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探寻词苑的艺术与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452162
  • 作      者:
    王步高著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真知灼见启迪读者,字斟句酌详解修辞,讲词讲比兴,讲寄托,多有知人论世之语。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步高,1947年生,江苏扬中市人。196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本科),曾任中学教师和副校长十余年。1984年获吉林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专业硕士,曾在江苏古籍出版社任编辑,其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词学研究专业(博士),师从唐圭璋教授。1991年调东南大学文学院,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东南大学中文系二级教授。从事古典诗词研究与教学,著有《梅溪词校注》、《司空图评传》等学术著作及高校教材四十多种,主攻诗学、词学、文艺美学。主编的《大学语文》系列教材,为全国“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获2002年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主持的东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是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现任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主持的“唐宋诗词鉴赏”是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两次被全校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系江苏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东南大学校歌》的词作者。
展开
内容介绍
    《名家讲谈·探寻词苑的艺术与人生》是根据王步高教授在南京东南大学唐宋词讲座的录音整理而成的。书中结合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词人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字斟句酌详解修辞,有助于帮助读者提高对中国古典词的感受能力。讲词讲比兴,讲寄托,多有知人论世之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讲  南唐词与李后主词
    今天我们讲南唐词与李后主。
    首先简单地介绍这段历史。南唐是五代时期割据江南的一个小朝廷。大家知道,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带先后换了五个朝廷,也就是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前后也就是53年。其中最短的汉,前后搭头带尾才三年,换了两个皇帝。北方中原地带是非常不安定的,朱温篡夺了唐王朝的权利之后,他当了皇帝,全国各地并不服他,所以各地也就出现了十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前蜀、吴、吴越。南唐和吴是相联系的,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割据一方,叫作吴,杨行密手下有一个地位仅次于他的大臣叫徐温,他掌握了吴的政权。在杨行密之后,他就扶植傀儡政权,想取而代之但还未来得及的时候,徐温就死了。徐温有几个儿子,当时都在朝廷做大事,但是都不及他的养子徐知诰。徐知诰在徐温死后取代了他的地位,在朝廷当中执掌大权,最后又篡夺王位,然后把吴国改名为唐,他自己又改姓李,接着造成一个舆论,说他是李家王朝唐宪宗的儿子李怡的后代。另外他还编造了一个,从他开始,他父亲的姓名、祖父的姓名,一直到李怡和唐宪宗:我是皇帝的后代,那么自然应该继承唐王朝的天下,这样就改称为唐。但为了避免和历史上的唐朝混起来,所以史书上称它为南唐,它自己并不自称南唐。就像五代时期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他们自己也不这么称,后人们为了避免和前面的梁、唐、晋、汉、周几个朝代相混淆,都称它们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中原地带也曾经叫过唐,那是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沙陀族李克用和他的儿子建立的一个政权,所以北方的叫作后唐,南方的则叫南唐。从地图上看,南唐的疆域大致包括江苏大部分地区安徽的中南部。然后还有江西省的全部和福建省的一部分。倒是浙江省另立了一个小国家——吴越国。大家看:这就是南唐的疆域。
    南唐先后传三个皇帝:开国皇帝本名叫徐知诰,后来改姓李,连名也改了,叫李昪,称先主;他的儿子叫李璟,他原来的名字叫李景通,或者应该叫徐景通。父亲没有改姓之前,他也姓徐。后来父亲改姓之后,他就叫李景通,在被立为太子之后,就改名叫李璨。再一个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李煜。这样大概就是南唐历史的沿革。南唐从李昪即位,到李后主投降北宋,前后维持了39年,出了3个皇帝。其中李后主执政15年,在古代当皇帝的时间跨度来看,15年不算是太短的时间。
    南唐的三个皇帝中,李昪是有雄才大略的,否则当时不能取得政权。他出身微贱,是一个孤儿,后来被杨行密收养,作为当时吴国的皇帝,准备收养他为自己的儿子,但是杨行密的几个儿子容不下他,非常不喜欢他,认为因此多了一个竞争对手。所以杨行密就把他送给徐温,徐温就一直把他给养下来。这个人很有心机,也很有胆略,长得也很帅气,当时就有人认为他这是帝王之相。当然古代书上这一类记载非常多。这样,李昪就传位给中主李璟,然后再传到后主李煜。在兄弟之中,李璟就是个无能之辈。假如当时皇位不传给李璟,也许国家的最后结局就不是那样。李璟做皇帝的时候,北方是北周,很多书上都说北方是北宋,其实是搞错了。一直到李璟快死的时候,赵匡胤即位。赵匡胤做北宋皇帝的第二年,李璟就去世了,由李煜即位,就是李后主。李璟在位的时候,北方的北周政权皇帝亲自带兵,一直打到南唐的北部,打到泰州。实际上,泰州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就是在南唐时期形成,原来并没有泰州这个名字,当时一个县升格成行政区划,把盐城等周围的县划给泰州管辖。北周的皇帝亲自带兵攻打泰州,于是南唐的臣子也要求李璟亲自带兵,这样士兵百姓就会齐心协力,但是李璟不敢。李璟很无能,他在朝廷里还建了一个小房间,起个名字叫乌龟头。乌龟头通常都是缩起来的,臣子们也经常说“圣上躲在龟头里”,堂堂一个皇帝躲在乌龟头里,确实说不过去。李璟总是打败仗,也毫无能力,最后苏北这一片基本上都被北周占领了。南京作为首都,和北周只有一江之隔。他觉得南京不够安全,跟臣子们商量,要把都城迁到江西南昌去。大部分臣子都反对,只有极个别的人赞成,他还是迁都了。就算迁到南昌去也不安全,而且那个地方从来没有做过都城,住房衣食都跟不上,所以大家都强烈不满,要求李璟迁都回到南京来,最后他勉强答应。但是他自己长期生病,最后就死在南昌,没有迁回来。
    下面说一点关于李后主。李后主在兄弟当中排老六,按理说,在封建社会里“立长”、“立嫡”。皇帝都有若干个老婆,大老婆也就是皇后生的孩子自然被立为太子,怎样也轮不到他。当时他有一个哥哥已经被立为太子,但是李璟跟北周打不过,自己打算下台,让位给太子。如果当时北周同意他下台,即位的皇帝就不是李煜,而是他的哥哥。结果北周说他不一定要下台,只要称臣就行了,这样,从李璨开始,他就不叫南唐皇帝,叫南唐国主。后来太子去世才立李煜为太子。不久,他父亲就去世了,实际上,李后主当皇帝非常偶然,第一,他排老六,就不应该是他做太子;第二,他父亲死的时候才46岁,如果李璟能活到六十来岁,李煜就当不了皇帝了,这样最后亡国的就是李璨而不是李煜了。南唐简单的历史就是这样。
    后来李后主上台已经是在赵匡胤登基之后,赵匡胤当皇帝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结束五代以来的政局不稳,总是政变,53年间换5个朝代,换了那么多个皇帝,赵匡胤根本没有想当皇帝,他官职很低,既不是宰相,也不是总司令,只是殿前都检点,这个官职相当于中央警卫部队司令,在今天恐怕只是相当于师长的干部,尽管位置很重要,直接警卫皇帝。他手下的人事先把黄袍做好了,陈桥兵变的时候,往赵匡胤身上一披,问你当不当皇帝。当皇帝有可能当成,也可能被镇压下去。即使不想当,但你披过龙袍,就等着满门抄斩吧。这样赵匡胤寻死不如闯祸,就被迫当了皇帝。所以他当皇帝之后也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手下的大臣尤其是武将,哪一天也来黄袍加身。因此后来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宋代从此之后将军都没有兵权,所以整个宋朝310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兵变,只有南宋时期有两个将领实在不满宋高宗的投降路线,曾经搞过一次小政变,后来被著名将领韩世忠镇压下去,就这么一次小政变,整个政权是稳定的。但这样一来,宋朝对外非常虚弱,因为“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所以同学们看两宋,政权十分稳固。但另一方面,对外极其虚弱。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燕云十六州,在整个两宋期间一直不能收复,只有和金国人一起联合起来,把辽国灭掉的短短几个月中,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但是蒙古兵大举南下,不仅又统统失去燕云十六州,而且自己在北方的领土都不保,汴京两次被攻下来后,北宋就被彻底灭掉了。不仅是辽国,西北方有一个回族的小政权叫西夏,西夏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每年北宋也要向他们进贡,这里不叫“进贡”,叫“赐予”,赐予是以上对下,但是却不敢不“赐予”,一定要“赐予”,实际也是进贡,连西夏这种小朝廷,每年都要向他们进贡。只有少数几年,当时范仲淹在延安一代抵抗西夏的时候,西夏的小政权才稍微老实一点,当时的边疆也太平一点。后来到北宋后期,就是金国人,再到南宋后期,就是蒙古人,所以北方边疆一直受到人家的压迫,要么进贡要么打仗;到南宋的时候甚至丢掉了半壁河山,东起淮河,西到大散关以北的领土基本上消失殆尽,祖国再也不能够完璧,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
    李后主作为皇帝他还很懦弱,人们有这么一句话来评论李后主,这句话带有一点调侃的味道:“作个词人真绝代(李后主是个绝代的好词人),可怜薄命作君王(薄命本来是指女性命运不好,可惜阴差阳错让他做了皇帝)。”他是一个绝顶的好词人,但作为皇帝说不上好皇帝。他脾气非常好,马上讲到他的作品的时候,同学们更会感受到。他作为丈夫是一个好丈夫,作为兄长是一个好兄长,作为领导人应该说也是很与人为善,但是最终国家亡在他手上。最后北宋攻打下南京之后,他被迫肉袒负荆投降,最后被俘虏到汴京。南唐灭亡之前,北宋是赵匡胤做皇帝,但灭亡之后,他一到汴京赵匡胤就去世了,赵光义——赵匡胤传位给他的弟弟,也就是历史上的宋太宗——气量不是很大,所以没让他在汴京活几年,这是极为可惜的一点。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绪论  唐词  花间词
质朴无华敦煌词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百代词祖李太白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忆秦娥》(箫声咽)
花间鼻祖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忆江南》(梳洗罢)
《更漏子》(玉炉香)
花间别调韦端己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残荷泣露鹿虔扆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第二讲 南唐词与李后主词
堂庑特大冯延巳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风流夫子李中主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绝代词人李后主
《清平乐》(别来春半)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第三讲 北宋前期词
白发将军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奉旨填词柳三变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倚声家初祖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疏隽深婉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

第四讲 苏轼黄州词外词
以诗入词《沁园春》(孤馆灯青)
感人至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豪放第一《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中秋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天涯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第五讲 苏轼黄州词
乌台诗案真相
语意高妙《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遗貌取神《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笑看风云《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乐观旷达《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英雄本色《念奴娇》(大江东去)
江海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第六讲 北宋后期词
山抹微云秦学士
《满庭芳》(山抹微云)
《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庆湖遗老贺梅子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妙解音律周邦彦
《兰陵王》(柳阴直)

第七讲 南渡时期词
感时抚事陈与义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神仙风致朱敦儒
《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燕然须平扫李纲
《苏武令》(塞上风高)
愤世嫉邪张元幹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气壮山河岳将军
《满江红》(怒发冲冠)

第八讲 李清照词
化俗为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别后相思《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去国怀土《永遇乐》(落日熔金)
万事皆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婉约经典《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九讲 陆游张孝祥词
雄放豪迈陆放翁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钗头风》(红酥手)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气雄调雅张孝祥
《念奴娇》(洞庭青草)

第十讲 辛弃疾词
借水怨山《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壮志难酬《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心伤透骨《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沉郁顿挫《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灯火阑珊《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怨语痴情《祝英台近》(宝钗分)

第十一讲 南宋后期词
爱国忧时刘克庄
《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
清空骚雅姜白石
《扬州慢》(淮左名都)
《踏莎行》(燕燕轻盈)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
奇秀清逸史达祖
《双双燕》(过春社了)
奇思壮采吴文英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樱桃进士蒋竹山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