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起来的儒家,虽顶着孔子那块老招牌,其学说已经不是孔子的真面目了。他们那时所倡导的,是《春秋》内面的微言大义。最重要的便是那大一统与受命改制的学说。 因了这些理论,他们主张罢黜百家,统一思想,建立绝对的君权政治。同时采取邹衍一派的终始五德说,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再加以阴阳五行说,构成一套极巧妙极神秘的天人感应的政治哲学。这种哲学与社会民生并没有什么好处,不过替皇帝装点,使他的地位更加巩固而已。于是当代的儒家,带了很浓厚的方士气味,哲学成了迷信的宗教。董仲舒和《春秋繁露》,是当时儒家与儒家哲学的代表。我们只要拿《春秋繁露》和《论语》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当时的儒家思想与孔子思想,有什么不同。
后来这种天人感应的哲学,又加以谶纬符命等等的怪论,于是迷信与鬼气的成分更重了。当代的儒家,如董仲舒、韩婴、匡衡、翼奉、刘向、京房之流,颜色虽有浓淡,无不染了这种恶毒,几部经书都涂满了这种颜色。翼奉说:“《易》有阴阳,《诗》有五际,《春秋》有灾异。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危安。”《易》本是一部卜筮书,《春秋》是一部政治史,自然容易附会,最后连一部《诗经》,也被他们迷信化,神秘化,这本领真不小。在各诗中,分配着五行五德、天干地支种种怪名目,什么六情、五性、五际,闹不清爽,牛鬼蛇神,乌烟瘴气。一部好好的文学书,弄成一本《推背图》了。在这种空气之下,我们还有什么哲学,还有什么真理。头脑清醒点的读书人,自然对这种学术状态不能满意。难怪桓谭、张衡之流,都要起来反对了。但作为反对派的代表的,自然是王充。王充以经验论、实证论者的科学精神,对当代的哲学,施以猛烈的攻击。他认为迷信与尊古,是当代学术发展的两大障碍。于是他作了《变虚》、 《疑虚》、 《感虚》、《福虚》、《祸虚》、《龙虚》、《禹虚》等篇,把阴阳五行 灾异之说,攻击得体无完肤。又作《刺孟》、 《非韩》、 《问孔》诸 篇,打破时人尊古的观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