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一篇)
班超
班超(公元32—102年),字仲升,东汉时扶风安陵(今陕西省成阳市东北)人。其父班彪、其兄班固、其妹班昭,均是东汉时的著名历史人物,在各自所从事的领域里有所建树。班超在其父兄的影响下,素有大志,胸襟广阔而不修小节。在家孝悌,不耻劳辱,能吃苦耐劳且克勤克俭,劳作之余,对儒家经典多有涉猎,故深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班超口才极佳,尤长诘辩。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其兄班固被召到京,任校书郎,专事典校秘书。由此班超得随母亲迁到京城洛阳。因家庭生活贫困,班超常受佣于官府,靠代抄文书以补家用。时间长了,超深感厌烦,乃投笔叹日:“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当时身边的人皆笑话他。班超听后并不恼恨,乃正色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汉朝时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及新疆和中亚地区统称西域。由于西汉、东汉转折时曾有王莽掌政一段时间,此时几乎断绝与西域各国的正常交往。东汉政权建立到汉明帝即位后,政局趋于稳定,经济发展很快,国力日强,重新调整中原与西域关系之国策,遂于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北匈奴。在此次战争中,班超充分表现了机智勇敢,做事果断周密,大智大勇的将才,深受窦固之器重。东汉政府为加强与西域诸国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决定派得力官员出使西域。窦固深知班超的抱负和能力,遂极力举荐班超担此重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