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唐弢文论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76611
  • 作      者:
    唐弢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浙江镇海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现代文学史家。我国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推背集》《落帆集》《鲁迅的美学思想》《晦庵书话》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唐弢文论选》是作者代表性文章的最新选本,所收文章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研究鲁迅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的论文;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在编辑校订《鲁迅全集》中的思考和发现;第三部分节选了作者未能全部完成的《鲁迅传》三章;第四部分为作者有关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第五部分为作者的"书话"名篇。《唐弢文论选》使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本。
展开
精彩书摘
    逻辑思维在艺术范围内的运用不允许离开形象思维,从杂文的角度说,它必须从具体事物出发,从事物的内在关系出发,它的可信性也是寄托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列宁所说的论战性。鲁迅从来不背教条,他所讲的道理总是非常具体的。譬如说,有人曾经企图用“这一个学生或是那一个学生”改写为“此生或彼生”的例子,证明文言比白话“省力”,优于白话;鲁迅在反驳他的时候,并不大谈理论,即以同一例子,指出“此生或彼生”这五个字,“至少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这一个秀才或是那一个秀才(生员);二,这一世或是未来的别一世”。因此白话虽然比文言多写几个字,然而明确,不含糊,一看就懂,对于读者,“其省力为何如”①?又譬如,北京大学招考学生,试卷里有人把“留学生”写成“流学生”,把“昌明文化”写成“倡明文化”,一个主考的教授在杂志上做打油诗,大加嘲笑,说“倡”即“娼”句,大概是指文化由娼妓而明云云,引起鲁迅的反感;他在说明《诗经》里有“倡予和女”,从来没有人解作“自己也做了婊子来应和别人”之后,说:“现在有两个人在这里:一个是中学生,文中写‘留学生’为‘流学生’,错了一个字;一个是大学教授,就得意洋洋的做了一首诗,日:‘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我们看罢,可笑是在那一面呢?”②对!我们也来看吧,鲁迅正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形象来展开他的逻辑思维的;“中学生”和“大学教授”,“错了一个字”和“得意洋洋”地做了一首诗,这种对比的关系加强了鲁迅的论点,他给人看的不是枯燥、平板、黯淡无光的抽象的道理,而是令人首肯、使人信服的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辩证的论断。<br>    ……
展开
目录
    鲁迅不喜欢戏剧艺术吗?<br>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br>    “于无声处听惊雷”——读鲁迅一九三四年《无题》诗<br>    《白光》和《长明灯》——为英文版《中国文学》作<br>    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br>    鲁迅杂文一解<br>    伟人和圣人——鲁迅和孔子——为日文版《中国的旅行》作<br>    一个应该大写的文学主体——鲁迅——汪晖著《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代序<br>    关于《鲁迅全集》(1938年版)的校对<br>    鲁迅先生的梓印工作<br>    《鲁迅全集补遗》编后记<br>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编校后记<br>    花团剑簇——读新发现鲁迅佚文十一篇<br>    论《我们今日所需要的是什么?》并非鲁迅佚文<br>    读《鲁迅和斯诺谈话记录》析疑<br>    《鲁迅传——一个伟大的悲剧的灵魂》(节选)<br>    第一章 身世<br>    第七章 少年豪情<br>    第九章 《新生》<br>    暗夜棘路上的里程碑——“孤岛”一年来的杂文和散文<br>    八年来的抗战文艺运动<br>    文风小品<br>    题记<br>    “博士卖驴”<br>    长着疙瘩的文字<br>    八股举例<br>    “画眼睛”<br>    打譬喻<br>    民歌体的局限性<br>    谈格律<br>    诗的语言<br>    影印本《申报·自由谈》序<br>    《徐雉的诗和小说》序<br>    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br>    四十年代中期的上海文学——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br>    “中国现代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br>    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轮廓<br>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问题<br>    我爱《原野》<br>    艺术风格与文学流派<br>    沁人心脾的政治抒情诗——《夏衍剧作集》序<br>    在民族化的道路上——《中华现代文选》序<br>    由现代文学博士研究生试题想起的事<br>    一个想法<br>    关于周作人<br>    关于艺术方法论<br>    我观新诗——蓝棣之作《正统的与异端的》代序<br>    林语堂论——《林语堂选集》代序<br>    关于艺术形式<br>    关于重写文学史<br>    《域外小说集》<br>    科学小说<br>    闲话《呐喊》<br>    半农杂文<br>    撕碎了的《旧梦》<br>    《童心》<br>    两本散文<br>    《世界文化》第二期<br>    翻版书<br>    《药用植物及其他》<br>    线装诗集<br>    藏书印<br>    藏书票<br>    谈封面画<br>    《花之寺》<br>    舍金上梓<br>    《百喻经》<br>    图文并茂<br>    俞平伯散文<br>    文人厄运<br>    诗人写剧<br>    释《幻灭》<br>    《白屋遗诗》<br>    周作人绍兴话序歌<br>    《新月诗选》<br>    自费印书<br>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