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伤心家国恨
词情演绎
范仲淹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吴越为官。不幸的是,范仲淹出生的第二年便丧父,范仲淹之母只好改嫁山东淄州一户姓朱的人家,改范仲淹姓名为朱说(yue)。
青年时的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朱家是富户,但为了励志,范仲淹21岁就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经常一个人伴灯苦读,直到东方欲晓。那时,他的生活也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上一点儿韭菜末和盐,就算是一顿饭。
后来当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毅然辞别母亲,独自前往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时又名南京)书院求学。范仲淹入学后,昼夜不停地苦读,五年未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极点,就用凉水浇脸,来驱除倦意。他的日子过得很艰苦,有时一天只能喝上一顿粥,但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毫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去看皇帝,范仲淹仍然埋头读书。别人叫他不要错过机会,但他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继续读他的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读,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的范仲淹,在1015年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了忧国为民、锐意改革的为官之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