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唐诗与书画的文化精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21901
  • 作      者:
    兰翠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兰翠,女,1963年出生。1981年至1985年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陈贻掀教授学习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对古典诗歌情景的再审视》、《论盛唐田园诗人心态的转换》、《论唐代咏物诗与士人生活风尚》、《从唐代墓碑文看士女风尚及社会教化》等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摘录或全文转载。现已独立出版专著《唐诗题材与文化》、编著《唐人律诗选评》,主编及参编《大学美育·文学卷》、《大学语文新编》、《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研究》等著作8部。主持并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三项,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一次。
展开
内容介绍
    唐代文学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最受关注的重要一环,唐诗又是这一环中最具标志性的亮点。《唐诗与书画的文化精神》在借鉴前贤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唐诗透视诗歌与其相关艺术门类——书画的联系,较全面地展现唐代诗人群体与绘画及书法领域主创者的互动关系,诗歌与书画共同的艺术表现范畴及共同的理论追求,较完整地展示唐代文学与艺术的风貌,发掘唐诗与其他艺术的文化精神特征。
展开
精彩书摘
    可谓李白一生的肖像。李白也以这种风度来自诩,如他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称自己为“楚狂人”:<br>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br>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在《夏日山中》中又对自己狂放的生活有具体描绘:<br>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br>    这些士人形象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不仅相貌特异,才华出众,更主要的是能够任随自己的狂傲性情,不为一时的落魄困穷哀叹,畅快适意地挥洒着自己的人生。<br>    盛唐诗中出现刻画富有个性的士人形象这一趋尚,首先是武后统治以来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所致。唐代以前,诗歌中多见女子形象,把女子作为审美对象,详尽地描绘她们的长相、服饰与装扮,是男性诗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到南朝时,女子与其他物象一道为诗人所玩咏,甚至是很普遍的现象。罗宗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对此种趋尚一针见血地分析说:“从作者的心态言之,这是一种感情满足方式。他们咏美人、咏少姬、咏新婚、咏妓、咏美人治妆、咏内人昼寝等等,就如同他们咏树名、咏鸟名、咏草名、咏风、咏雪、咏竹、咏床一样,只是一种消遣。”因此,我们可以说,古典诗歌中的女子越是被描写得妖艳妩媚,越是女性的悲哀。这一趋尚是我国封建时代长期以来深刻的男尊女卑不平等观念的反映。源于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诗人们在互赠酬答的诗中,面对着他们的同性,也不可能从形貌体态上去着意地花费笔墨,以免落得亵渎和不敬的嫌隙。<br>    然而,这一观念到唐代则逐步有所改变。唐兴以来,随着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在经济上奠定的雄厚基础,士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初唐的重臣多为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逐鹿中原的开国元勋,如房玄龄、杜如晦等就是因此荣获显宦的。而大量起用寒庶地主出身的士子,则是从武则天开始的。
展开
目录
导言<br>第一章 唐代诗人与画家的交往<br>第一节 初唐诗人与画家的交游<br>一、宫廷诸侯王画家<br>二、宫廷御用画师<br>三、薛稷的交游<br>第二节 盛唐诗人与画家的交游<br>一、杜甫与王维<br>二、杜甫与郑虔<br>三、杜甫与曹霸<br>四、杜甫与王宰、韦偃<br>五、张诬与李颀<br>六、张诬与王维<br>七、刘方平与皇甫冉<br>第三节 中晚唐诗人与画家的交游<br>一、顾况的交游<br>二、梁广、道芬的交游<br>三、毕宏的交游<br>第四节 诗人与画家交流的特点<br>一、诗人品画的特殊眼光<br>二、诗人品画的其他方式<br><br>第二章 唐代绘画内容<br>第一节 唐代人物画<br>一、君臣画像<br>二、道释人物画<br>三、绮罗人物画<br>第二节 唐代写物画<br>一、花鸟画<br>二、鞍马畜兽画<br>第三节 唐代山水画<br>一、二李山水画<br>二、王维山水画<br>三、“诗中有画”的语境<br>四、张璨山水画<br><br>第三章 唐代人物诗<br>第一节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br>一、怀春浪漫的少女群像<br>二、寂寞悲苦的思妇群像<br>三、争宠怨叹的宫女群像<br>第二节 唐诗中的游侠形象<br>一、唐代游侠的特点<br>二、游侠盛行的原因<br>第三节 唐诗中的士人形象<br>一、狂傲不羁的士人<br>二、风流儒雅的士人<br>三、借酒逞才的士人<br><br>第四章 唐代咏物诗<br>第一节 马的文化精神<br>一、马的文化传统<br>二、唐代帝王对马的喜好<br>三、诗人笔下的画马<br>四、骏马的文化意义<br>五、瘦马的文化意义<br>六、胡马的文化意义<br>第二节 鹰的文化精神<br>一、鹰的文化传统<br>二、唐人蓄养苍鹰的时尚<br>三、诗人的畋猎生活<br>四、苍鹰的搏击精神<br>第三节 松的文化精神<br>一、松的文化传统<br>二、初盛唐人的咏松特点<br>三、中晚唐人咏画松的热忱<br>四、中晚唐人对松的精神寄托<br><br>第五章 唐代山水诗<br>第一节 雄奇险峻的山水诗<br>一、以泰山、黄河为代表的雄奇山水<br>二、险峻峭拔的巴蜀山水<br>三、壮美奇异的边地山水<br>四、雄奇险峻的山水诗产生原因<br>第二节 清新闲淡的山水诗<br>一、孟浩然、王维山水诗的闲淡清雅<br>二、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的清冷苍凉<br>第三节 题咏画中山水<br>一、唐代山水画的范景特点<br>二、以畅情为目的的赏画风尚<br><br>第六章 唐代画论与诗论的交融<br>第一节 诗歌与绘画的教化功能<br>一、唐前诗教的传统<br>二、唐人的诗教主张<br>三、唐代重教化的画论<br>第二节 诗歌与绘画的愉悦功能<br>一、绘画愉神的理论<br>二、诗歌畅情的理论<br>第三节 神与物化的艺术创作规律<br>一、唐人关于诗歌创作心物关系的认识<br>二、唐人关于绘画心物关系的认识<br>第四节 崇尚真实的艺术追求<br>一、唐代绘画崇尚逼真<br>二、唐诗创作崇尚真实自然<br><br>第七章 唐代诗人与书法家的交往<br>第一节 唐代善书的诗人<br>一、初唐善书的诗人<br>二、盛唐善书的诗人<br>三、中晚唐善书的诗人<br>第二节 唐代诗人与书法家的交往<br>一、薛曜、薛稷与诗人的交往<br>二、李邕与诗人的交往<br>三、张旭与诗人的交往<br>四、颜真卿与诗人的交往<br>五、怀素与诗人的交往<br>六、柳公权与诗人的交往<br><br>第八章 唐代论书诗<br>第一节 初盛唐论书诗<br>一、以杜甫为代表的论书诗<br>二、“书贵瘦硬方通神”<br>第二节 中晚唐论书诗<br>一、对怀素书法的热评<br>二、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论书诗唱和<br>第三节 唐代书法兴盛原因<br>一、帝王嗜好与倡导<br>二、科举制度的保障<br>主要引用及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