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遍地英雄:第二炮兵部队抗震救灾实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684657
  • 作      者:
    徐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靑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徐剑,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1994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长期致力于军事文学创作和国家重大工程与重大国计民生题材的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岁月之河》、《灵山》,导弹系列文学作品《大国长剑》、《鸟瞰地球》、《砺剑灞上》和长篇电视连续剧《导弹旅长》以及《江南草药王》、《水患中国》、《东方哈达》、《冰冷血热》、《遍地英雄》、《国家负荷》等十二部作品,先后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特别奖和电视剧金鹰奖等二十多项大奖,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家。二炮党委为表彰其创作成就,曾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纪实性文学,纪录的是第二炮兵部队于5·12特大地震时的抗震救灾英勇感人事迹。
    作者徐剑,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再次返回灾区采访时,列车晚点整整12个小时。
    走出出站口,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锦官城里,天黑得晚,暮霭沉沉,天空中飘着细雨,燠热数日的天气,终于凉快了起来。成都军代表室派来接站的小石将我的迷彩行囊放人了后备箱,说,徐主任,廖平总代表、赵总、袁总,还有李斌代表都在酒家等你,已经候了多时。
    我连声道谢。
    汽车穿过城郭,往人民北路疾驰而去,与震后第三天我来成都相比,街上的汽车明显多了,不时还发生塞车现象。不过,军车在这个非常时期可以非常行驶。在暮色苍茫中,汽车穿过锦官城里的大街小巷,到了文殊院附近一家宾馆戛然而止。我跨出车门,仰首一看,原来是锦苑饭店,便说,今晚还是住成都军区政治部锦苑饭店吗?    主任,你今晚住云龙饭店。小石告诉我。
    那拉我来这里干什么?    吃饭啊!    这里的餐厅是宾馆的,很贵的啊。
    小石指了指前边的火锅楼说,今天晚上廖总请你吃火锅。
    前边是火锅?我上次来时怎么不知道啊?    可能是停业了吧。
    啊!原来如此,我来成都最喜欢的就是火锅了。
    关上车门,我望了望自己曾经熟悉的大堂和雨檐儿,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留在了这里。
    5月15日飞抵成都,下车之际,恰好在这个停车场上,我们提着包刚走到雨檐儿下,门童挡道,不让我们总政采访分队一行人进门。询问其故,就在我们下车的那一刻,一场余震发生了,整座成都市又摇曳开了。可是因为刚停车,我们这批作家、音乐家和小品剧作家提东西,注意力分散,都没有感觉到,而忽略了下车伊始的第一场余震。
    此后的几天,我们连续进人都江堰、汶川映秀、什邡蓥华镇、绵竹市的汉旺镇,一次次经历了余震,一次次看到了生命的奇迹。每到一地,皆有埋在废墟下的生命被救出。5月19日,我们到了映秀镇漩口中学,在整个民族和国家默哀的时刻,我们凝望着由五层楼陷落成二层的实验楼,在神州汽笛、警笛、喇叭鸣响的时刻,深深地三鞠躬。那一刻,我的泪水涌出来了,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都垂下头颅,对生命伤逝,对殉难者充满了悲悯和敬畏。
    那天从漩口马尔康铝厂到映秀镇上,我们来回走了12公里,足足走了四个小时。黄昏时分,才重新登上冲锋舟,往紫坪铺水库的大坝上乘舟而去,结果途中又遭遇了一场余震,滑坡的山体落入水库之中,噼噼啪啪的落石与泥土坠入水里,黄尘飞腾,终成烟柱。胆战心惊之后,终于在夜幕四合之时,回到了紫坪铺大坝,登车返回成都。进了城里,已经是晚上lO点多钟了。吃过晚饭后,回到房间,恰好电视上在滚动播出今晚有七级大地震消息。我稍事休息,前往中国作家采访团的驻地去见高洪波团长,因为我还是他们团中的一员。去时还能打上出租车,但是等我与高洪波、何建明见面后,再返回时,街上已经没有出租车了。整座城市正在大逃亡,往郊区宽阔之处逃之天天。我站在路旁等了半个多小时,不见一辆出租车驶来,后来我只有沿街边走边打的,仍未能如愿。
    这时站在街边的一位年轻女孩看我穿一身迷彩,说,解放军同志,打不到的了。你去何处?    文殊院旁边的锦苑饭店。
    我也要去文殊院。带你去好吗?    谢谢!    于是,我与这位素不相识的女孩,往左,再往左,朝文殊院方向步行而去。这时,环顾沿街两旁,不能驱车出城的百姓众生,只好扛着椅子、凳子,坐到了街边上,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大约走了40分钟,文殊院在望,那个女孩将我引导到了锦苑饭店只差二三百米的地方,说,已经到了,晚安!    谢谢!四川的老百姓真好。我感叹道。
    是人民子弟兵好啊。那个女孩最后对我说了一句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我回到锦苑饭店,总政带队的采访团团长、副团长李福祥和李亚平干事已经为每个人买了一床凉席,让我们睡到锦苑饭店的停车场上。所有人都搬出来了,我也不能掉以轻心。我匆匆上楼,一溜烟跑进房间,抱上被子和枕头,提着我的笔记本电脑就冲下楼来,在停车场上与八位采访小分队的同仁作曲家刘青、小品作家王宏、词作家赵大鸣共一个停车场,共一片星空下的深邃。
    那天晚上,我在停车场上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我找来一把椅子,将笔记本电脑放在椅子上,人坐在花台上,开始为《光明日报》和《解放军报》写一篇散文《站在地震圆心上的哀思》。写作过程中,恰好二炮工程技术总队的宣传科长皮祖峰送稿来到锦苑饭店。他没有开房间,却想洗一个澡,我将房间门禁卡递给了他,自己仍埋头写作。直到他洗完下楼,看到总政来的名人大多已经人眠,而我却在那里写作,他打开卡片相机,拍下了我在夜幕中写作的一景,说,这是一张最有意义的照片。
    此时,已经是深夜一时许了。
    写到两点多钟,文章落下最后一个句号,我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已耗尽了,只好送到大堂里充电。我则躺在地上,与成都人民共同度过今夜,等候那场所谓七级大地震袭来。直到拂晓,也不见摇晃城郭,知道被乌龙了一回,我抱着被子回到房间睡了,一梦到了中午。
    前度徐郎今又来。在细雨绵绵之中,我又进入了锦官城,而且就在上次住过的楼前吃饭。
    此时,成都已是万家灯火,久违的人间烟火重又袅袅漫溢,未跨入火锅城门槛,已闻火锅之香。步人三楼,小石在第一个包间推门而人,引我进门,只见成都军代表室新任的总代表廖平和赵光辉高工、军代表袁永刚和李斌皆坐在火锅桌前打扑克。
    握手之际,我连声说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
    赵光辉说,都是老朋友了,何必客气。
    我仍有愧意,说今天晚点12个小时,让我都等到不耐烦了。
    廖平说,我们从6点就来这里,双扣打了十多局了。
    谢谢,到底是老朋友啊。
    为徐主任接风,思来想去,我们觉得火锅最对你的口味。
    呵呵,知我者,成都军代表室的弟兄啊。
    坐定后,凉爽的燕京啤酒倒上。蓝色的火舌烧起来了,一片麻辣香味弥漫房间。我说,地震过后,5月15日我来了成都,未打扰各位。
    赵光辉老总说,见外吧?你来成都也该会弟兄们一下啊,若有不便,我们也都可以援手。
    知道你们在保障二炮抗震救灾部队,很忙,就不敢打扰。当然,我们有成都军区接待,是重点保护对象,就不劳驾兄弟们了。
    碰杯之后,我说,廖总啊,什么时候安排时间,我采访你们代表室的老总们?    廖平此时上任刚好一个月,说,都是老朋友了,就边涮火锅边谈吧。
    地震那一刻,你们在做什么?    李斌当仁不让,说,地震那一刻,我正驾车拉袁永刚代表去一家工厂参加质量审核会。车过三环,突然一阵颠簸,前边的车停了,以为是塞车。我打开车门一看,突然觉得站立不稳,但是并未意识到地震,可是有点头眩耳鸣,恶心想呕,只听地心深处一片啸声四起,大街两旁的房子和林阴道上的树木,先像波浪般地左右晃动,随后又像漩涡似的旋转,抖来晃去,我们顿感双腿软弱无力,差点坐在地上。一直持续了三四分钟,只见对面的车子也在跳荡,最后才停顿下来。
    幸运啊,如果是成都大地震,你们就可以逃过一劫。
    廖平总代表摇了摇头说,假如当时震中在成都,我肯定小命休矣。那天中午廖平驾车送两位局里的参谋助理员到双桥子长途汽车站,赶大巴回重庆代表局。回到城里,已经是2点20分,驾车驶到成都军区所在的北较场附近,突然在三十多层的“一号公馆”前出现了塞车。他没有在意,耐心地等待前边疏通。这里正在修建地铁,周遭既有当年烂尾楼改造后的一号公馆,又有正在修建中的一号线的人民中路站点,路面很窄,阻碍物又多。等着等着,突然觉得车在抖。那天天气有点热,廖平说他一直在开着空调,以为卧车的带速不对,连忙关了空调。可车子仍然在摇晃,只听车外所有的车子都在鸣笛,他觉得有点不对劲,摇下车窗,天哪,三十多层的一号公馆就像疾风中的白桦树一样,随风摇曳,随时都会倒下来,而他连拉开车门逃的空旷之地也没有,只好使劲按喇叭,终于通过了红绿灯,调头到了军区新华宾馆的空旷处,才止住了一场惊惶。
    惊魂甫定,他突然想到了单位的同事,连忙打电话,却发现电话已经打不通了。
    ……    P5-8                                                                                                            
展开
目录
序幕  并非黑色幽默的震前三分钟
第1章  寂静山谷
  1.锦官城里
  2.寂静山谷
  3.龙泉驿上
  4.嘉陵江畔
  5.上将情怀
第2章  第一时间
  6.最后一位离开北川的上将
  7.百日之内两度出征
  8.千里之外
  9.向北川报到
  10.第四责任区总指挥
  11.兵出秦岭
第3章  生命之门
  12.尖兵团长
  13.关西汉子
  14.安全员阮祥卫
第4章  北川记忆
  15.活着,可要记住
  16.一天救了三人
  17.喋血之痛
  18.走进陈家坝的第一位少将、中将
  19.北川废墟里的普通一兵
  20.金库门开
  21.夫妻双双在北川
第5章  一支部队与一座城
  22.汉旺之钟,凝固在2点28分
  23.震后绵竹市沦为一座“死城”
  24.一座死城活过来了
  25.横刀立马关门山
  26.中国军人的智慧
  27.三天三个奇迹
  28.示范工程惊蜀天
  29.经历唐山和汶川大地震的将军
第6章  死亡谷里
  30.勇闯老虎嘴
  31.睢水之殇
  32.一条狗与六名军人
  33.每天走进死亡谷,却说没故事
  34.不敢看死尸的指挥长
第7章  天使之翼
  35.几个熟人的故事
  36.忠孝可以两全
  37.红十字之旗猎猎飘北川
  38.一生中最难忘的野山花
  39.禹里的日子
  40.谁说“80后”无好汉
第8章  老鹰岩下
  41.再探老鹰岩
  42.见证老鹰岩
  43.与一块岩石较了一天劲
第9章  禹里在望
  44.道桥专家宋希安
  45.走向禹里
  46.小个子杨靖宇
尾声  报告中南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