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话语与生存:解读战争年代文学:1937-1948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788141
  • 作      者:
    文贵良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文贵良,男,1968年出生于湖南桃江。199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曾经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读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复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独立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一项,现在承担上海市社科基金课题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话语与生存:解读战争年代文学(1937-1948)》运用西方话语理论对中国1937年至1948年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解读。作者抓住战争对人们文化心理的影响,来分析话语的嬗变和更新,战争改变了一切,新的政治话语主体在战争实践中得到确立,民间大众的话语因为战争获得了关注和利用,而知识者的启蒙话语则在战争中面对了考验和挑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政治话语<br>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br>    因为我喜欢你这样,所以你必须是这样,这是一切教育的秘密。——德罗伊森<br>    战争年代的政治话语是由毛泽东来完成的。毛泽东设想自己理想的职业是教师,这符合他“三不朽”的人生境界。从言说的角度看,毛泽东终身的工作可以说是话语建设的工作,他于抗日战争年代在延安完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因此,对以毛泽东的言说为特质的政治话语的描述,可能有助于理解“后40年代”中国人的言说处境,尤其是中国知识者的言说处境。<br>    毛泽东的言说方式经历了一个从文言书写向白话书写的转化过程。他的白话文写作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四时期的初期白话文写:作阶段,20年代中期逐步成熟阶段,和抗日战争年代的成熟阶段。最后形成了他独特的话语方式:政论白话文。同时,一个话语权威在“战争性生长”中逐步丰满,并最终于l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之后,立即被确立起来,这个话语权威是以“毛泽东”命名的。于是政论白话文的话语形式和话语权威的“毛泽东”的结合就形成了战争年代的政治话语。<br>    政治话语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话语,它有多方面的特征。它有双重的言说系统,使得明朗化的表述有了可能。在明朗化的里层,却是战争思维的二元对抗。在战争话语中,话语权威常常借用一种能指想象的“我们”来表达,形成至高无上的权力效果。因为政治话语是权力话语,权力话语要求话语的服从,这就使政治话语的实践有了内在动因。<br>    在政治话语的形成和实践中,就毛泽东个人而言,他是借话语权威的符号化的“毛泽东”而以言行事的。但是这种以言行事却使得毛泽东处在历史与意志的交会点上,毛泽东在历史与意志的交会点上引导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学习”事件,“学习”事件使得毛泽东个人的意志可能在历史中实现,在这种实现中突出的是一个教化者的形象,教化本身成为毛泽东在话语实践和学习事件中的存在之状。<br>    一、话语方式:政论白话文<br>    描述政治话语的政论白话文,很容易使人想起文体和风格的概念。在下文的论述中,政论白话文在话语形式的意义上使用,它边缘的某些弧段肯定会与文体和风格重叠、交叉,但并不妨碍政论白话文在话语形式上的意义。对政治话语的政论白话文的描述,是放在文言向白话的转型机制中,现代白话文得以形成的过程中来描述的。政治话语中政论白话文的经典文本自然是毛泽东的白话文。<br>    ……
展开
目录
序一<br>序二<br>导论话语生存与战争年代文学<br>第一章 政治话语<br>一、话语方式:政论白话文<br>二、话语主体:话语权威的生长<br>三、权力话语:功能与实践<br>四、以言行事:学习在历史与意志之间<br><br>第二章 大众话语<br>一、话语方式:军事术语与民族形式<br>二、话语主体:非人格话语主体<br>三、民间:被改造的政治<br>四、赵树理:作为方向的代价<br>五、丁玲:女性叙事的嬗变<br>六、知识者:同化之态<br><br>第三章 知识者话语<br>一、话语方式:欧化白话文<br>二、话语主体:言用者胡风<br>三、战争:或在介宾结构之外<br>四、话语创伤:语言对精神与现实的纠结<br>五、现实主义:置身作为存在样式的开放<br>结语 话语之争——危机与新生<br>一、战争参与话语的建构和共存<br>二、知识者与人民:言说的危机与新生<br>三、话语生存论:理论的限度<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