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驼庵诗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1055312
  • 作      者:
    顾随讲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驼庵诗话》幸运的是,一些有心人,默默地记录他们的思想,保存他们的著作,珍藏他们的讲义,才让这文化的血脉不断,学问的河流不枯。
  今日,我们学海拾珍,阅读这批大家作品的时候,发现它们竟是如此熠熠生辉,如此沉甸甸。故以“隐藏的大家”作为文丛之名,以求埋下读书之种子,续上学术之薪火。
展开
内容介绍
  《驼庵诗话》学问乃天下公器,这是一条绵延而义无返顾的河流。在这学问的河流之上,一些有作为的学者,孜孜以求,记述下他们常年累积的学术思想,有的虽未终其研究,但已发出绚烂之光芒,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长久以来,由于社会环境或自身性格的原因,这些有作为的学者被隐藏起来。有的学禅,神龙见首不见尾;有的隐忍,甘于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的太过纯洁,不被世俗所容;有的遭遇不宽容的时代,被压倒在地下,仅仅因为说了“犯忌”的话,而遭罪一辈子,因而学术的话语也被掩抑……
展开
精彩书摘
  作诗最要紧的是“感”,一肉体的感觉,一情感。把无论精神的肉体的亲身所感用诗的形式表出,不管是深浅、大小、薄厚。
  读书是为的锻炼字法句法,最要紧的还是在实际生活上用功。宋以后文字功夫深,而实际生活的功夫浅了,所以觉得它总不像诗。学诗至少要有一半精神用于生活,否则文字部分好,作来也不新鲜。不过解决生活、分析生活固然伟大,也不是说文字就可以抛弃。
  余在(王静安《“境界”说我见》)一节中曾讲诗之“因”与“缘”,作诗须因缘相应。欲使因缘相应(相合、呼应),须“会”。“会”有三义:
  一、聚合。即日聚合当非一个,故必心与物聚合,不能有此无彼。如甜怎么成立的?若日甜在舌,而但为舌不甜,若日甜在糖,而但观之不甜,必二者相会,然后甜成立。诗心与笔合,然后有诗,即因借缘生,缘助因成。
  二、体会。心与笔虽遇,无体会亦不成,糖遇舌甜之味始成立,然若无味觉(佛日味识),甜亦不能成立,等于未遇。故聚合后必须有体会。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赋得古原草送别》)四句,必其体会到此然后写出。
  三、能。能者本能之意。本能不可解释。有体会而不“能”亦不成,如木头吃糖体会不出什么,人吃木头也体会不出什么,此即“能”。另,能有二义,一为学习之能,一为本有之能。
  由此三义成“会”,由会始能相应。不能轻视物亦不能轻视心,二者缺一不能成诗。
展开
目录
驼庵诗话
驼庵论诗语录
驼庵文话
驼庵论学语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