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
杜诗与韦氏妓:手抄本文化中读者与文本的关系
“求真”的误区
生尘的几案
第一章 得失之间
见山与望山
有入夜半持山去
得与失
乱日
第二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正名:五柳先生与六朝隐逸话语
重构五柳先生:传记四种e
第三章 失去的田园:归陶
不受欢迎的植物
“顿为老粳”
饮食与文字
第四章 饮食,死亡,与叙事
得仙
何有于名
阅读到天黑
文化想像的版图和燃烧的文字
第五章 成器
中空的羞耻
荣木
清算与盘点
紫葵的悲哀
无成
第六章 实石证
栗里
场所与空间
“吐痕尚新”
石头记:一个关于文学的寓言
结语
附录一 文本的历程
古代重要陶集版本叙录
现代陶集版本选录
英文与日本陶集版本选录
附录二 清醒的阐释:《述酒》
《述酒》阐释的变迁
晋人心目中的“山阳”
附录三 陶诗选评
引用书目
人名索引
中译本后记
内容摘要
十一世纪初期,在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一位阿拉伯贵族学者伊贲·哈赞(IbnHazm,994—1069)写了一本书,题为《鸽子的颈环》。在这部著作里,伊贲·哈赞探索了爱情的各个方面:它的起源,它的征象,恋爱中的人遭受的种种不幸。上面所引的诗句来自书中的一个章节,在这一章节里,伊贲·哈赞声称一个人可以仅仅通过聆听他人的描述而堕入爱河,根本用不着看到被爱者本人。但是,他警告读者,这样的爱情一般来说有两种结果:如果他在某一天亲眼看到了所爱者,“他的爱或是得到加强,或是完全消失”。伊贲·哈赞随即讲述了一个在双方见面之后爱情化为憎厌的故事,并引用了他自己写的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