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到达莫斯科,住进宾馆已是晚上十点多了。下榻的是俄罗斯大饭店,离红场很近,步行用不了10分钟。第二天,清早起来,就和同室的《人民日报》老记者章世鸿同志一起去红场。应该说,我们这一代人,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对红场抱有一种崇敬心理,很早就向往能有一天亲自到红场去瞻仰这一“世界革命”的中心:那有着闪闪红星的高耸的塔顶,那世人瞩目的列宁墓,那红墙围绕着的克里姆林宫……当然,由于前苏联的大变动,对红场再也不会有过去的那种朝觐心态了。尽管如此,这次真正走近红场,置身于红场之中,亲身感受到红场的雄伟壮丽,那种新鲜感、亲切感、肃穆感还是油然而生,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br> 过去总以为红场是十月革命后起的名字,但其实在17世纪后半叶这里就以红场命名了。比起天安门广场来,红场是要小得多,但由于它周边各种建筑群的恰当组合,使人感到既有气派,又十分精致。红场的面积只有7.3万平方米,位于莫斯科河以北,在克里姆林宫的正东面,从北到南659米,从东到西平均宽130米。广场北端是19世纪80年代建设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其旁还有一座小教堂;南湍耸立着16世纪中叶修建的、有8个塔楼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东侧和克里姆林宫平行的是规模宏大、连绵数百米的百货公司大楼,是19世纪末的建筑:在克里姆林宫围墙外面的东侧则是举世瞩目的列宁墓,是1930年建成的,过去苏联领导人检阅游行队伍就站在这上面。这些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建筑集中在这7万多平方米的广场上,不仅没有什么不协调的感觉,相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让人颇有赏心悦目之感。<br> 在红场,可以看得见围墙里边克里姆林宫的部分建筑,像列宁墓后有一个圆顶的建筑,上面有一面旗帜,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总统旗,十月革命后,列宁就在这里办公,现在是普京的办公室;还可以看到宫内教堂的尖塔。当天下午,我们就进去参观了。说起克里姆林宫的名称,过去我有过误解,以为此地原来就叫克里姆林,因此,建成的宫殿自然就叫克里姆林宫了。实际上,克里姆林是中世纪俄罗斯城市里中心城堡的统称,通常坐落在某一条河边,外有围墙、堡垒、城壕、城楼和城垛,内有教堂、办公楼、住所、军火库等各种建筑。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建于1156年,当时只是占地1公顷的木头小城堡,大规模建设是在15世纪,现在看到的规模基本上是在1838—1849年形成的。克里姆林宫的围墙长2 235米,有1045个齿形城垛,在18座高耸的尖顶塔中,有5座在十月革命20周年时安装了红宝石色的五角星(有天晚上我专门去红场,还看到有的塔上红五角星仍在闪光,但似乎没有5个),宫内有700多间房间,还有可容纳2500人开会的大会议厅,过去最高苏维埃就在这里开会。除普京在此办公外,政府主要部门都不在这里,而是在市内当地人称为白宫的另一座办公大楼。克里姆林宫内有不少教堂,都是历代帝皇先后修建的。在宫内的大教堂广场上,还有一座著名的伊凡钟楼,是16世纪建筑艺术的杰作,是由意大利建筑师建造的,高81米,每层都安放着大小不同的钟。钟楼旁有一口“钟王”,重200吨左右,是1733—1735年铸造的。在这口钟尚未出坑脱模时,宫内发生大火,救火时水灌进了坑内,以致大钟崩裂一块。这块重有11.5吨的残片,现在就放在“钟王”的旁边。离“钟王”不远处,还有一门“炮王”,年代比“钟王”还早,是1586年铸造的,重40吨,长5米多,炮筒直径近1米。<br> 到莫斯科的第二天上午,导游带我们转完红场后,就领我们去红场旁边排队,准备瞻仰列宁墓。那天出来时,天气晴朗,没想到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我们不少人没有带雨伞,附近也很少有地方可以躲雨,就只能淋着,好在雨不大,下下停停。排了100分钟,终于进入了列宁墓。进去前,要进行检查,不准带手机,不准带照相机:进去后,不准停留,不准讲话。刚进入墓道,由于光线突然变暗,眼睛一下子不能适应,只能慢慢摸索前进。待到进入瞻仰厅时,只见列宁躺在水晶棺里,身着西服,态度安祥,脸色红润,头部似乎比照片上的还要大些。但是,列宁睡的水晶棺同毛主席的不同,看不清棺材的形状:特别是脸色之好,有人甚至怀疑真是列宁遗体,还是一具蜡像。<br> 出列宁墓,顺着既定的路线,沿着克里姆林宫的围墙走了一圈。墙上都镶有碑石,有的还有照片,照片下面埋有他们的骨灰;还有一些墓碑是横置在地上的,比墙上的要大得多。从碑上镌刻的时间看,大部分已经亡故好几十年了。这些人的名字也不大熟悉,由于参观的队伍不能停留,也来不及细看。再往前走,有12个半身塑像,斯大林的像也在其中,此外还有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等。<br> 在俄罗斯,究竟对列宁如何评价,我们曾和导游探讨过。这位导游是莫斯科大学国际经济系毕业的,以后又在我国辽宁大学学了3年中文。他认为,不管对列宁的政治主张和采取的行动有什么不同的评价,但不能否认列宁是个伟人。实际上,我们在俄罗斯短短几天中,也可以处处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列宁的崇高敬意。每天,瞻仰列宁墓的人群连绵不断,那天,我们进入墓地时,后面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比我们原先站的位置还靠后。在我们旁边的,就是来自意大利的几位年轻人。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现在已经看不到斯大林的塑像,但列宁的塑像却依然到处可见。<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