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万有引力书系 医院是座动物园 一本光怪陆离的总值班日志 一个医院“局外人”眼中的医患世界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8175164
  • 作      者:
    王戈多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88个医院发生的真实故事,看尽众生的喧闹和悲鸣,无力和遗憾

在医院这个凝聚眼泪和希望的地方,距离痛苦和死亡最近的地方,用88个生动精炼的故事,展现最真实的人性:这里有苟且偷生的无奈,也有无视绝症的快意;这里有久病床前的嫌恶,也有不离不弃的守望;这里有忍辱负重的痛苦抉择,也有生死看淡的自我和解;

 

一本关于生命与健康的警醒之书,看完让人想做个全身体检!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浓度”过高的生死离别,提醒读者关心自己和亲人的健康,让人敏感于身体的脆弱,一不留神就被病魔摧毁;也慨叹于世事的无常:当你健康时,一切正常;当你陷于病痛,你的生活、情感、所有的社会关系,乃至你的存在,都会迅速崩塌。

医院“内部人员”讲述的医护人员真实日常

作为病人,我们接触到医生和护士,总是自带专业的威严,有着手术刀般的锐利,似乎不可亲近。作者从一个内部人员的视角,为我们揭开医护人员冰冷外表下的真实状态: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他们的骄傲和执着,他们的无奈和困境,以及在职业神性背后的复杂人性……让我们得以从病人之外的视角,读懂医生,理解医生。

各种想象不到的疑难杂症,和比疑难杂症更离奇的荒诞人生

婴儿身患重疾,就因为母亲在哺乳期吃了蚕豆;老专家靠给病人灌烧酒治好了病人的脑瘫;长期烧柴火饭,不吸烟的农村妇女成为肺癌重灾区……然而再离奇的病症,也没有故事里的人生荒诞

欧亨利式的极致短篇,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

紧凑的叙事,冷静的笔调,丰沛的情感,比戏剧更戏剧的人间故事,以高超的笔力,浓缩在一篇篇千余字的极致短篇中。总在结尾处,留下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浮想联翩……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戈多  著

新闻系毕业,误打误撞来到医院,从此成为一个医院的“局外人”。不是医生,却也有些医学常识;不是患者,却天天在医院;不是家属,却体味着他们的悲欢离合。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份独特的医院总值班日志,作者不是医生,不是病人,也不是家属,却以一个医院“局外人”的视角,写出了医院里的百态人生、万千世情,也写出了无数生死间的挣扎与彷徨。或许在病痛与生死的极端压力面前,人都会蜕化成动物:有人相信只要不检查,就等于没病,把自己活成了薛定谔的猫;一生勤恳如老牛者,却在绝症面前慨叹人生如此不值;重症监护室前等待遗嘱的家属,如同一群夺食的硕鼠;积劳成疾的顶梁柱,挣扎扑腾如案板上的鱼,却无人理睬……

展开
精彩书摘

自  序

 

2009年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那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由于本硕都是新闻专业,所以一直想成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记者,但谁知阴差阳错入职了一家医院。

在一个业务门槛极高的单位做行政工作,既痛苦,又新奇。痛苦的是和医生们聊业务时如听天书,需要他们用打比方的方式我才能明白九牛之一毛;新奇的是无论他们讲什么,我都觉得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惊讶于他们每天接触那么多的阴暗和不堪居然还心怀阳光。

我先是在医院办公室工作,后来调到了宣传部门,因为宣传工作的需要,我有更多机会跑临床跟医生们打交道,记录下那些与人性和命运有关的故事。

记得第一次进手术室,是去给一台“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录制视频。我一直觉得手术室是医院最神秘之地,不仅因为它本身极高的无菌要求,更因为医院七十八个手术室每天都上演着生死之战。从换衣间开始,我就无所适从,一位医生手把手教我如何脱鞋、换衣……整个过程十分烦琐(他们有针对术前换衣准备的专门考试)。刚到手术室自动感应门前,就透过玻璃看到一条血柱直飙房顶,医生教训助手:慌什么慌,稳住!他戴着显微眼镜淡定地给病人止血,继续手术进程。你们无法想象当时的情形给我带来的震撼——那可是我亲眼见一个人的鲜血喷溅到房顶!

很多人说医生不能共情,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在生活中也有七情六欲,但是容易共情的医生很难成为一个好医生,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冷静,必须站在一个超然的位置看待这一切,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年长的医生们往往人情练达,基本上患者说一句话他们就知道后面要说什么,话背后隐藏的又是什么。医生往往是同侪里高考分数最高的那一批,智商超群,又每天跟形形色色的病人接触,故而世事早已看透,又常常不计较,基本不会多说些什么。

这本书里面的故事,一些是医护人员所讲,一些是我亲朋好友、熟识之人的经历,还有很多来自总值班时所见。医院的总值班是一种很重要的制度设计,像我们这种级别的医院,建院几十年来天天二十四小时不停不歇,晚上门诊休息,但急诊依然运行,病房依然运行,手术室依然运行,水电暖依然运行——总值班就相当于非工作时间的行政中枢,任何临床解决不了的问题都需要总值班来解决,大到应急救援队的启用,小到水管漏水的维修处理。用医院办公室主任的话说,在非工作时间,总值班履行的就是院长的职责,所以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意义非凡。对我个人而言,很多处理急务的能力都是在总值班期间培养的。

我们医院总值班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不往外推病人。有时候个别年轻医生不负责任,尤其在夜班遇到棘手的患者,不想半夜手术,就找个借口让患者到其他医院救治。而我们医院规定,这种情况必须总值班签字才行,需要综合判断,除非医院没有救治能力,否则该借床借床,该摇人摇人。这就使总值班能近距离接触患者,所以我一向喜欢看总值班日志,里面记录的很多故事都千奇百怪。

还有一些故事,跟我下乡的经历有关。2017年6月,受医院委派,我在忻州开启为期两年的下乡帮扶行动。虽然我童年在农村生活度过,但离开时尚小,农村还是记忆中的故园,还是“莫道农家腊酒浑”的温暖之地。在村子担任“第一书记”后,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不同的景象。农民们会因为一角钱提起铁叉互相拼命,更会因为谁家先浇地大打出手,“恨你有,笑你无”更是一种常态。刚开始是有一点不理解,但随着与乡民的接触愈发深入,发现自己看到的只是表层。

乡民们的正义感非常强烈,村里有个五保户已经符合脱贫标准,按文件指示要做脱贫处理。有三五户平时很难说话的乡民专门找我提出反对意见,说一旦成了脱贫户, 这个五保户家没有壮劳力,如果再没有国家补助,还是会返贫,他是村里真正的可怜人。最后折中处理,给他办了脱贫户手续,但保留五保户资格,日常用度由村委会负担。我和这几户乡民聊天,他们说对于农民来说,干部只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大家都不会有意见,就怕你们暗箱操作,亲贵厚友。

两年两个月零八天的下乡经历,让我对农村和农民有了重新的认识。农民尽管总会有一些毛病,但我想《七武士》里菊千代说的话足以让我们觉得情有可原:“所谓农民最吝啬,最狡猾,懦弱,坏心肠,低能,是杀人鬼。但是呢,是谁让他们变成这样子的?是你们,是你们武士,你们都去死!为打仗而烧村,蹂躏田地,恣意劳役,凌辱妇女,杀反抗者,你叫农民怎么办?他们应该怎么办!”

现代医学什么都好,就是太费钱,这是行业特性,一台核磁共振机器一千多万,一台直线加速器两千多万,一种药物动辄研发费用几个亿、几十个亿,而这些成本最后都是要分摊到病人头上的,这就使医院成为一个“销金窟”。

尤其是看着我服务过的村民住院时,我更是无奈、心痛,他们本就没多少收入,住一次院就要花掉一年、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的积蓄,还好那几年有医保“136”政策(这是山西当地的医保政策,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县级医院看病封顶1000元,市级医院看病封顶3000元,省级医院看病封顶6000元,超出部分由医院统筹负担),让贫困户医疗上的负担减轻了不少。

书中所选的,只是我写的一百多篇故事中的一部分,斟酌再三,还是剔除了一些过于离奇、残忍和灰暗的故事。由于很多病症和故事涉及个人隐私,所以人名多用化名,为了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个别情节也做了处理。

在本书中,我往往以形形色色的动物喻人,这是脑海中一种不自觉的浮现,绝无不敬之意。在与生死相关的场景下,诸多患者及家属的各种表现总让我不由自主心生悲悯;那些状态、那些姿势、那些神情,在与一些动物形象的重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神性。有时候我觉得放松和欣慰,有时候我感到困惑和悲哀。我永远也忘不了,孙志敏躺在治疗床上,口中像濒死的鱼一样吐着泡泡的情景(《一个毒贩的非正常死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不知道老天为什么要让那么多人经历疾病困苦,经历生离死别,经历人间种种磨炼。我希望有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人们能够告别疾病,告别痛苦——我深知不切实际,但这种愿望却又那么强烈、绵长。

转眼间在医院工作已十五年有余,这里安置着我的青春,我庆幸于初入社会,就踏进了这样一个浩瀚、复杂的世界,使我看多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高贵与卑微,看多了众生的喧闹和悲鸣,无力和遗憾。成为一名父亲以后, 我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佛系”,人仅此一生,健康、快乐就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