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诗美创造的过程描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24175
  • 作      者:
    赵心宪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赵心宪,男,汉族,1948年12月生,重庆市綦江人。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巴渝文化名人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教育部曾宪梓教师基金奖励获得者。获省部级奖项著作主要有:专著《沙鸥的诗论与创作研究》(获第三届重庆市文学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专著(合作)《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重庆出版社2000年出版)、编著《秀山花灯文化生态的考察与思考》(获重庆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专著《文学启蒙教育论稿》(获重庆市高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中一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专著《诗美创造的过程描述》获中国作家2009创作年会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新诗的历史真实做一些清洗油污的工作。但我既有的努力,大多数限在所谓的“现代诗歌历史”范围之内。这篇《诗人梁上泉论》,将涉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诗史。毫无疑问,我们这一代人应当是中国新诗的这段历史的见证。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山水审美:传统艺术文化精神的感悟
    梁上泉早年旧体诗词尚存手稿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与山水题材相关的抒情诗,计百余首。这种寄情山水引人注目的题材选择倾向,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先生的引导。冰如先生主张诗艺实践从旧体起步,“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真情所感的东西”。当时梁上泉因为在校寄宿学习,生活空间比较狭窄,从教室到宿舍,从宿舍到教室,一切似乎都很熟悉,生活美的发现与体验好像不那么随意。李先生引导其鉴赏唐诗宋词,课余前后晨望、暮游,察四时之变化,品万物之盛衰,借以陶冶性情,领略生活之美。(2)20世纪40年代末,国共和谈破裂之后,反动统治者加紧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政治环境白色恐怖加剧,密探、特务混迹于学生之中,说话稍有不慎,即可能被告密而惨遭迫害,“寄情山水”似可避祸。(3)李冰如家在达城西郊,自号“云水山房”、“凤鲤居”,翠屏山下县达中个人居处则称澄翠楼,与达县的凤凰山遥相对望。翠屏、凤凰两山处大巴山南麓,山峦起伏,松柏蓊郁,莽莽苍苍。山下州河环绕金华坝,流向远方,水光山色极佳。加之玉印山龙爪古塔耸立其间,岩下塔沱幽深,澄澈如练,翠屏戛云亭千年古迹增色……达城山水之胜于此可见。另外,当时达城不具备欣赏园林美等自然美的条件,甚至因李冰如先生的爱好所限,对工艺美、建筑美、技术美、服饰美与烹调美等达城社会美方面的欣赏,也没有引起特别重视,这样达城生活美的发现、感受与品味,山水美情有独钟,人情美的体味亦常常与山水有关。
展开
目录
诗人梁上泉论(代序)
第一章 童年经验的文化选择
一、北山乡村文化:苏区红色文化的影响与转型意义
二、达县城市文化:“国统区”革命文化的精英文化形态
三、“平民化诗人”李冰如的影响与“文化极化”类型

第二章 早年诗词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
一、山水审美:传统艺术文化精神的感悟
二、社会意识表现:传统诗歌现实主义文化精神的继承
三、短小抒情诗:传统诗歌文化艺术形式的实践

第三章 俗化雅化,雅化俗化——与民间文艺关系初探
一、早年与民间文艺的关系
二、军旅七年前期曲艺创作及其影响
三、民歌的学习收集与新诗形式的运用

第四章 成名期新诗的民俗积累
一、成名作《阿妈的吻》与民俗
二、诗集《喧腾的高原》与民俗积累
三、诗集《云南的云》等作品的民俗积累

第五章 叙事诗艺术结构形式的嬗变
一、早期:古典叙事诗的模仿与民间叙事诗的学习
二、成名期:现代叙事诗作品几种基本类型的出现
三、成熟期:情节型现代叙事诗的发展过程及代表作

第六章 《红云崖》文类规范走向清醒的构型过程——长篇叙事诗《红云崖》手稿比较
一、从叙事诗(一稿)到叙事长诗(二稿):创作冲动的引起与构型意图单一的创作目的
二、从叙事长诗(二稿)到情节型长篇叙事诗雏型(三稿):构型通俗化的语言策略与叙事情节连贯性的努力
三、从情节型长篇叙事诗雏型(三稿)到情节型长篇叙事诗文类规范清醒意识(四稿)的出现:构型雅俗共赏的语言策略与艺术个性

第七章 散文诗实践的文体意识
一、《泡桐树三章》与散文诗文体意识的觉醒
二、散文诗集《献给母亲的石竹花》及其手稿的比较研究:“突破诗的约束”内含的文体意识
三、考察梁上泉散文诗文体意识的意义

第八章 剧诗·剧诗的现代型与传统型
一、剧诗:本质内涵的两种理解
二、“借剧情来增加诗味”:现代型剧诗的文类经验
三、作为音乐文学的剧中的歌诗:传统型剧诗的音乐性及类型

第九章 儿童诗:浅语的艺术
一、抒情短诗:抒儿童之情两种表述口吻的选择
二、小叙事诗:渗进游戏精神的审美趣味
三、故事诗:民间故事的题材选择与说唱艺术形式营养的吸取

第十章 现代格律诗实验
一、现代格律诗文体意识非自觉阶段的若干实验
二、六行独节体式作为现代格律诗自觉实验形式的认定
三、《六弦琴》:六行独节体现代格律诗格律结构的实验

第十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旧体诗词创作片谈
一、心路历程的诗化记录
二、与新诗创作同步的诗美创造
三、诗书合一的艺术追求

第十二章 音乐文学创作的民间影响
一、曲艺创作与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
二、歌词创作体现的民间音乐影响
三、歌剧创作及其观念的民间音乐选择
附录:
附录一:《梁上泉旧体诗词手书选》序
附录二:梁上泉诗集《不老草》序
附录三:能歌的诗——梁上泉歌词印象
后记
新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