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文学史与思想史的互动
第一章 原“人”:五四文学观念的世纪末回眸
1.“个人本位”:文学启蒙共执的思想平台
2.“人的文学”:脱胎于指归不同的文学观念
3.“人的发现”:观念的差异是最大的差异
4.后五四时代:文学症候与历史反思
第二章 《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文学谱系的生成
1.未雨绸缪:新文学的酝酿
2.山雨欲来:新文学的怀胎
3.新文学的两难(上):在“言之有物”与“写实主义”之间
4.新文学的两难(下):文学之“物”与科学之“物”之间
第三章 问题意识:在思想史与文学史的交叉点上
1.心声:“一则亦喜,一则亦忧”
2.换位:“文史不分家”与“文史亦分家”
3.问题:让学术成为学术的理由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1.“长时段”:文学与思想史
2.“博物馆”:文本与文学史
3.主体性:本体与个性化
第五章 文学、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良知及使命
1.道德的时代性:成熟的道德观念应该有准确的定位
2.道德的相对性:无论如何都将不是我们的首选
3.道德、理性与良知: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
第二编 “问题”与“主义”的言说
第六章 “问题”与“主义”:两种思想谱系的历史演绎
1.研究之研究:“问题与主义”的学术之争
2.“问题与主义”:思想文本的隐形格局
3.“导师”与“学生”:两种知识体系的相对凸超
第七章 从学理型政治到政治型学理:“问题与主义”两种思想路径的后续言说
1.实证之一:“宣言”的底牌
2.实证之二:“实验”的底气
3.实证之三:“歧路”的底色
第八章 “中国之前途:德国乎?俄国乎?”——“问题与主义”之后的“主义与主义”之争
1.罗素:中国学界的又一深情期待
2.“浑朴”:知识界的共同思想面相
3.“主义与努力”:交相为用的思路格局
4.改良与革命:现代性内部的张力
第九章 “改良”与“革命”:20世纪中国启蒙逻辑的再诠释
1.启蒙与革命:两次逻辑命题的历史描述
2.“弱势”与“强势”:激进与保守的失衡
3.改良与革命:启蒙引导的两种现代路径
第十章 《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性的转向
1.《新青年》初期陈独秀的国家与个人观
2.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哲学透视
3.个人与国家关系思想的集束与辐射
4.个人与社会关系在思想史上的闪断与整合
第三编 启蒙与革命之两难
第十一章 启蒙的悖论(1911—1921):20世纪思想史上的困惑
1.“国民”与“民国”:启蒙招致的两难
2.“共和”与“共斗”:悖论的必然生成
第十二章 越位的人道主义:“五四”启蒙残缺性的再反思
1.“仁”:在士与知识分子之间
2.“博爱”、“平等”、“自由”的先锋
3.Humanism的中西差异
4.人道主义的倾斜
5.走向民粹主义
第十三章 解构与突围:启蒙的历史与历史的启蒙
1.启蒙的历史:20世纪前20年启蒙回眸与再现
2.历史的启蒙:20世纪后20年的启蒙比照与反思
第十四章 “新启蒙”与“后启蒙”:两种启蒙话语系统对话的可能
1.“新启蒙”和“后启蒙”:本是同根生
2.“新启蒙”与“后启蒙”:相煎何太急
第十五章 从启蒙到革命:来自道德理想的引渡
1.绪论:道德命题在革命中的位置
2.“革命”:来自道德理想“彼岸”的致命诱惑(上)
3.“道德”:“此岸”与“彼岸”的逻辑贯通(中)
4.“自由”:在此岸道德泛化中无地彷徨(下)
5.结语:道德理想主义的再造
第四编 激进与保守论衡
第十六章 “想象的理性”:论辜鸿铭在20世纪思想史上的意义
1.“本是同根生”:作为五四人物的“怪杰”
2.“想象的理性”:文化守成的逻辑依据
3.特立独行:“守”出真性情
第十七章 从高调到低调:陈独秀前后民主观的再审视
1.高调与低调:对两种不同民主路径的理解
2.高调民主:“五四”时段的主旋律
3.低调的民主:后期思想见解的升华
第十八章 “调和”与“独行”:李大钊从保守到激进的逻辑依据(1914—1921)
1.“调和”:“共和”理想下的思想生成
2.“一力之独行”:新理想的诱惑
3.创造性转化:过渡的逻辑依据
4.“物心两面的改造”:世纪之交的历史评谚乙
第十九章 国民性:沉郁的世纪关怀
1.着眼点:同立于思想晕轮的圆心
2.兴奋点:“同唱一首歌”
3.归宿点:来自不同终端的关怀
第二十章 超越与回归:近代文化启蒙与中国古典传统
1.“国粹”情结:以“心”入世的道德理想
2.“力不从心”:“心力”超拔的道德阐释
3.古典人文性情:“自我”膨胀的“精神胜利法”
第五编 现代性空间的开拓
第二十一章 文化与政治的歧路:重议“五四”文化阵营的思想格局
1.“不谈政治”的悖论
2.文学的“改良”与“革命”
3.“人”之两种导向
第二十二章 从“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谱系
1.共识:朦胧启蒙理念下的“人”意
2.歧义:启蒙导师的“意念之差”
3.走向:“十字路口”的历史选择
第二十三章 现代性空间的开拓:“新青年派”知识群体走向社会主义的心路历程
1.“巴黎和会”:在“公理”与“强权”之间
2.“劳工神圣”:在“体力”与“脑力”之间
3.人道主义:在“竞争”与“互助”之间
4.马克思主义:在“竞争”与“互助”之间
跋走向人文学之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