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的镜子:文学与现实世界》中莫里斯·迪克斯坦对司汤达的隐喻进行重新诠释,追踪20世纪大量作家笔下的不同世界,范围涵盖从提奥多·德莱塞、辛克莱·刘易斯、伊迪丝·沃尔顿和薇拉·凯瑟等现实主义作家,弗兰茨·卡夫卡和萨缪尔·贝克特等现代主义作家,直至索尔·贝娄、君特·格拉斯、玛丽·麦卡锡、乔治·奥威尔、菲利普·罗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等大胆创新的战后作家。迪克斯坦认为,小说总是能够为其主题揭示出丰富的洞见,而文学也可以成为历史理解的一种形式。作家们透过他们作品的形式和感受力来折射世界。他向我们展示,这些作家的作品如何重新捕获——同时转化——他们身边的生活、内心的世界,以及他们与读者共同分享的语言和感受的空间。法国作家司汤达在《红与黑》的一个著名段落中,将小说描述为携带着上路的镜子。在20世纪,这一比喻被贬抑为天真的现实主义观念。现代作家转而以创造性的形式发明和颠覆来进行实验。解构主义理论家更进一步,质疑文学是否能够指向其语言之外的任何真实指称物。另一方面,传统的历史学家则怀疑小说是否令人信服地再现了历史和社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