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凯旋门出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09096
  • 作      者:
    利明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利明,旅人之一,职业经历丰富,现落地法国斯特拉斯堡。工作原因,每每阶段性与其他旅人为伍,指点江山,乐在其中。时空旅行的同时,一直坚持纸上之旅,最喜爱的旅行文学作家是比尔·布赖森(Bill Bryson)。如果不幸你也是同好,千万不要错过与此类人再次碰撞的机会。法国安塞尔旅行社推荐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我想到雷马克的小说《凯旋门》的开篇:“一个陌生人在陌生的城市……”<br>    埃戈的小说最后如是说:“昔日的玫瑰只存在于它的名字之中。”旅行的多重含意的最底层也许就是这般伤感。因为你无法把美好的东西永远占有,而最美好的东西也许就是时间。时间过去了,咀嚼玫瑰的名字口有余香,够与不够,就跟追问时间够不够一样,谁也无法回答上来。<br><br>    “你无法把美好的东西永远占有,而最美好的也许就是时间……”这是旅程结束时的必然感伤吗?抑或是生活本身不被我们所轻易察觉的真相?如果你也是一位时不时带领着“先富阶层”游逛在欧洲的“首领”,每每从凯旋门出发,马不停蹄的揽胜之余,是否也会生发上述思索?在这本十分有趣耐读的欧行漫记里,作者以比尔·布赖森(Bill Bryson)式的冷幽默记录了生活、工作和行走在欧洲期间妙趣横生的种种。当然,在捧腹之余,你也会感染只有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人才能真正体味的无法逃避的脆弱。透过这盘味道驳杂的“什锦菜”,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现,生活除了在真实的残酷之外,还依然保有那么一丝摆脱不掉的感动。
展开
精彩书摘
    若是沉下脸来说,巴黎速度中蕴涵最大的是一种无形的幻灭力。这是许 多人怯于面对,但又避不开的事实。在我看来,那些浮光掠影赞美巴黎的话 ,大多出自脖子上挂着相机的游人之口。他们怀揣的是赶庙会的心态,若是 漏过了口口相传的巴黎风景,不但觉得对不起自己,回去也会被人讥笑的。 巴黎,梦巴黎,春之巴黎……走马灯般来来去去的过客都爱这么说。说得没 错,人人都爱巴黎,但巴黎不是任人就爱的。不少人感觉到,冷冷的巴黎, 仿佛大理石雕出的天鹅,还隔着冰雪的篱笆。 我们简直被文字、图片和影视等媒介关于巴黎之美的说法淹到了下巴。 随便什么人到巴黎走一趟,就会把一堆中学毕业后再也没机会使用的词汇尽 情抛洒,什么铁塔的雄姿了,塞纳河的碧波了,方尖碑上一抹亘古的夕阳了 ,香榭丽舍大道的“不夜”了……甚至有热心人问过我,圣母院墙上“命运 ”一词为什么找不到?他那意思似乎在说,维克多·雨果假如转世,说不定 也会跟某些蹩脚的游客一道起哄呢。 巴黎的确有它独特的美,但绝不是所谓“浪漫之都”、“时装之都”、 “艺术之都”和“城市中的城市”这些cliché(陈词滥调)可以概括的。在我 看来,巴黎更像一个上了点年纪的贵妇。到过卢浮宫,见识过拿破仑三世皇 家一角的人或许会同意我的说法。那种铺张和奢华,绝不仅仅是财富或皇权 能说明的。巴黎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有着悠长时日的往昔。眼下人们从世界各 地匆匆赶来,匆匆拍照,回去还得对着旅游画册来一一核对自己到过的地方 。这一切似乎有些凭吊的意味,既凭吊巴黎往日的辉煌,也凭吊那些人类不 会再有的恣意且铿锵作响的生活。 一个人若真想把巴黎完全说清楚,估计得在那里活上400年(从波旁王朝 第一位国王亨利四世开始),还得有雨果那样的如椽之笔才行。如若不然, 那就得不顾褊狭之嫌,说说自己的切身感受,这至少要比以讹传讹、牵强附 会的瞎扯来得真实。就我个人经验,巴黎地上是各种博物馆和旅游景点(主 要集中在那么几个地方),而地下才是日常的生活。我想没有一个城市的人 是靠不断的游览来生活的。到巴黎,漏过任何景点都无所谓,但若是不会钻 地下,那可真玩不转了。巴黎十几条地铁线路加上几条小火车(RER)线路, 复杂得要命,尤其是在需要换乘的时候(这种时候很多),上去下来,左转右 拐,一会儿就把人弄迷糊了。我曾不止一次听初来乍到的人说起坐错了地铁 ,又无人可求,最后只好采取倒录像带的笨办法,先返回原来的车站,然后 退回地面,再徒步走几个小时才算找着地方。那些在此生活的人,每天不少 有效时间被花在地下了。朋友跟我说,地铁里的人都神经兮兮的,他说你若 是留意他们的表情,你就会同意他的说法。他说得没错,而我看到的也许更 多。例如,几乎每次坐地铁,都能碰到卖唱的,有的拉着破旧的手风琴,有 的脖子上挂着一把叫不出名字的弹拨乐器,有的甚至拖着一个直流电扩音器 ,上来就开奏或演唱,一段表演之后,伸着空的塑料杯子满车厢讨钱。据我 观察,他们所获非常有限。这些人什么肤色都有,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 跟车上人一样面无表情。我暗自思忖,以这样的方式讨生活,该需要多大的 勇气。若不是逼到万般无奈的份儿上,我想没人会走这一步的。地铁里还真 有些音乐高手,我曾听过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弦乐小乐团演奏的莫扎特的乐曲 ,相当有水平。另外,记得在七号线和一号线的换乘处,总有一个上了年纪 的提琴手在拉一些复杂、迅疾的练习曲。他闷头拉琴,从来不看路过的人, 也不关注摊开的琴盒里是否多了几枚硬币。 巴黎还有一个人文特点值得说说:在那里我见过许多自言自语的人,简 直太多了。清晨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咖啡店里,一个看上去绝不像精神病的中 年妇女走进来,就着咖啡开始自己跟自己唠叨,那语气像争辩、像恳求、像 陈述,或者像毫无意义的漱嗓子。从那以后,我在许多地方见过各色喃喃自 语的人。对于这种现象,只能有两种合理的解释,一是心理压力大、精神紧 张,二是过于孤独。P20-21
展开
目录
自序:熬成一个好老头儿<br><br>生活在法国<br>不夜之城<br>扼喉<br>法国邻居<br>斯特拉斯堡<br>汉语课<br>七月十四日<br>斯特拉斯堡<br>上空浴场<br>法国狗及Summer<br>眼睛的颜色<br>一顿午餐<br>在细节里过日子<br><br>在路上<br>从凯旋门出发<br>哦,大巴车!<br>酒店!酒店!<br>我们吃什么<br>厕所的学问<br>维罗纳新年夜<br>立此存照<br><br>玫瑰之名<br>雄性之场<br>废墟回眸<br>历史的巨人<br>意男意女<br>玫瑰之名<br>意大利二三琐事<br><br>遇见一座城<br>等待勃朗峰<br>何日再去那波利<br>上帝战胜重力<br>来生做个石匠<br>蒙特卡罗与“飞苍蝇”<br>维也纳,我错了!<br>又见棕榈<br>蒙特卡提尼<br>朱丽叶,我们来了<br><br>Dine & Wine<br>玛德莱娜小点心<br>说啤酒<br>心形比萨饼<br>祝你健康<br><br>观察者<br>快与慢<br>离家五百哩<br>神圣的度假<br>红灯不是区<br>头上的鸟叫声<br>在火车上<br><br>面孔<br>阿兰<br>佛罗朗大叔<br>Chef李<br>你还能更年轻<br>三面<br>小克劳德<br>雅克其人<br>摇头的印度人<br><br>行走的意义<br>我们为什么旅游<br>读书行路<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