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领域建设等方面,如民族文学比较研究、译介学、东方文学、海外华人文学、人类学、比较诗学等开拓创新,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比较文学复兴的起始阶段,季羡林即倡导把民族文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进行独立研究,他指出:“西方一些比较文学家说什么比较文学只能在国与国之间才能进行,这种说法对欧洲也许不无意义,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家来说,它无疑只是一种教条,我们绝对不能使用。我们不但要把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学纳入比较文学的轨道,而且我们还要在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比较文学的活动,这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在这方面,陈守成、庹修宏等率先将外国文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系统比较,并主张编写一本适合民族院校使用的比较文学教材,先后出版了《外国文学发展简史》、《中国民族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会”。随后,在刘献彪、刘介民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中,也把“中国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列为专章介绍。
在中外文学关系史尤其是东方文学研究方面:有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乐黛云主编的比较文学丛书《中日古代文学交流史稿》(严绍鋈著)、《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王晓平著)、《中印文学关系源流》(郁龙余编)到90年代乐黛云、钱林森主编的“中国文学在国外”丛书、戈宝权的《中外文学因缘》,再到新世纪初期钱林森主编的大型比较文学丛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10卷集)、乐黛云主编的“国别文化关系”丛书等相继出版,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