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要闻聚集
“文艺作品中的国家形象”研讨会在京举行
抒写壮举 传递力量——中国作家“抗震救灾”总动员
作家火炬手:传递奥运梦想与激情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乌镇举行
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在贵阳摹行
“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在深圳举行
中共中央决定李冰同志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
纪念周扬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文情传真
打工作家进北京,其文学创作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作协举行“春之声”抗灾救灾诗歌朗诵会
“5·12”诗潮引起热议
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成立及其网络文学的异动
职场小说写作热中有忧
三十省作协主席试水网络文学
茅盾文学奖引发热议
现状观察
2008中国文坛回望
我们的尊重与期待——关于抗震救灾诗歌的思考
“骏马”奔腾向前方——评近年少数民族长篇创作
新世纪文学市场化与当代小说创作
当下长篇小说的“有”和“无”
网络作家:从焦虑到坦然
当代文学批评:离学院越近,离文学越远
回望三十年
春风第一枝——1978年前后关于《人民文学》的争夺
《班主任》何以引发巨大反响?
卢新华:命运选择我执笔《伤痕》
叶辛:从《蹉跎岁月》中走来的作家
韩少功:多重文化身份下的三十年感悟
“朦胧诗”得失再思考
对精神滑坡的集体抗衡——陈思和答关于“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若干问题
评说三十年
我们走在大路上——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与农村题材文艺创作
近三十年长篇小说审美经验反思
一个文体和一个文学时代——中篇小说三十年
坚守与变革——新时期散文三十年
报告文学三十年的精彩舞蹈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诗歌美学回顾
三十年军事题材长篇小说漫评
在行进中更变在更变中自立——文学批评三十年的演进与嬗变
三十年与今天:中国文学在世界
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三十年
研讨举要
发展文艺评论 促进文化繁荣——《光明日报》社专题座谈会简述
打工诗歌:时代与情感的特殊记录——首届中国打工诗歌高峰论坛综述
理论界专家学者纵论“科学发展观与当代文艺”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家研讨农村题材文艺作品
在历史的比较中理解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综述
机遇与挑战:专家研讨三十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
百家论坛
我的两个“三十年”
知青文学:文学史上的凝重印记
我的文学三十年
三十年的文学演变
三十年已经过去,我们是否治好了这道“伤痕”?
我的阅读野史与治学归宿
鲁迅的批评观
文化原创力谈屑
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文人互看
我的作家朋友
宗璞:一位尽力发光的作家
作家铁凝
书生李洱
与改革开放同行的诗人叶延滨
“小女子”迟子建向大作家迈进
“知情人”说谢冕
作家访谈
刘震云:不断把自己归零
徐坤:向现在,向未来
金仁顺:迷恋短篇,追求好故事
蒋子龙:注视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
毕飞宇:转向传统,这是一个趋势
都梁:要给各种口味的人写出一个万花筒
阎连科:把灵魂研做墨汁的人
王十月:从打工仔到作家
史料与忆往
我和胡风二三事
书生夏衍接管上海文坛
人去楼空——怀念许觉民
评奖与评选
2008年评奖与评选
年度逝世文学家
2008年逝世文学家
年度大事记
2008年文坛大事记
编后语
内容摘要
《2008中国文坛纪事》是文学的纪事,也是历史的记录。2008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头。上半年,先是南方的冰雪灾害,随后又是汶川的“5?12”大地震;下半年,先是倾力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后又成功举办北京残奥会。这种举国又举世的大悲与大喜的转换与衔接,基本主导了2008年的社会生活,也深刻影响了2008年的文学与文化生活。有关这些重大事件的文学回响,在“要闻聚焦”和“文情传真”的栏目里,都做了必要的反映。
在2008年间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一直是相当凸显的一个主题。这种回顾与总结,也同样是既检省文学发展的历程,也回思社会演进的进程,具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性意义。因此,特设了“回望三十年”和“评说三十年”两个专栏,以反映相关活动,也作备考留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