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文学的社会本质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一 文学观念的演变
二 文学艺术的产生
第二节 文学的社会本质
一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根本性质
二 文学的“自由的精神生产”性质
三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四文 学的文化学意义
第三节 文学社会性的内涵
一 文学与人性
二 文学的阶级性和文学的党性原则
三 文学的人民性
四 文学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第二章 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审美元素
第一节 文学的审美特性
一 艺术的掌握世界方式
二 文学反映生活的形象性和想象性
三 文学反映生活的情与理的统一
四 文学反映生活的美感性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元素
一 生活
二 情感
三 思想
四 艺术形象
五 文学语言
第三节 文学的语言艺术特点
一 艺术的分类
二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三 文学语言的学习和丰富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般原理
一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含义
二 文学作品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
一 题材的选择与多样化
二 主题的多重组合与开掘
三 情节的提炼与构成
第三节 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
一 文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二 结构的作用与原则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风格
一 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
二 文学风格的多样化与共同性
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样式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分类
一 文学体裁的形成和发展
二 文学体裁的分类
第二节 主要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一 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二 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三 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四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五 影视文学的特点
第五章 文学生产与文学原创活动
第一节 文学生产的性质与原创过程
一 文学生产的性质与环节
二 文学原创过程的界限
三 创作源泉与创作冲动
四 艺术构思与艺术灵感
五 艺术表现与把握生活
第二节 文学创作过程的审美认识特点
一 艺术反映生活的审美认识特点
二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第三节 艺术典型化的过程和方法
一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二 艺术典型化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作家的基本素养
一 丰富的生活积累
二 进步的世界观和高尚的情操
三 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
第一节 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的一般原理
一 创作方法、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二 制约作家运用创作方法的诸因素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潮流
一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
二 浪漫主义的基本创作特征
三 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特征
第三节 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的多样发展
一 自然主义与唯美主义
二 象征主义与后象征主义
三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第七章 文学接受与审美鉴赏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功能
一 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
二 文学的审美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
三 文学的美感作用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接受活动
一 文学的接受方式:消闲性消费与审美性文化消费
二 文学阅读与审美鉴赏
三 审美感受与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四 情感共鸣与审美愉悦
第三节 审美鉴赏的特性与鉴赏主体条件
一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二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三 文学鉴赏的多样性与共同性
四 文学鉴赏的主体条件与文化市场培育
第八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作用和性质
一 文学批评的作用
二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一 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性
二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标准和艺术性标准
第三节 文学批评方法与批评家素养
一 “美学-历史”批评的基本方法
二 开展文学批评的基本方针
三 文学批评家的基本素养
第九章 文学发展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文学发展的历史基础
一 两种艺术发展观
二 艺术生产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因素
一 社会生活与文学发展
二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三 文学与哲学、道德、宗教、社会心理
第三节 文学的继承、吸收与创新
一 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二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吸收
三 文学发展中的批判任务
四 文学发展中的革新创造
后记
附录1 发展文化产业探讨
附录2 市场经济与文艺发展的驱动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