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男子作闺音: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男扮女装现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69494
  • 作      者:
    张晓梅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晓梅,笔名呆呆,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诗学,于心理学、影视动漫等方面亦多有涉猎。呆呆之名,意蕴有三:外愚而内智,吾心向往之也;余虽不敏,然余勉也;呆呆,梅之异体字,合之双美,离之两全也。
展开
内容介绍
    “男子作闺音”是一个普遍却又特异的诗学命题。在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文本冲,“女性”之特定身份与地位,经由诸种性别的置换与移情,成为文人士大夫展现情感、志意、怀抱的符号或媒介。幽人怀抱、别有寄托、借口代言之诸般表达手法,所造就的远非单纯的审美效应,更是跨越了修辞、政治、性别、身份的复杂文化呈现。此种抒情策略不仅揭示了文人士大夫之现实身份的层叠与复杂,还昭示着中国诗学传统深挚婉转的话语指向。
展开
精彩书摘
    男子作闺音——研究起点与文化诗学视野
    一、男子作闺音界说
    “男子作闺音”语出清代田同之的《西圃词说·诗词之辨》:“若词则男子而作闺音,其写景也,忽发离别之悲。咏物也,全寓弃捐之恨。无其事,有其情,令读者魂绝色飞,所谓情生于文也。”从中可以看出,“男子作闺音”就是指男性词人作女音,写闺情、抒闺怨、诉闺思。但只要翻检文学史就会发现,“男子作闺音”现象在诗赋创作中同样普遍,且奕代继作、迭见不鲜。这就使其超出了单纯的文体风格的论域,成为中国诗学一个普遍而独特的命题。大略而言,“男子作闺音”这种古代文人代妇女或借妇女立言、立心的书写实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言此意即此或若此”,创作主体以模仿历史女性声口或代替现实女性抒发相思离忧,爱恨情仇,意向选择上带有明显的女性心理性格特征,内容上则多叙写女性的思慕与怨恚。另一类是“言此意彼”,即所谓的“托志帷房”,“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对于“男子作闺音”内涵的理解和厘定,有的学者将之称为“角色诗”;有的学者认为是代言体或是“化妆的抒情”;而孟悦、戴锦华则用“性别错指”命名“男子作闺音”现象。国外的汉学界则更多地从性别的角度来关照这种现象:比如张小虹将之称为“性别越界”(gendercrossing);孙康宜定义为“性别面具”(gender mask)。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男人说女人话”、“男扮女妆”、“雌声学语”等说法。从以上种种界定我们可以看出,“男子作闺音”现象是一种以文学为主体,跨越政治、性别、身份立场的复杂呈现。
    对于古典诗歌中大量存在的男子作闺音现象,对于文人士大夫何以要在诗歌创作中以妾妇自居,又为什么采取此种“迂回”的言说策略,已有学者试图对此作出恰切的阐释。总体说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寄托说”。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以比兴抒情创其始,屈原的“香草美人”扬其波,到汉乐府诗歌,代抒闺怨的作品就渐渐发展为中国诗歌史上极为重要的题材,后来作为一种手法渐渐凝固转化为模式化的比兴思维,男性诗人可以很方便、很熟悉地借思妇的身世和口吻来表达他们自己的遭遇。到了唐宋词人手中,他们更常以男女情爱寄托政治活动中的郁郁不得志。而与之并行的文论史,也形成了以比兴说诗、发挥阐释其微言大义的传统。至于为什么能够形成此种“词近闺房,非言男女”的寄托传统,论者指出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物。认为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构成带来了以夫妇关系比附君臣关系的思维定势。他们作为“人臣”的感受与女子在家庭中的感受相似,自然会产生与女性角色的心理认同。特别是当他们政治上无端失宠而成为放臣逐子的时候,自然会更加意识到自己的“闺中怨妇”的地位。所以当士大夫抒写这种悲怨而又忠爱缠绵的政治性情思时,拟托于弃妇贱妾表达对夫主的“忠敬”之情,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
展开
目录

男子作闺音——研究起点与文化诗学视野
一、男子作闺音界说
二、文化诗学的阐释——症候阅读与审美视野

第一章  男子作闺音的内涵及特征
第一节  男子作闺音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男子作闺音的六种类型
第三节  男子作闺音的三副面孔

第二章  男子作闺音现象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先秦:诗经与楚骚
第二节  汉魏六朝:代作·拟作·宫体
第三节  唐代:闺怨·宫怨·香奁
第四节  宋代:俗艳·闲雅·骚雅
第五节  元明清:百年香艳未断绝

第三章  “双声”话语与政治修辞
第一节  寄托之作的历史演绎
第二节  男女君臣之喻的文化谱系
第三节  说诗·用诗·采诗
第四节  “何余心之烦错,宁翰墨之能传”:曹植的“政治失恋”

第四章  文本“编织物”与审美修辞
第一节  拟作体式的源流正变
第二节  审美修辞的组织类型
第三节  典型文本的“超级链接”
第四节  “善言儿女”与“义多规镜”:傅玄的代作与拟作

第五章  特定文体的证例:宋词的切片观察
第一节  北宋政治场:右文·劝乐·崇理
第二节  士大夫习性:双重角色·双重话语·双重价值
第三节  北宋文学场:区隔·趣味·规则
第四节  士大夫心理场:双性情感·双重态度
第五节  柳永:“未为尧舜用,且向裙钗托”
余论 文化的“双性同体”:男扮女装与女越男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