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望海楼笔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4082333
  • 作      者:
    王运熙著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望海楼笔记》共分五卷,分别谈治学、乐府诗、唐诗、辞赋散文、古代文论,均属于中国古代文学范围。我自1947年夏复大学毕业留校任中文系教师后,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望海楼笔记》第一卷诸文,主要根据给研究生讲课的笔记整理而成;以下四卷所论,大抵都是平时研究工作中比较熟悉的对象。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代文学,数量非常丰富,其中除宋以后的白话小说和戏曲中的说白外,一般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这种文言文,虽然程度上有深有浅,但都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距离。还有许多研究文学作品时需要看的文献资料,一般也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因此,青年朋友要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必须首先过好古汉语阅读关,即能够读懂文言文。如果我们对文言文读不懂,或者理解不确切,那么,我们所作的对作品的分析评论,好像建筑在沙滩上的房屋,是很容易倒塌的。<br>    要读懂文言文,主要依靠多读多看。要经常阅读,多读作品,选择一部分好作品反复熟读。通过多读多看,才能逐步掌握文言文的丰富词汇和文法规律。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看一些介绍古汉语规律的书籍,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但是,主要靠多读多看,如果作品念得很少,着重去看介绍古汉语知识的书,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br>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大学文科教材,编得相当好。该书介绍了古汉语的常用词、各种文体和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化知识,对提高古汉语阅读水平颇有帮助。书中还选注了300多篇诗、文、词、赋等名篇,但数量还不够。由于书中选录了许多文体,显得各体作品数量均不多。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话很有道理。通过熟读数百首唐诗,初步掌握了旧体诗常用的词汇、句法、格律,就能写作旧体诗。此中关键在于熟读许多具有典范性的作品。在这方面阅读和写作之理是相通的,要真正提高古汉语阅读能力,必须阅读大量古典作品,还要熟读其中的许多篇章。许多优秀的散文名篇,往往具有丰富的抒情性和强烈的声韵节奏之美,如同诗歌那样。对它们,我们最好能像吟诗般进行朗读,通过反复朗读,方能领会其情感的深度和语言之美,并进一步掌握古汉语的语言规律。<br>    现在有不少青年同志喜欢古代文学,常常是从爱好唐诗、宋词开始的。唐诗宋词中的许多优秀篇章,的确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应该诵读和研究。但是,为了培养古文阅读能力,必须多读些散文;因为,散文的文法结构比诗词更正规,不像诗词那样多倒装、省略等现象,从打基础讲,多读些散文效果更好。我想,阅读散文,可以先读一些比较浅近的作品,像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再进一步,就可以看《古文观止》、《史记》、《汉书》、《春秋左传》等了。一般说来,如果能够读懂《史记》、《汉书》、《春秋左传》等书,古汉语阅读能力,可说是基本解决了。当然,如果你研究先秦两汉文学,那在这方面的要求就要更高些,为了要求能读懂深奥的《尚书》、一部分诸子书等,需要仔细阅读《说文解字》、《尔雅》等专书,把语言文字的基础打得更深厚些。<br>    培养古汉语阅读能力,可以先读读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它们故事性强,语言比较浅显,容易人手。从提高一步讲,要注意多读些具有文学性的历史著作,像《春秋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这些历史著作,写入叙事生动,引入入胜,也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此外,历史著作提供了大量历史文化知识,读者这方面的知识丰富了,对产生于古代具体历史背景中的古典作品,也就容易认识和理解。古文阅读过程中的障碍,除来自古汉语的词汇、句法等语言因素外,还往往来自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的因素。通常所谓典故,有语典、事典之分,语典来自语言,事典来自历史事实。再则,历史著作往往文备众体。它们本身虽是记叙体,但登录了不少游说之词、奏疏、书信以至辞赋等,因而有论说体、抒情体等。阅读多种不同体式、风格的文章,其所经常运用的词汇、句法也有所不同,这样也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还有,《汉书》中多用通假字、异体字,熟悉《汉书》,对于多识文言词汇、增强文字训诂的知识和能力大有好处。总之,我认为,要提高古汉语阅读水平,应当多读文言散文,尤其应多读历史散文。<br>    要培养好古汉语阅读能力,如同学习外语一样,一定要下苦功,要花几年的时间多读多看,老一辈的先生们,他们年轻时古书读得多,所以根底好;现在的青年同志们,由于条件不同,一般古书念得较少,甚至很少,因此根底浅薄。如果你今后准备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那就得下定决心,安排时间,集中精力,多读一些作品和有关文献资料,过好古汉语阅读关。否则,对所研究的对象不甚了解,是很难深入的。<br>    着重研究元明清时代通俗文学戏曲、小说的人,是否也要培养高水平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我看也要。且不说戏曲中许多文雅的曲词,实际和诗词差不多,通俗白话小说,也有的会有许多文言诗歌,如《红楼梦》。有的小说作者有诗文集,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有《射阳先生存稿》,《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有《文木山房集》,研究《西游记》、《儒林外史》时也应参阅。何况许多通俗文学及其作者的参考文献,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呢!<br>    ……
展开
目录
卷一  治学漫话<br>读书要找指路灯<br>谈读书答问<br>研读古代文学须明其义例<br>过好古汉语阅读关<br>读一些四部经典书籍<br>读一些目录学基本书籍<br>学习古典文学要注意几个关系<br>扩大文化知识领域<br>向前辈和前代学者学习<br>搜集积累材料<br>分析、论证问题<br>写作论文<br>论文应统观全人<br>文论家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批评<br>把文论家与他同时代的文论联系起来考察<br>把批评史研究和文学史研究结合起来<br>注意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br>研究乐府诗的一些情况和体会<br>《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本)的编写体会<br>在开拓中行进<br>——《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编写琐记<br>我与《文心雕龙探索》<br>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br>忆念郭绍虞先生<br>纪念朱东润先生<br>怀念陈子展先生<br><br>卷二  乐府谈苑<br>汉武始立乐府说<br>关于汉武帝立乐府<br>相和歌、清商曲的关系与区别<br>中古通俗乐曲的雅化与衰亡<br>汉代的黄门鼓吹乐<br>“相和”一名的涵义<br>相和歌与楚声<br>现存汉乐府民歌多出东汉<br>汉乐府民歌的特殊体例<br>《西门行》<br>《凤将雏》<br>《焦仲卿妻》开头<br>《文选》、《玉台新咏》所选相和杂曲<br>东汉搜采风谣<br>吴声、西曲的产生与发展<br>吴声、西曲中的扬州<br>《子夜歌》考<br>《碧玉歌》考<br>《莫愁乐》考<br>《桃叶歌》<br>谢惠连体和《西洲曲》<br>柳恽的《江南曲》<br>乐府民歌和作家作品的关系<br>郭茂倩事迹<br>《乐府诗集》<br>《古今乐录》<br>《乐府古题要解》<br><br>卷三  唐诗杂札<br>唐代乐府诗的三种类型<br>唐代的绝句<br>比兴说诗之失误<br>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与知人论世<br>陈子昂冤死原因<br>盛唐诗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br>盛唐气象<br>从“故园”说到王昌龄的籍贯<br>谈高适的《燕歌行》<br>李白的思想渊源<br>李白与孔子<br>李白与谢安<br>李白与东方朔<br>李白《蜀道难》的主旨<br>李白《蜀道难》的艺术魅力<br>李白歌行长句与汉魏乐府<br>谈李白《静夜思》<br>杜甫《咏怀古迹》诗的题义和写作时间<br>杜句“羯胡事主终无赖”解<br>杜甫诗化用六朝清商曲辞<br>复古派诗人元结<br>元结与《箧中集》<br>白居易诗歌的分类与传播<br>讽喻诗与新乐府之异同<br>《长歌恨》与民间传说<br>李贺《雁门太守行》与乐府诗体制<br>杜牧作诗“不今不古”<br>皮日休诗文的两种思想倾向<br>关于《唐诗三百首》<br><br>卷四  赋文散论<br>西汉已多小赋<br>汉代的诙谐小赋值得重视<br>为汉赋家见视如倡进一解<br>应重视我国古典散文的研究工作<br>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文学性<br>骈文、骈体文学<br>魏晋南北朝骈体文学之昌盛<br>魏晋南北朝的骈文、骈赋<br>魏晋南北朝抒情写景文学的发达<br>建安时代的抒情散文<br>萧统《文选》<br>许楗《六朝文絮》<br>陶潜作品的体式风貌及其评价<br>孔稚圭的《北山移文》<br>古文、古文正统<br>唐宋八大家散文<br>多研究一点唐代散文<br>唐代骈文仍占优势<br>唐宋古文对汉魏六朝文章的吸取与改造<br>韩愈古文句式与唐代一般散体文不同<br><br>卷五  文论管窥<br>古文论研究应当重视作家作品的评价<br>古文论中的风格理论<br>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特色<br>曹丕《典论·论文》与才性论<br>《文心雕龙》是怎样一部书<br>《文心雕龙·原道》和玄学思想的关系<br>刘勰为何把《辨骚》列入“文之枢纽”<br>刘勰轻视通俗性的文学<br>钟嵘《诗品》是怎样评价作家的<br>钟嵘《诗品》论奇<br>风骨、建安风骨<br>文质、质文代变<br>谈古代文论的一个特色<br>“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br>李白为什么景仰谢跳<br>李白推重谢跳诗<br>杜甫诗论的时代精神<br>韩愈的文学好尚<br>元稹李杜优劣论和当时创作风尚<br>《二十四诗品》真伪问题我见<br>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和苏轼对它的评论<br>唐代诗文古今体之争和《旧唐书》的文学观<br>两《唐书》对李白的不同评价<br>对严羽《沧浪诗话》的误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