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为什么活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435330
  • 作      者:
    王小波著
  • 出 版 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读《人为什么活着》谛听大师的足音,感受智者的心灵!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汉族。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品学专业。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生平】
  1952年5月13日 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 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 山东牟平插队;后担任民办教师。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终年45岁。
  【年谱简编】
  1952年5月13日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任国家教育部干部。 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 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母亲宋华为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父亲就逻辑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 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的欣赏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 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戛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首发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人为什么活着》作者王小波,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展开
精彩书摘
    人为什么活着 银河,你好! 我在家里给你写信。你问我人为什么活着,我哪能知道啊?我又不是牧 师。释迦牟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了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人活着为了涅槃 ,就是死。这简直近乎开玩笑了。 不过活着总得死,这一点是不错的,我有时对这一点也很不满意呢。还 有人活着有时候有点闷,这也是很不愉快的。过去我想,人活着都得为别人 ,为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超生。那时大家都这么想吧?结果大家都不近人情 得残酷,都走上宗教的道路了呢。我们经过了那个时代了吧,把生活都变成 一个连绵不断的宗教仪式了呢。后来我见过活着全然为自己的人,他们是真 正的唯物主义者,把自己当成物质,需要的东西也是物质,所以就分不出有 什么区别。比方说,物质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吗?有人分不出来。 总之,我认为人不应当忽视自己,生活就是自己啊。总要无愧于自己才 好。比方说我要无愧于自己就要好好地爱你才对。也不能让人家来造自己, 谁要来造我我都不干。有人要我们这样要我们那样,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生 活本身了。过去我们在顶礼膜拜中度过光阴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是生活吗 ?现在我们在一片拜物声中过的是什么日子啊。我自己过去和现在都很不好 。不过我现要爱你,我觉得我很对,你也觉得我很对,别人与此有何相干。 我这么说你恐怕要怕我了。我一点也不可怕。不管你是谁,是神仙也好 ,是伟人也好,请你来共享我们的爱情。这不屈辱谁,不屈辱你。 我不喜欢稀里糊涂地过日子。我妈妈有时说:真奇怪啊,我们稀里糊涂 地就过来了。他们真的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我们本身不傻, 也不斤斤计较大衣柜一头沉。干吗要求我们有什么外在的样子,比方说,规 规矩矩,和某些人一样等等。有时候我真想叉着腰骂:滚你的,什么样子! 真的,我们的生活是一些给人看的仪式吗?或者叫人安分守己。不知什么叫 “分”,假如人活到世上之前“分”都叫人安排好了,不如再死回去的好。 我有时对自己挺没信心的,尤其是你来问我。我生怕你发现我是个白痴 呢。不过你也该知道,我也肯为别人牺牲,也接受一切人们的共同行动,也 尽义务,只要是为大家好,却不肯为了仪式去牺牲、共同行动、尽义务,顶 多敷衍一下。别人也许就为这个说我坏吧?我很爱开发智力,我怪吗?不怪 吧。我还爱一个美的世界,美是为人的幸福才存在的。我也不肯因为什么仪 式性的东西去写什么,唱什么,画什么,顶多敷衍它一下。 总之,我是这样。为了大家好,还为了我自己好,才能正经做事。为了 什么仪式,为了看起来挺对路,我就混它。我决不为了仪式爱你,我是正经 爱你呢。我一正经起来,就觉得自己不坏,生活也真不坏。真的,也许不坏 ?我觉得信心就在这里。 我对自己有点信心。我爱你呢,爱你! 小波 10月29日夜 我厌恶模式化的生活 银河,你好! 看了你的信。你呀,总是疑神见鬼的。甚至连太熟悉都害怕。有什么可 怕呢?连我瞎编的故事都能让你不高兴,那我以后不讲故事给你听了。你知 道故事千万不能是我们都熟悉的,要是那样就太没意思了。 后来你的那封信还挺有意思的。不过你的比拟太让我伤心:什么丧失了 名誉的卡杰琳娜呀,马格特啊。你瞧,她们多么狭隘。你说,她们是不是除 生活本身什么都没有的人?我总觉得她们不是太可钦佩的人。当然我很明白 你的意思,你说得很对。我很知道摆在一个女孩子面前的道路忧患重重。我 决不肯因为我的缘故使谁陷入可悲的境地,再说我自己对那种生活丝毫也没 兴趣。 我知道你说的是要从那个可怕的、已经模式化的生活泥坑里爬出来,在 那里人们的生殖细胞给他们造成无穷的灾难。本来年轻人生就的飞毛腿是可 以从上面跑过去的,不幸那些细胞给他们坠上几块大石头。总之,社会是不 喜欢飞毛腿的,鬼知道他们要干什么。陷在坑里的要老实多了——不过你要 知道为什么人要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坠下去,这就是因为没什么好干的,给自 己揽一桩活。我是绝对不爱这桩活的,我嫌它太脏,尽管我自己也不太爱干 净。不过我觉得仅此还不够,要是光有这个不就成了无所事事的嬉皮士了? 当然我什么人物也不是,那么我宁可当个嬉皮士,总之做好的圈套我是不跳 的,我还有这一分狡猾。 我喜欢你不爱跳这个陷阱,这样你就和我相似了。不过还干什么呢?我 有点儿希望你有事业。别当一个飞毛腿。不过你要当一个飞毛腿我也要当, 我有点儿相信我能追上你。不过这样不如有桩别的事情干好。我还见过别的 人声称两个人合搞什么事业,结果是搞到一起,劣根性上来了,于是滚到一 个坑里去了。这是一种灾难,是不是? 对了,要说模式化的生活,我可真腻味它。见也见烦了,且不说它的苦 处。中国人说苦处也就是乐处,这就可以说明有人为什么爱吃臭豆腐:他们 都能从臭里体验出香来。这可以说明懒于改造世界的人多么勤于改造自己。 我发誓:在改造自己以适应于社会之前非先明辨是非不可,虽然我不以为自 己有资格可以为别人明辨是非。当然我净在胡扯,不过你总抱怨我不肯给你 写。你知道写多了就不准是要紧的话,多写无非是可以让你解闷。我相信你 不会怪我没正经。真的我爱你,我们不能老在一起说大道理,我们写着玩儿 好吗? 接着说下去。人们懒于改造世界必然勤于改造自己,懒于改造生产方式 ,对了,懒于进行思想劳动必然勤于体力劳动,懒于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必然 勤于死记硬背,比方说,吃臭豆腐、大寨、大庆的齐莉莉。中国人对它们以 及她诸多赞美正是香臭不知。比方说你我,决不该为了中国人改造自己,否 则太糊涂。比方说中国孩子太多,生孩子极吃苦头,但是人们为什么非生不 可呢?我猜是因为(1)大家都生,(2)怕老了,(3)现在不生以后生不了。 关于第一点我们已经知道很荒唐。那么为什么怕老了呢?老了头脑发木 ,要是有孩子的精神力量来激发一下未必没有好处,不过那对孩子有什么好 处吗?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法律不准老人与年轻人往来。我顶顶喜欢的是自理 生活,理成一塌糊涂也罢,万万不能有人来伺候,因为那样双方都很卑鄙。 如果我将来老了退化得很卑鄙,那么现在的我绝不对将来的我负责。这样我 就驳倒了前两项。如果我很相信我的反驳正确,第三项就不存在了。 可是我很喜欢你,爱你。男孩子只能爱女孩子,可这不是因为——该死 ,生殖细胞,而是因为她可爱,有很多非爱不可的地方。比方说你对于我, 主要是因为你可爱。我从来没有在任何男人或女人中发现这么可爱的人。先 写到这儿。P7-11
展开
目录
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
我是一只骆驼
人为什么活着
我厌恶模式化的生活
摆脱童稚状态
我为什么要写作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思维的乐趣
我看国学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关于格调
个人尊严
智慧与国学
我的精神家园
知识分子的不幸
关于“媚雅”
居住环境与尊严
沉默的大多数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工作与人生
人性的逆转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优越感种种
生活和小说
长虫·草帽·细高挑
从Intemet说起
拒绝恭维
打工经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奸近杀
体验生活
苏东坡与东坡肉
有关天圆地方
椰子树与平等
有关贫穷
写给新的一年(1997)
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怀疑三部曲》序
弗洛伊德与受虐狂
肚子里的战争
高考经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