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曾经风雅:文化名人的背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66514
  • 作      者:
    张昌华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看百年国士传奇人生--传奇背影,渐行渐远,寻访追忆,再现百年中国最为耀眼的人生传奇。
  ◎看铮铮傲骨--人世浮沉,简笔勾画,劫波历尽,方显大英雄真名士的铮铮傲骨。
  ◎看清雅风流--琴心轶趣,细细道来,白云苍狗,难掩老学者旧文人之清雅风流。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昌华,1944年生于南京。当过兵,教过书。80年代初忝列编席,直至退休。曾任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文化随笔集《书香人和》、《走近大家》、《青瓷碎片》、《书窗读月》、《曾经风雅》、《民国风景》、《故人风清》、《百年风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曾经风雅:文化名人的背影(修订版)》所写的人物,自成一格,自辜鸿铭以下,既有作者结识的文坛前辈,也有被世人淡忘的名人雅士:蒋梦麟、顾维钧、梅贻琦、刘文典、陈寅恪、王世杰、梁漱溟、顾颉刚、吴宓、傅斯年、徐志摩、罗家伦、苏雪林、台静农、叶公超、凌叔华、施蛰存、邵洵美、王映霞、柯灵、张中行、钱锺书、萧乾、吴祖光、无名氏、陈从周、林海音,以及赵元任与杨步伟、梅志与胡风、周有光与张允和、吴作人与萧淑芳、袁家骝与吴健雄等五对伉俪……名流雅集,涉笔成趣,亦史亦文亦故事,宜读宜赏宜收藏。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的碎片,也是历史;让历史不止成为“历史”,必须研究碎片。
  --作者题记
  我是吴宓教授
  “老病有孤舟。”
  舟者,那间阴暗潮湿的小屋也。孤舟载着一位瞎了一只眼、断了一条腿的老诗翁在漂流。窗外万家灯火。诗人方从梦中醒来,顿觉肚子饿了,口也干了。他想开灯,无力下床;他想吃饭,不见人送,愤而摸到床头那根拐杖,乒乒乓乓敲起床框,疾声振呼:“我是吴宓教授,给我开灯!”“我是吴宓教授,我要喝水!我要吃饭!”
  是的,他是吴宓教授,他是诗人吴宓。
  命运的扁舟在人生大海漂流了八十四个春秋,终于把僵卧病榻的诗人、教授送往天堂的港湾,永远地锚在那儿了。时为1978年1月17日。
  吴宓(1894-1978),生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乡吴堡东门。谱名玉衡,取自《书经》“陈璇玑之玉衡”之义,是北斗星之一。小名陀曼。1910年报考清华时自己取名吴宓。说也有趣,那是他随手拿出石印本《康熙字典》,翻至某册某页,闭目确指,得之。“宓”,静也,凡发表言论的场合用之;写诗文时多用“雨生”或“雨僧”。别号藤影荷声馆主。
  吴宓生父建寅,早年任职上海大学,曾供职国民政府监察院。吴宓不满周岁,母病故,由祖母抚养,过继给叔父吴建常。吴建常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任凉州副都统、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秘书、国民政府监察委员等。1947年退休闲赋沪上。他的学问、修养、道德、行谊深为吴宓敬佩。
  吴宓的一生,并没有像名字所显的那样安静,而是在灵与肉、情与理、义与利的矛盾中折腾,在浪漫主义与古典人文主义对抗中生活。
  1910年他考取清华学校,研习国学,与汤用彤、闻一多是同学。曾担纲《清华周刊》编辑、代理总编辑。因目疾和体育不及格延期赴美,任校文案处英文翻译及文牍员。1917年赴美入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最初选读的是应用化学。此年结识在哈佛攻读的梅光迪,结为知交。后经梅光迪引介,转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师从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继而入哈佛研究院,他与陈寅恪、汤用彤被并称为“哈佛三杰”。
  1921年6月,吴宓于哈佛研究生院毕业。此前,他已应北京高师校长陈宝泉之聘任英语教授,条件相当优厚,“如留学未期满,仍可继续攻读,到校工作后月薪三百元,并先预支两百美元在美国购图书”。可正当他准备动身返国时,接到先期返国在东南大学任教的挚友梅光迪函,希望他到东大执教,云创办《学衡》杂志并委以总编辑,但月薪只有一百六十元。因吴宓曾与梅光迪有约,将来要办杂志与提倡新文化运动的胡适“对垒”。吴宓应诺,弃北高师之约,应东大之聘。
  1922年元旦,《学衡》在南京问世。吴宓任总编辑兼总干事,其阵容可观,除梅、吴外,还有柳诒徵、汤用彤、刘伯明等。《学衡》的办刊宗旨是:“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显然与北京的《新青年》背道,是文化保守主义者攻击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学衡》反对白话文,显然是错误的。因而鲁迅抓住《学衡》中语法上的硬伤,斥“诸公掊击新文化而张皇旧学问”,讥之其行文言必称“英吉之利,法兰之西”。吴宓后来自己也承认“实甚公允”。《学衡》共出版七十九期。一直由吴宓任总编辑。一切编务由他担承,他为此付出大量的心血,在经济上也是“赔累不堪”。办刊之初,一是每位骨干同仁出资百元,二是刊物始终没有稿酬。后来每期吴宓自己私下需另贴百元,有时要靠向亲友募捐维持。十分令人称道的是吴宓反对白话文,但《学衡》接受、发表白话文的作品,且他也以化名“王志雄”发表过白话小说《新旧因缘》,但和胡适势不两立。某次,在一酒桌上吴、胡两人相晤,当时在北京有一种口头禅,好说“阴谋”。胡适一见吴宓即以幽默的口调问:“你们《学衡》派有什么'阴谋'?”吴对曰:“有!”当时举座皆惊。胡微笑曰:“可得闻乎?”吴对曰:“杀胡适!”一时成为笑谈。
  ……
展开
目录

自序
辜鸿铭的东西南北
蒋梦麟二题
顾维钧及其四位夫人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还有一个刘文典
陈寅恪:惟大英雄能本色
王世杰二三事
梁漱溟的生前与身后
顾颉刚:恩怨是非知多少
吴宓:是真名士自风流
毁誉参半傅斯年
徐志摩乱点鸳鸯谱
大学校长罗家伦
“化外之民”苏雪林
诗酒台静农
悲情叶公超
画家的凌叔华
施蛰存恩怨录
邵洵美是只“壶”
王映霞的最后岁月
俯仰柯灵
布衣学者张中行
走近钱锺书
难忘萧乾
爱说“闲话”的吴祖光
风沙红尘中的无名氏
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
生活者林海音
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与杨步伟
尘香如故——梅志与胡风
一对老幽默——周有光与张允和
蝶恋花——吴作人与萧淑芳
神仙伴侣——袁家骝与吴健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