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刘心武说.世道人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674436
  • 作      者:
    刘心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作家直面芜杂纷繁的众生相,将笔触伸向人的心理层面,探幽掘微,深入剖析,所生发出的见解持道中和,不偏不倚,有助于大众对世道人心和社会公义的持平认知……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陆续出版多部专著,2005年修订增补为《红楼望月》;同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出版同名专著两部;2007年又出版《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产生强烈反响。
    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
    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至2007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不同版本个人专著已逾150种。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刘心武的散文随笔集。当代社会转型期间充满巨变,价值格外多元,举凡美丑、善恶、真假无不面临各式不同的解读。作家直面芜杂纷繁的众生相,将笔触伸向人的心理层面,探幽掘微、深入剖析,所生发出的见解持道中和、不偏不倚,有助于大众对世道人心和社会公义的持平认知,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许多深刻的启示。
    本集精心选编的主题散文,都是切合当今阅读时尚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五年前的一天,我在美国加州最南的港口城市圣迭戈的一幢住宅中心神不定。朋友刚把我接到她的家中,便又急匆匆开车去幼稚园接她儿子去了。尽管主人临走时告诉我可在起居室和厨房间任意取用一切,但我对于并非自家的东西总有一种摸触非礼的心理障碍,口渴,喉咙里发涩,但终究也还是没有从冰箱里取饮料;走出起居室的大玻璃门,外面是小小的庭院,芳草如茵,拥簇着一个云朵形的小游泳池,池中有一个怪东西在蠕动,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种自动清除池中秽物的机械,怪不得泳池活像用纯矿泉水兑成。
    忽听宅中有一种声息,像是有人闯了进来。朋友刚走不多时,似不应如此迅捷地回来。心中不免一紧,忙跑回起居室,这时便看见一个英俊少年,背着双肩负的书包,正从门道往里走。这才不免暗笑,怎么就忘记他们两口子有两个儿子呢!去接的是小的,这自己放学归来的自然是老大。
    老大见了我只淡淡地一点头,毫无惊诧感。我便笑问他:"你是不是该打电话报警呢?家里忽然有这么个陌生人!"他也只淡淡一笑:"妈咪说过你来。"我便故意逗他:"可你妈咪现在不在,你怎么能断定我就是她说过的那个人呢?"他这回笑得深一点儿了,但也只是笑,并不再作答,卸下书包提在手上,蹦跳着上楼去了。
    我那朋友便是台湾旅美作家李黎。当然她的先生也是我的朋友。论起来我在1978年就认识她先生了,比认识她还早,但毕竟她先生是个从事医学理论研究的科学家,而她是个作家,因此后来倒是我和她过从得更密切些。在圣迭戈,也主要是李黎陪着我各处跑。记得在该城一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商业中心的咖啡座喝咖啡时,我同她笑谈到与他们那大公子谋面的情景,她解释说:"我们那个居住区很太平,自迁来后从未听说过打家劫舍的刑事案,所以就是我事先没跟他提起过,突然见到你他也不会盘问什么的,更不会打电话报警。"
    在圣迭戈我对他们大公子的印象也就这么淡淡的一点儿,倒是对二公子印象更深一些,我记得老二回到家李黎嘱咐他时他总是大声地应"耶斯舍尔!"(是的,先生)李黎就总是耐心纠正他:"耶斯妈咪!"(是的,妈妈)可见老二正处于幼稚园里的英语教育和家里的华语教育的双向熏陶之中。还记得我们一起去加州的迪斯尼乐园游玩,看三百六十度大环幕电影时,我把老二抱起来他还是不满足,便索性把他扛到肩上,他才快活起来--但他是个小胖子,看到终场,把他放回地面后,我的肩膀还痛了很久。当时心中就暗有对比,为什么他们老大身材那么紧凑,面容也秀气多了,而老二却胖胖憨憨,眉眼总像没大展开似的。
    四年前李黎又来过一趟北京,约我去豆花饭庄同一群朋友聚会,大家谈笑之余,李黎拿出一叠照片给大家传看,记得里头有好多张是她那老大在天安门广场玩滑板的镜头。滑板这玩意儿近年也传到了中国,但终究还不普及,那么大一个带轱辘的木板,也不固定在人的脚上,怎么玩起来竟可以飞旋,启止自如,还可以变出许多杂技般的花样?李黎告诉我那一回带大儿子来时也给我打过电话,因我不在京没能联系上。她说她那老大在天安门广场上飞旋着玩滑板时,引得好多人围观并啧啧称赞,言表间溢出许多自豪。当时我心中暗想,她对老大恐怕有些偏心,为什么不带老二来中国玩玩呢?
    三年前的一天忽然接到上海李子云电话。她在电话中告诉我,李黎的大儿子突然去世,李黎两口子悲痛莫名,让我赶快写封信去安慰他们。我非常震惊,忙问怎么回事,发生了车祸?李子云说古怪之极,就是和弟弟一起在草坪上玩耍时,忽然倒下不动。弟弟以为他开玩笑,那样年龄的孩童装作"饮弹而亡"是常有的事,我小时也曾频频如此作戏--但他却就此再不起来。弟弟推了一阵叫了一阵发现异常才跑回家中告知李黎,李黎原也以为那只是故意"诈死"怄人,谁知赶往现场一摸竟已发僵,急送医院,无救。当时丈夫正在瑞士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她也不及同他商议,便让医生作尸体解剖,解剖的结果,是发现心脏背面有一根动脉血管破裂,据说那是非常罕见的一种遗传性突变,但也仅仅是"据一家之说",因为众多搞遗传学的人并不能就此达成共识。
    李黎的悲痛,自不待言。更震惊更悲痛的是父亲。李黎简直不愿、不敢、不忍将那突如其来的噩耗告知丈夫。但又怎能不告诉?结果告知的刹那,做父亲的竟以为是一种不该有的恶作剧,待终于听明白确是一种已然存在的现实时,他不是嚎啕大哭不是昏死过去不是歇斯底里更不是镇定坚毅,而是表现出一种不能进入事实的恍惚。他不能承认那是事实。如果他心存迷信或者还不致痛苦到那样的程度,他却又偏偏是一个笃信科学的理智超优的人,更可叹的是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恰恰是医学理论,而且恰恰偏重于遗传学!
    接到李子云打来的长途电话后我马上铺开信纸给他们写信,却先是不知如何下笔,后来写至一半团掉再写,如此至三,终于写成一封,都装入信封、粘好邮票了,却到头来又没有投寄。我总觉得外人的一切哀悼劝慰,尤其是文字的,对他们都不仅难以减轻心灵创痛的深重,而且搞不好反会将他们已经有所抑制的痛苦重新勾引到浓酽的程度。考虑到我的越洋信函到达时很可能有那样的副作用,因而没有投寄。当然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的信没有写好。怎样写得更好?我没了主意。这真是我这一生中最难写的文章之一。
    后来世事诡谲行旅倥偬,我们又天各一方,虽然我仍系念着他们,想来他们经历那样的打击后我又并未致函慰问,恐怕也就把我淡忘,没想到两年前元旦前突然接到李黎寄来的贺卡,上面写了几行字,有云:"听李子云讲,你给我们写了信,但没寄出。我只当你已经寄了……"她只当我已经寄了!她能宽容我,说明心境已恢复到相当平静的状态!油然的欣慰顿时流遍我的全身。看信封上的地址,已非圣迭戈而是湾区的史坦福大学附近。他们离开圣迭戈是对的。在史坦福大学,他们一个全身心地投入教研工作,一个全身心地投入写作,重建他们的生活;失子的哀痛,总算渐渐淡隐了下去。
展开
目录
为一只麻雀高兴
失稿记怅
我的绿宝石
五花肉
怀念吕果
美瓷不碎
板箱大姐
那边有个大花园
深夜月当花
为他人默默许愿
分享
天花板上的光影
珍藏激动
松本清张与《九猫图》
福斯特戒酒
软心肠
仰望苍天
救心电话
这里没有歧视
皮肤饥渴症
八渣儿
兔儿灯
人情似纸
炸酱面
家门前的风景
缪大姐的门
何处在涌泉?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楸树花
跟陌生人说话
因为缺个杈
一剪梅
碰头食
框住幸福
墨黑的山谷
人生不能缺此情
心仓葡萄
拂去浮云
碎米步
青柿子
一把大伞
散灯花
花果满山
在柳树臂弯里
埋果核
一把米有多少粒
长吻蜂
云锦满心湖
香槟玫瑰
藤萝花饼
我的自行车
早场电影
归来时,已万家灯火矣
能够善良
美丽的藩篱
淡黄的银杏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