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9491
  • 作      者:
    石天强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石天强,男,1971年出生,副教授。师从王一川先生。200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随后前往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一直从事文艺美学、当代审美文化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路遥,作为20世纪80年代一位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凭《平凡的世界》一书获茅盾文学奖,随后又遽然长逝,留给世界诸多遗憾,也迫使我们思考其写作实践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试图从空间文化塑造的角度,发掘路遥写作中的边缘文化心态和身份认同焦虑,这一心态和身份对其写作实践中的人物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命运又以符号的形式叙述了小说作家在现实中的命运。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走近路遥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出生,祖籍陕西省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王卫国出生于一个极为贫困的农民家庭,是真正的“三代贫农”。父亲叫王玉宽;母亲马氏15岁时就嫁到王家,王卫国在母亲18岁时出生,系家中长子。7岁时因为家境困难被过继给家在延川县农村的伯父王玉德。王卫国在家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小学的学业,但在小学毕业后却面临着失学的危险。这个时期对王卫国具有决定命运的意义。在参加全县小学升中学的考试后他幸运地被录取,同时这也惊动了乡政府。王卫国的养父是在乡政府干部的劝说下同意他继续学业的。这一独特的经历给王卫国以深刻的影响,他在以后的一部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1961年记事》中所描写的故事就是以自己的这段经历为背景,小说因此具有强烈的自传特点;而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辍学的经历也是以此为蓝本。“文革”初期,贫农出身的王卫国可以说是春风得意过一段时间。1969年9月,年仅20岁的王卫国就任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他曾因此而有过一种出人头地的感觉,但很快发现自己是一个有职无权的角色。1969年底被转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务农,这种经历使年轻的王卫国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并因此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中。在农村期间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还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幸运地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开始了文学创作,开始在《陕西文艺》(今为《延河》)上发表文学作品;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使用笔名“路遥”。
展开
目录
《现代文论与美学论丛》总序
第一章 关于路遥
一 走近路遥
二 文学视野中的路遥
三 路径与方法

第二章 身份认同与心理焦虑
一 路遥小说空间结构生成的历史语境
二 身份社会中的空间记忆
三 城乡结合部:边缘身份的空间隐喻
四 空间的内在化:路遥的二元心理世界
五 二元空间中的语言焦虑

第三章 男人的世界——农民形象的塑造
一 苦难的历程:乡村景观
二 历史召唤下的新主体
三 当代鲁滨逊
四 启蒙话语的规训
五 被淘汰的弱者
六 想象世界中的空白

第四章 城市梦想中的边缘人
一 孤独的边缘人
二 分裂的精神世界
三 为了生存
四 无性人:走向衰败
五 启蒙话语的破产
六 流浪,流浪

第五章 都市的远景
一 路遥笔下的都市形象
二 都市景观中的身体和欲望
三 都市中的精英个体与群体
四 从独异的个体到庸众中的一员
五 都市中的现代官吏形象
六 都市的阴影

第六章 城乡对立下的男性欲望——女人们
一 被强暴的女性身体
二 对女人的报复
三 承受苦难的肉身
四 知识女性:理想破灭的符号
五 女性世界的“王”

第七章 书写的压力
一 历史理性主义和个体虚无主义
二 被排斥的命运与自我书写的坚忍
三 先锋文学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排斥
四 “重写文学史”语境中路遥们的命运
结语
附 录
一 路遥主要作品
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