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的中国记者,瞒着家人,签下“生死协议”,深入战乱腹地,在险象环生的异国他乡;在急难险重的新闻现场;在一场因本·拉登而爆发的战争战乱地区开始了凶险丛生的战地采访。
迭经战乱的阿富汗——世界(事件)的焦点,地雷丛生、满目疮痍、冲突四伏。爆炸、流血、苦难……超乎想象!抵前,已有8位外国记者不幸遇难。
36日,超人胆识,战火磨砺,出生入死,职业、毅力、生命的坚守,完成从稚嫩到成熟的战地报道转换;
36日,探索、革新、挑战固有的“新华”文体,快讯、详讯、特写、内参……日书六千余字的苦行;
36日,快速反应,灵活应对,勇猛果敢,超美联、路透,抢发世界第一时效新闻。
“如果一个记者将他的五官和心智完全打开,将敏感神经触角充分延伸,我们得到的就是真实而鲜活的新闻报道。”这是一个中国新闻记者迅速成长的真实经历,也是中国记者的一本实用提速“教科书”。
《战地36天:中国记者亲历战乱地区特别报道》用青春和生命写就,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读者。
展开
作为中国最高规格新闻机构记者,我们可以从刘洪的叙述中触摸到新华社生产新闻的流程,我们还可以看到刘洪为变通改进“新华体”所做的努力和尝试,这种努力的最大受益者是中国的受众。
——英国广播公司(BBC) 陈庄
记者生涯很多时候不由自己,新闻事件决定了我们的一段生活轨迹,我想我的这位年轻的同行,现在已是深深体会,并乐在其中了。
作为一个和刘洪一起在阿富汗呆过的同行,我还要说,我佩服那些默默工作的平面媒体的同行。
——凤凰卫视 闾丘露薇
刘洪不但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机遇,更有超越他年龄的才华,还有比他生理年龄更老到的政治思考能力。这些元素有机地组合起来,会使他的作品产生独特的价值。
——博联社CEO 马晓霖
我相信,这本书,无论是对新闻工作者也好,还是普通读者也好,都将是一部难得的好书。不说作者的传奇经历,只看那字里行间吐露的真情,已经受益匪浅了。
——凤凰卫视 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