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序<br> 绪论<br> 一、研究范畴与方法<br> 二、研究现状与前景<br> 第一章 清初“今词”三选<br> 一、第一部严格的清人选清词:《今词苑》<br> (一)选域与选阵<br> (二)宗派意识与选心<br> (三)与秋水轩倡和的呼应<br> (四)对词坛生态的把握<br> 二、独标一格的传词佳选:《今词初集》<br> (一)选域与选型<br> (二)舒写性灵的选心<br> 三、湮没日久的珍存词籍:《绝妙好辞今辑》<br> (一)编者与选本概貌<br> (二)选型与选心探源<br> 第二章 “清词人最善之选本”:《倚声初集》与《瑶华集》<br> 一、《倚声初集》与清初词风<br> (一)选坛背景<br> (二)编刻过程与选型<br> (三)继往开来的时代选貌<br> 二、蒋景祁与《瑶华集》<br> (一)《瑶华集》的选源<br> (二)以选为史的特征<br> (三)选词内容概说<br> 第三章 丛编型选本的存史之用——以《百名家词钞》版刻考证为中心<br> 一、《百名家词钞》版刻源流探考<br> (一)《百名家词钞》的存世全帙<br> (二)《百名家词钞》的出版规划(上)<br> (三)《百名家词钞》的出版规划(下)<br> (四)《百名家词钞》的版刻批次<br> 二、《百名家词钞》的价值与影响<br> 第四章 康熙中叶的选坛别调<br> 一、耳目所觏、无事批评的苦心之选:《词觏》<br> (一)成书与流传<br> (二)选词动机与内容<br> (三)以选正音的特征<br> 二、情致绮靡、藻思香艳的寄兴之编:《亦园词选》<br> (一)编者与选本概貌<br> (二)选域与选型<br> 【附论】两种不同体例的微型词选<br> (一)特殊的分调本词选《精选国朝诗余》<br> (二)特殊的分人本词选《同调词》<br> 第五章 顾彩与《革堂嗣响》<br> 一、编者与选本概貌<br> 二、《草堂嗣响》之相关选系<br> 三、选型与选心<br> 第六章 清初通代选本中的清词<br> 一、陆次云与《见山亭古今词选》<br> 二、卓回与《古今词汇》<br> 三、沈时栋与《古今词选》<br> 【附论一】辨体:作者之难与选者之难<br> 【附论二】推宗:清初词选与浙派接受<br> 【附论三】选声:自度新曲与词体演进<br> 【附论四】改词:异文形态与词学流变<br> 【附录一】十二种清初词选详目<br> 【附录二】顺康词籍纂刻年表初编<br> 【附录三】清初清词选本版本叙录<br> 引用书目<br> 后记内容摘要
在文学接受与传播的过程中,选本的介入增加了选家这一环节,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直接对话关系改变成多元结构,它既是供人以阅读的文本,又是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以词体而论,清词接武两宋之盛,踵事增华,不仅有继承,而且有发展,成为词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本书将目光聚焦于清代顺康两朝凡八十年间编定的清词选本,运用计量统计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方式,辨析、梳理了清初多种重要清词选本的本体结构,如《今词苑》、《倚声初集》等,考证细致,解析清晰,可供词学研究者参考。<br> 清初清词选本是词学研究一个重要的学术增长点,其研究前景是相当开阔的,由于选本数量众多,其中大部分传本又很稀少,所以这些选本是清词研究的一个文献宝库。《全清词·顺康卷》在采录清初词选时,尚未发现某些选本,对于已见选本则因版本等问题也遗漏了其中大量词作,据笔者估算,清初清词选本可补《全清词?顺康卷》之词不会低于700首,数目档谓不少,同时也见出文献整理工作之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