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亲历申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3036743
  • 作      者:
    梁丽娟著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北京的申奥成功是中国的巨大胜利,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共同的胜利。1993年后,我目睹了何先生在国际奥委会中一块砖、一块砖地砌成了通向今天申奥胜利的长城。
    ——前任国际奥委会总干事  卡位尔
    何振梁实际上为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倡导的原则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生命。他最卓越的成就之一则是为北京成功争取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这既是他毕生的梦想,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国际奥委会主席  雅克·罗格
    何振梁夫人是奥林区克运动中最好的委员夫人。如果让委员夫人们投票选择奥运会城市,一定会百分之百地投票给北京。
    ——国际奥委会塞内加尔融主度、印度执委、多米尼加委员和哥伦比亚委员的夫人于第一次申奥时在蒙特卡洛告北京奥申委接待室工作人员。
展开
作者简介
    梁丽娟,广东中山人,学生时代即在上海参加地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其后在人民日报社担任编辑和记者,曾任该报驻英国记者站站长,报道范围广泛。1986年离休后,至今仍笔耕不辍,译作、著作颇丰,已经出版的著作有:《从内部看英国——一个女记者的见闻》、《剑桥大学》、《笨鸟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何振梁与中国的奥林匹克梦》(英文版)等;已出版的译作有:《闭幕式上的炸弹》、《萨马兰奇与奥林匹克》、《国际奥委会一百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亲历申奥》由何振梁夫人、《人民日报》记者梁丽娟撰写。何振梁毕生从事体育工作,在中国体育界及国际体育界中都曾长期担任领导工作,为维护和提高中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作出了重要贞献,特别是在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工作的需要,梁丽娟以何振粱夫人的身份参与了两次申奥的全过程。她在本书中详尽地描述申奥过程中她的所见所闻,并结合有关情节介绍了许多与申奥有关的知识。相信本书会引起广人读者的浓厚兴趣。
展开
精彩书摘
    初识奥运会
    1980年2月在美国普拉西德湖举行的第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与国际奥委会中断关系以来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奥林匹克大活动。现在,人们往往把我国全面参加奥运会说成是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其实,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才是我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的比赛。当然,由于我国对冬季项目的重视不如夏季项目,加上那次冬奥会上我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容易被人们忽略。
    我国曾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过速度滑冰的世界纪录,也获得过世界冠军,但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成绩一落千丈。我国雪上运动则是始终与世界水平相差很大。因此,当我国获得参加冬季奥运会的权利时,却派不出可以在国际上一争雌雄的运动员。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且是经过多年斗争争取来的权利,如果中国仅仅派几个象征性的运动员去参加,不足以反映这次参加冬奥会的政治意义。因此,国家体委决定派出由速滑、花样滑冰、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和冬季两项的28名男女运动员和8名官员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前往参加。李梦华担任代表团的团长,振梁任副团长。我为振梁感到高兴。可以说,这是对他20多年来为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地位所付出的努力的最好褒奖。振梁也很高兴。此前,他做翻译,参加过第十五届奥运会最后几天的比赛和闭幕式,参与过1956年冬奥会的会外工作以及1976年奥运会期间在蒙特利尔举行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会议,但从未完整地正式参加过一次奥运会,所以他是怀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前往美国普拉西德湖冬奥会的。
    当时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在政治上表明,中国人民的真正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国际体育活动中的权利,而并不是企盼在体育成绩上有所突破。代表团是怀着去学习、去长见识的目的前往参加的,即所谓“登门学鲁班”。那时我们与国际上脱节的东西很多。代表团飞往美国前先在日本进行短期赛前训练。到日本后,发现在国内准备的冬季运动服装根本不能用,只能匆匆重新置备。冬季两项比赛用的枪支,在日本训练时是借用的。在西德购买的枪支,到了美国才开箱取出。一位热心的美国教练手把手地教中国运动员怎么使用这些枪支,怎么缩短背枪、卸枪的时间。滑雪比赛时还出过洋相,一个中国女运动员在滑雪中途突然蹲了下来,工作人员以为她受伤了赶忙过去照顾,原来是这个运动员觉得自己滑累了想蹲下来歇一会。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细节似乎当年落后得可笑。但这恰恰说明,我国冬季冰雪运动走过的是一条多么艰辛的路。从事冰雪运动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是从多么薄弱的基础奋发图强,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1992年的冬奥会上,我国速滑女运动员叶乔波因常年刻苦训练受了重伤,但仍然坚持不懈,比赛时她强忍着膝盖上骨碎的剧痛拼搏,仅以0.02秒之差屈居第二。赛后我们拥抱这位可爱的女英雄抚慰她时,振梁和我都流下了感激和尊重的眼泪。我们深知,中国的运动员们为了祖国的光荣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许多情景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当时我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是《人民日报》驻伦敦的记者。报社派我从伦敦过来,配合国内派出的记者工作。当时我是双重身份,既作为中国委员何振梁的夫人参加一些活动,又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每天发稿报道奥运会。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派出最强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夏季奥运会。1980年那次莫斯科奥运会,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当时许多国家加以抵制。为了报复,苏联串联大部分东欧国家,以安全无保障为理由,不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专程来北京,希望中国参加。当他得知我们将派庞大代表团去参加时,喜出望外,表示保证为中国代表团做出最好的安排。中国全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引起了巨大轰动。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员在五星红旗指引下入场时,看台上的观众都起立欢呼,其热烈程度仅次于东道主美国队入场。开幕式上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中国运动员入场时播放的乐曲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来中国台北队入场时组委会也同样播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据说,中国台北队还为此向组委会提出了抗议。
    中国代表团迈着雄健的步伐进入会场时,我和振梁从委员们所在的贵宾席上激动地站起来,含着眼泪,向引导代表团的五星红旗和体育健儿们挥手致敬。我们俩不约而同地想起52年以前,也是在同一个体育场上,中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前来参加奥运会,如今,我们派来的是一支人数众多、实力非凡的队伍,并且受到了如此热烈的欢迎!
    为了表示对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后首次参加奥运会的重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许诺,中国运动员赢得第一块金牌时,他要亲自颁奖。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一项比赛是男子自选手枪射击,我国运动员许海峰获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当成绩宣布时,许海峰与在场的体委老领导黄中泪流满面紧抱在一起。萨马兰奇履约前来颁奖。在那次奥运会上,多少年来被挡在奥运会门外的中国运动员憋足了劲要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大显身手,发挥得很出色,不断有中国运动员获奖的消息传来,整个国际体坛对中国刮目相看。每天遇见外国朋友,对方第一句话就是问:中国又得了几枚奖牌?连多年来仇视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布伦戴奇的遗孀在电梯里遇见我们时,也主动为中国的杰出成绩表示祝贺。
    最初台湾地区的报刊和电视虽然不得不提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奖的消息,但屏幕上或照片上决不出现五星红旗的画面,当然更听不到中国国歌的声音。但是中国运动员获得如此多杰出成绩的消息使全世界所有华人都为此自豪,台湾当局想封锁也封锁不住。在台湾地区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台湾的报刊和电视也冲破了禁忌,出现了有五星红旗的画面。体操王子李宁、铁榔头郎平等名字一下子在海外变得尽人皆知。在洛杉矶奥运会,中国是初试啼声,结果一鸣惊人,取得了15枚金牌、总共32枚奖牌的优异成绩,震动了世界体坛。我国驻美大使章文晋乐不可支地说,中国代表团的优异成绩大大提高了他在美国的地位。
    中美之间虽在1979年1月1日已经建交,但是由于媒体对新中国的歪曲和负面报道较多,实际上当时的美国人和当地华侨、华人中不少人对我们仍是抱有一定疑虑和轻视,对大陆去的人感情上有一定的隔阂。我国运动健儿的出色成绩大大改变了这些人对新中国的看法,更使一些自费来此留学的大陆学生感到扬眉吐气。
    洛杉矶市黑人市长布赖德雷专门为中国代表团举行了一次大型招待会。我是第一次参与奥运会的活动,体育具有这样的社会和政治影响,非亲历奥运会,是不可能有如此深刻体会的。石油巨子、当年敢于同苏联做生意、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哈默,美国著名电影演员米奇·隆尼、詹姆斯·斯杜华特等社会名流都出席了招待会。
展开
目录
前言
序曲
从一百年前说起
经历曲折的发展
从“造反”到“委员”
初识奥运会
进入夫人圈子
当委员夫人是门学问
亲历申奥大战
逐渐成熟的想法
先过亚运会这一关
第一次申奥
众盼奥运
从改变观念开始
巨人之争
北京第一次亮相
庄严而民主的选举
地中海畔鏖战急
小错会乱大谋
特殊礼遇
在阿卡普尔科陈述
进入决战年
交报告待考察
走出去
请进来
到悉尼探营
风雪亚特兰大
90多把钥匙
莱蒙湖畔再较量
诽谤与尊严
申奥综合征
泄密风波和政治干预
“八国联军”和支持暖流
蒙特卡洛决战
“抵制”风波
记住这一天
理解万岁
间奏曲
锲而不舍
是否再申奥
主持文化委员会,
疾风知劲草
积健为雄
申奥这门“行业”
不朽的情谊
第二次申奥
一声春雷
请缨的曲折
倾情投入
从申请到候选
第一次口试
编写申奥报告
接待评估委员会
加强对外沟通
“滴灌”工程
得道多助
外界和对手的动静
选举新主席
莫斯科决战
难忘的较量
破纪录的投票结果
胜利的狂喜之后
过誉与厚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