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漫话三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236158
  • 作      者:
    刘逸生著
  • 出 版 社 :
    岭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以刻苦自学终成大器的刘逸生,穷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60年代初就以《唐诗小札》享誉学界和民间。《逸堂四品:漫话三国》以其深入浅出的语言、流优美的文笔、细致独到的分析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整整影响了几代人。现把逸堂老人的三本小札加上自传体《学海苦航》,合成一套重新出版,以飨读者。
    《唐诗小札》数十年间发行逾百万册!现再度结集推出!一次文化精华的传承、一遍通俗独到的解读、一生苦学成才的启迪、《逸堂四品》——与三代人同行!
展开
内容介绍
    《逸堂四品:漫话三国》以“漫话”的形式,不拘一格地谈论三国人物和故事……它传播历史知识,但又非史料的罗列,而充满了轶闻趣事;它进行艺术分析,但又非理论的说教,而从比较中给人启发;它也有史实的核查,但并非繁琐的考证,而言简意赅;它还有人物的评价,却不是长篇大论,而言之有据。《逸堂四品:漫话三国》各篇文字,都是围绕小说《三国演义》为中心来展开的,但不局限于此,而是牵针引线,将三国故事有关的民间传说,以及正史、野史的有关记载,施以取舍,分置轻重,搜罗编织而成。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唐诗小札》一举成功之后,朋友们就提出过写一部《宋词小札》的建议。但是,这一良好愿望,却整整等了二十年之后才得以实现。据逸堂老人说,这是由于自己当时对于宋词还未能深入了解。而另一个原因,他没有说,就是宋词中许多名篇,内容不外风花雪月,在那二十年中属于被批判对象,实在不好谈。
    但《宋词小札》由此就成了老人心里的一个情结。当“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入“牛棚”,押送“干校”,又被暂时“解放”之后,在英德荒辟的山野之间,这沉埋已久的情结,便悄然萌动了。据老人回忆,他在一次请假返广州时,携回了龙榆生编的《唐宋名家词选》,之后,“偷偷阅读近一年之久”,把唐宋名家的词作,翻来覆去读了几十遍,上百遍,终于豁然开悟。
    《唐宋名家词选》是一部好选本,它不仅选词数量比较多,而且集合了历代以来词界公认的佳作,眼光比较开阔,选词比较全面,因此较好地体现出一代之文学--宋词的风貌。现在,我们手边还保留着逸堂老人研读过的这部著作,上面布满红笔、蓝笔批语,可以想见当年老人挑灯夜读的心思神情。老人所做的工作,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词家、词作的评论,另一部分是对历代以来,尤其是清代词界的谬误,予以分析、批评和纠正。以今人的历史观审视宋词的发展演变,拓清古人(主要是清“常州词派”)过求深曲的主观理解。这是一种自出手眼的气度,与那些盲目地崇拜古人,匍匐于名人篱下者,真不可同日而语。正是由于有这种精神,逸堂老人敢于推翻清代词界巨擘的成说,直指其谬误;敢于说前人对词往往未曾讲透,只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大话、空话,徒令后学听后如云里雾里,到头来对词家词作还是若明若暗,弄不明白。也正基于此,老人穷山孤往,发愤自强,入虎穴以得虎子,并将其所得写成《宋词小札》一书,通过对一首首宋词名作的条分缕析,疏通其意,揭示门径,令读者实实在在地把握“词家之心”。
    老人曾说,《宋词小札》虽不似《唐诗小札》那样声名煊赫,却花费了他更多的心血。这绝非信口之言。因为诗歌自唐以下,流传不替,经过宋人、明人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唐诗的精微已然尽出。但宋词的情况不同,五代北宋的歌唱传统,到南宋已经大量失传,元代、明代,词的创作已是不绝如缕。清代号称“词之复兴的时代”,无论创作还是论著都盛极一时。然而,词毕竟已由可唱变成不可唱,由歌词变成了案上文本,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词的写作传统、技巧的认识,也影响了对宋词的理解和认识。一句话,清代词坛的新统,遮蔽了宋词的真面。由于种种原因,宋词在社会上也远不如唐诗普及。群众基础不同,决定了作为普及性读物的《宋词小札》,较之《唐诗小札》,在写作上带来更多掣肘--必须要以“解释词意”作为每篇小札的基本任务,解说的压力增加了,加上宋词名作篇幅相对较长,内容相对狭窄,于是“知识性”、“趣味性”的发挥余地大受限制--这些客观原因,使老人写来不能像写《唐诗小札》那样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但是,话又说回来,正由于它具有上述的“荜路蓝缕”之功,《宋词小札》的深层价值其实又在《唐诗小札》之上,对于喜爱宋词的读者而言,它是一部值得郑重推荐、不可多得的入门书。
    品之四:漫话三国
    逸堂老人的自学,随兴趣所之,在少年时代除了占典诗歌之外,就是古典小说。他说考进香港《星岛日报》当校对,第一次发薪水,全部拿来买了一部《反三国志》。那时他虽然依旧贫困,但早已步入成熟之年了,却仍旧如此痴迷!他少年时代内心的饥渴,更町以想见。其中《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自然属于老人极为喜爱的一种。读书人大约都如此,他对一部书,或一个作者,或一个问题发生了强烈兴趣,在以后的阅读中,乃至生活中、工作中,遇上有某种连带关系的触发点,他就会一下被触发、点燃,寻味一番之后,会把素材和思考所得储存起来,或以记录的方式,或以记忆的方式。逸堂老人则更喜欢以剪报的方式,这大抵由于他的职业方便吧?他保存着许多剪报,有些就直接夹在有关的书页问。时间一长,这些相关资料会积累得很多,而对一个聪明人,它可以使他成为“问题专家”,或者换句话说,它可以使他在“这个问题”上,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逸堂老人对《三国演义》的知识造诣到底有多深?不好说。但他确是一个“三国迷”则不假。因此,到“文革”结束以后,应复办的羊城晚报之约,他就开了一个专栏叫“漫话三国”。根据晚报读者对象的要求,仍以知识性、趣味性为取向。专栏颇受欢迎,其后结集。老人为初版所作“内容提要”说:
    本书以“漫话”的形式,不拘一格地谈论三国人物和故事……它传播历史知识,但又非史料的罗列,而充满了轶闻趣事;它进行艺术分析,但又非理论的说教,而从比较中给人启发;它也有史实的核查,但并非繁琐的考证,而言简意赅;它还有人物的评价,却不是长篇大论,而言之有据。本书各篇文字,都是围绕小说《三国演义》为中心来展开的,但不局限于此,而是牵针引线,将三国故事有关的民间传说,以及正史、野史的有关记载,施以取舍,分置轻重,搜罗编织而成……
    它概括了《漫话三国》普及性的特点和作者为文的用心。但是,在翻阅这些趣味盎然的篇章时,如果对《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下过功夫的读者,并不难感受到老人修养的深浅。也和《唐诗小札》、《宋词小札》一样,他其实是运用深入浅出的笔致,看似闲来几句,却是举重若轻,在不经意中启导读者,通过有趣的话题激发他们上想象、探究和思考。这正是一本好的普及读物所具有的魔力,与大学讲义那般严肃、学究的面孔完全不同。
    ……
展开
目录
关于《逸堂四品》 
“真三国”和“假三国” (代序) 
略说罗贯中
不寻常的开篇——桃园结义
英雄也要问出处——关云长的出身
天下第一条好汉——张飞
“独破黄巾”——张飞的传奇
张角和“太平道”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东汉末年的大瘟疫
英雄出现与善恶报应
罗贯中的妙手——怒鞭督邮另有人
吕布及其赤兔马
吕布的方天画戟
辕门射戟
舞台上的大排场——三英战吕布
数百回合的交锋
“丑角”孙坚
白脸还是红脸——复杂的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的兵法著作
两个悲剧人物——陈宫和吕伯奢
貂蝉果真有其人吗
石榴园里论英雄——小杨修戏弄曹阿瞒
关云长遇上好色的曹操
“汉寿亭侯”不是“汉·寿亭侯” 
“五关”踪迹何处寻
关羽的四个戊午及其谥号
无处不在的关帝
少有的毒辣文字——陈琳骂曹操
荆州何以成为曹刘争夺的焦点
孔明是为了阿斗而出山——“隆中对”闹剧
《隆中对》有蓝本
诸葛孔明伪诗
果真“如鱼得水”吗——刘备与孔明的关系 
不值得同情的徐庶
第一流武将——赵云
一群大显身手的青年
赤壁之战纵横谈一
《三国演义》中的演义——平话“赤壁之战”
从孙权受箭到孔明借箭
孙权有强大海军
鼻涂白粉的方巾丑——蒋干
孔明借风与禳星
华容道的反推法
鲁肃与周瑜的真面目
《单刀会》这个戏
生子当如孙仲谋
铜雀台和大乔小乔
假如庞统不死三国局面可能大变
妙趣而热闹的《庞掠四郡》——张飞被困乌龙阵黄忠定计擒金全 
神奇老将——黄忠
《三国演义》对魏延的污蔑
“五虎将”是小说家决定的
一场政治婚姻的悲喜剧
元代杂剧《隔江斗智》与京剧《龙凤呈祥》
勇将马超的虚虚实实——他原是悲剧人物,却给“演义”写活了
应该大书一笔的张飞巴西之战
罗贯中妙手出新招
谁来负责关羽的惨败
曹操的庞大家族
曹操不怕掘墓人——扑朔迷离的“七十二疑冢”
用古代天文学猜破的哑谜——“狮子宫中,以安神位”
曹操与“下九流”
左慈的魔术
于吉——一个大有来历的道士
“扮猪吃老虎”的书生——陆逊
关兴、张苞是“好心人的产物”
罗贯中“刀下鬼”不少一——为了挽回刘、关、张的面子
洛神和曹植的爱情故事
三个皇帝与三个寡妇
黄色竞有这等魔力吗
“代汉者当涂高也”——一句挑起野心的怪语
天下军事亦难预料——“隆中对”一半成泡影
刘备也心狠手辣——一句话掉了脑袋的张裕
痛定思痛之后——论“白帝城托孤”
孔明接受托孤以后
渚葛亮为何“骂死王朗”
鲜明对照的一对——马谡与王平
《后出师表》是一篇伪作
诸葛恪是《后出师表》作伪者
《三国演义》的严重败笔——刘后主可曾怀疑孔明 
木牛流马不是独轮车
孔明的妻妾及女儿——兼谈唐诗中的“峒氓”问题
《出师表》中特笔提到的人物——将军向宠
《三国演义》又一杰作——夏侯霸大放光彩
司马懿这个阴谋家
司马昭之心与钟会、邓艾之死
关索是谜一样的人物
口头“三国”拾趣
假三国之后还有假三国——关于《反三国志演义》
谈《反三国志》之“反”
替孔明“补天”的反三国戏
《三国演义》应该附上地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