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青春档案,幸存者的大院往事!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确实给我看疯了,我连续看了三天,当真事看了,那简直就是一部长篇小说。当年我放过话:一不留神就写个《红楼梦》,最损了也是个《飘》。现在我不必写长篇小说了,那个就是,叶京当长篇小说写了——谁的电视剧敢那么写啊,当电影拍了。完全用拍电影的方法拍,还升格倒叙,哪儿是电视剧的手法?叶京完全知道什么有用,而且沉得住气,而电视剧别人拍得都不如他……;真的谢谢叶京,一下让我想起了我是谁……;你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它的革命性就在这……它写一阶级的挽歌,花还没开呢就蔫了,像玉兰似的,没开春呢,就被风吹了。——王朔
王朔的作品都让拍完了,就剩下《玩的就是心跳》了。现在好多人看不懂这个小说,其实这个小说特前卫。我和王朔这帮人,是个小群体,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人。我俩有共同的生活,他写的东西就是写他自己啊,他和我的生活轨迹共同,所以我特别了解他的东西……王朔为什么感谢我,我让他想起了他的小时候,他的出生,他的来龙去脉,他看清自己到底是谁。他是什么?他什么都不是,他就是出生在海淀区公主坟北京复兴路29号院里的红孩子……——叶京
该书讲述的是主人公方言及其伙伴高洋、高晋兄弟,以及许逊、卓越、汪若海、冯裤子等一批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生长在北京某军队大院的孩子们所共同经历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公共厕所里恶作剧,公共浴池里瞎折腾,什刹海冰场上追女孩,莫斯科餐厅里耍豪情,劳改农场被教育,碴架、碴舞、当兵、下海,被骗,年少的轻狂,青春的残酷,唯一不变的是友情的深挚和爱情的纯真……
本书改编自叶京导演的同名电视剧,灵感来自王朔小说《玩的就是心跳》,因其对北京大院孩子的生动描摹,刚一播出就受到了一大批粉丝的追捧,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被誉为“电视剧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者叶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但如果说道《甲方乙方》中那个把全村的鸡都吃光了的大款,想必你不会陌生。那个在村头苦盼奔驰的大款,就是叶京。叶京和著名作家王朔是“发儿小”,一块儿长大的朋友,从小和王朔在一个大院长大、比王朔大一届。
书中有配有多幅精彩剧照、还有叶京自己的老照片,以及“青春词解”等——可以说,这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档案,一代青春幸存者的回忆和追悼。
展开
杜丽
有家不回,在外面过夜,叫做“刷夜”; 女孩子一律叫“婆子”;不正经的女孩则叫做“圈子”; 在大街等不同的场所追素不相识的女孩子,和她们交朋友,叫做“拍婆子”;如果一个女孩有意让你追求她,那就是“找拍”;如果一个女孩子主动追求你,那就是“倒拍”; 如果一个女孩很吸引人,大家会说这女孩真“飒”(行话叫“飒蜜”); 如一个女孩长得很丑,就说这女孩“巨悴”;爱耍小聪明、从不吃亏上当的人,叫做“鸡贼”……还有“碴架”、“碴舞”、“碴琴”、“碴冰” ……
这些,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北京大院孩子们挂在嘴边的流行语,通过那部叫做《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电视剧,迅速流传,成为新一代孩子们的行话。现在,与电视剧同名的书开始上市,书中将这些大院黑话一网打尽,由作者叶京亲自撰写了“青春词条”,嵌在字里行间,用词解这一形式,给那个特殊的年代做了一份档案。难怪书的封面的广告语叫做:“一代人的青春档案,幸存者的大院往事。”
在我看来,本书固然是“档案”,但更是致敬,是那代人——那代青春幸存者们的互相致敬,在该书的后记里,叶京本人揭秘了该剧和王朔的渊源:多年前,刚刚完成《贻笑大方》电视剧创作的叶京,闲来无事,信手翻出王朔那部长篇压箱之作——《玩的就是心跳》,重温起来,他感觉自己依旧像见到思慕已久的梦中情人那般怦然心动,欲罢不能,特别是出自王朔小说《橡皮人》里的那句“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的平淡无奇的家常语,却实在容纳了太多的内含和充满了阳光般的诗意,轻而易举的让人穿越时光倒流的隧道,回到了昔日那美好的童年。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句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玩笑话,竟成了支撑叶京创作的潜在动力和灵感的源泉。他和他的剧中人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从此踏上了漫长而梦魇般的创作迷途。前后几经周折,耗时三年多的时间,终于成稿,“一起谱写了人生中的那段悲欢离合的华彩乐章。”
正是这遥遥的相互致敬,给阅读本书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在后记中,叶京还再次显示了他作为一个老牌愤怒青年的本色:“如果真有来世,我仍将一如既往、义无反顾的选择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那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会继续活在自己的“桃花源”中,坦然真实的走下去。”这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出自年届天命之年的叶京之口,今日的青年们当屏息谛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