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越界的想象: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中的越界现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81029
  • 作      者:
    王霞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王霞,1977年出生,江西南城人。200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展开
内容介绍
    越界是渗透在纳博科夫几乎所有文学创作中的独特现象。纳博科夫越界的想象,绝不仅仅局限于地理疆界意义上的跨越,更多的是表现在不同维度和层面上的交叉融合,具体来说分别有此岸与彼岸的越界、时间与空间的越界、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越界、文本空间与记忆空间的越界、俄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越界等等。
    在此岸与彼岸的越界中,纳博科夫将作家的创作与彼岸神秘的力量紧密联系起来,既认为此岸作家的创作受彼岸世界某种精神力量的控制,又认为此岸作家创作与彼岸的神秘力量创造有很大的相通之处。理解纳博科夫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相互交融的思想,是理解纳博科夫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在时间与空间的越界中,除了我们常见的时空跳跃之外,纳博科夫时空观中特别突出的一点是空间化的时间观。纳博科夫认为时间并不是物理意义的流逝,而是心理意义的反映。当意识停留在某一时刻,时间就幻化成空间的图案。因此,在纳博科夫的小说里,传统的线性叙述方式被共时性的空间叙述结构所代替,线性的时间幻化成空间化的图画。
    在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越界中,蝴蝶与象棋这两种事物是影响纳博科夫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它们深深地融合在其文学创作的血液里。这不仅体现在其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关于蝴蝶与象棋的题材,更体现在其文学创作观念、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此外,纳博科夫还有意识地将文学与物理学等其他学科沟通起来。
    在文本空间与记忆空间的越界中,记忆是纳博科夫实现越界的基本手段。纳博科夫所谓的记忆,并不是单纯的对过去的回忆,而是穿梭于过去、现实甚至未来之间的创造性记忆,因此,作为纳博科夫记忆主体的彼得堡,实际上是纳博科夫用言语艺术在记忆与想象的空间中搭建起来的崭新的建筑。
    在俄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越界中,纳博科夫从容自如地在俄语与英语之间穿梭,这一点尤其典型地表现在纳博科夫对自己俄文作品的英文自译当中。纳博科夫的自译作品不仅仅涉及语言转换问题,更体现了纳博科夫在俄语和英语语言文化之间的跨越。
    在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中,上述各种越界往往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水乳交融地融为一体。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中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之多的越界现象,既同他坎坷而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关,还与他崇尚自由独立的个性及其意识先决论思想有关。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失去、永恒与越界
第二节纳博科夫研究状况概述
第一章此岸与彼岸的越界
第一节神秘的彼岸世界
第二节彼岸世界的层级构架
第三节此岸与彼岸视野下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费恩姐妹》
第二章时间与空间的越界:空间化的时间
第一节静止的图画
第二节重复的图案
第三章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越界
第一节文学与蝶类学的越界
第二节象棋谜题与文学中的象棋
第三节文学与生物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的越界
第四章现实与记忆的越界:想象彼得堡
第一节纳博科夫彼得堡想象概述
第二节创造性记忆及预期性记忆
第三节彼得堡印象
第四节彼得堡的外部观照
第五章英语与俄语语言文化的越界
第一节纳博科夫的双语创作
第二节纳博科夫的自译概述
第三节《暗室》和《黑暗中的笑声》
第六章自由与意识:纳博科夫越界想象的思想凭借
第一节自由主义的纳博科夫
第二节意识先决论的纳博科夫
结语
附录纳博科夫研究在中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