步行回来的。”父亲的话,不断地在他脑际回响。最后,他跑回家里,将两元钱重新放进父亲的衣袋里。
(陈明聪)
当我老了
我毅然决定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回国回家去陪伴母亲一个月。
开始两天,母亲忙着张罗来张罗去,没有时间坐下来。后来有时间坐下来了,母亲开始给我讲人生的大道理,只是这些大道理,是几十年前她反复讲过的。于是我耐心地告诉她,那些道理过时了。于是,母亲就会痴呆呆地坐在那里。
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我发现母亲由于身体,特别是眼睛不好,做饭时不讲卫生,饭菜掉在灶台上,她又会捡进碗里。我要到外面吃,母亲马上告诉我,外面吃不干净,假东西多。我又告诉母亲,想为她请个保姆,她生气地一拐一拐地在房间里噼啪噼啪地走。说她自己还可以去给人家当保姆。我无话可说。
我要走之前,母亲吃力地从床底下拉出一个小纸箱,打开来,取出厚厚的一叠剪报要我带走。我正在为难,这时,那捆剪报里飘落下一片纸片。
我拿起小剪报,发现是一篇小文章,题目是《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忽然忘记谈话的主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我一口气读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杨恒均)
一个“小鞋匠”
在上个世纪20年代那段艰苦的日子,为了养家糊口,爸爸起早贪黑地工作,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记得当时爸爸经常穿一双蓝色工作鞋干活。一天,我意外发现,有一只鞋子的鞋底和鞋面之间缝合处裂开了,爸爸在裂开的地方塞进去一块硬纸板,这样好继续穿着那双鞋上班。
那天夜里,爸爸休息之后,我悄悄地把他的鞋拿到柴房里。我从一个报废的车内胎上切下一块胶皮,再把它剪成鞋底的形状,然后用铜线把新做成的鞋底和旧的鞋面缝合起来,再把那块硬纸板放回鞋内,最后我把鞋子擦得锃亮。
我永远也忘不了次日早晨爸爸看见那双鞋时的表情。他脸色变得苍白,泪水顺着两颊滚落。但他没有说一句话,依然像往常一样,穿着那双工作鞋上班去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