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象征:符号与隐喻:汉语象征诗学的基本型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050527
  • 作      者:
    贺昌盛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象征:符号与隐喻:汉语象征诗学的基本型构》以清理思潮的纵向演变作为基本线索,通过对中西象征诗学异同的横向比较,以及汉语新诗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作家之间的比较,来勾勒汉语象征诗学从初步引进、到日渐成熟的诗学谱系形态及其变化的轨迹,以期从汉语新诗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具体观照汉语象征诗学在理论与实践上所达到的诗学深度。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关于“象征”
二 作为特定范畴的“汉语象征诗学”
第一章 汉语象征诗学的萌芽
第一节 “五四”时期对于“象征”思潮的引进
第二节 汉语象征诗学的初步实践:早期创作中的象征因素
第三节 《野草》的象征艺术
第二章 汉语象征诗学的初步实践——“象征诗”
第一节 象征主义诗歌运动的基本渊源
第二节 李金发的异域写作与象征诗的本土批评
第三节 汉语象征诗的开拓
第四节 戴望舒及汉语“象征诗”范式的初步确立
第三章 汉语象征诗学的理论探索(一)
第一节 基本的理论来源:欧洲与俄国
第二节 外来理论在汉语语境中的变形及其形成的不同向路
第三节 穆木天及王独清的“纯诗”理论
第四节 周作人的象征即“兴”
第五节 鲁迅的“文艺是人间苦的象征”
第六节 “象征”与“象征主义”最初的界定
第四章 汉语象征诗学的深化与拓展——从象征到意象
第一节 意象派及后期象征主义的引进
第二节 意象的生成:废名
第三节 象征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拓展:卞之琳及何其芳等
第四节 从“土地”到“太阳”:艾青
第五章 汉语象征诗学的理论探索(二)
第一节 寻求象征诗学的心理学依据:朱光潜
第二节 从诗学传统中寻求汉语象征诗学的生长点:梁宗岱
第三节 象征诗学批评的具体应用:刘西渭
第六章 初步成熟的汉语象征诗学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 象征诗学的一般哲学基础
第二节 “本体论”诗学形态:冯至
第三节 “现实-象征-玄学”形态:“新生代”诗人的创作
第四节 生命与存在的本真体验:穆旦的诗歌实践
第七章 汉语象征诗学的理论探索(三)
第一节 “意象”生成的心理过程与象征诗学境界:唐浞的诗论
第二节 汉语象征诗学的整体理论构架:袁可嘉与“新诗现代化”问题
结语
附录一:现代性视阈中的汉语“纯诗”理论
附录二:汉语象征诗学流变年表(9—99)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