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英文世界第一本对“民国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考察的学术专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解释了自1917年五四运动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一期间“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不仅对主要海派作家的“现代主义”诉求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而且对主要京派作家的“现代主义”努力也作了颇具理论深度的分析。在有关现代主义的理论研究方面,《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则为我们勾画出了中国、日本与西方的现代主义的交叉之处,并且从多重殖民方式和文化相遇中考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跨国路线图,进而解构了比较文化研究中所习惯预设的“中心/边缘”、“东方/西方”的二元对立。在殖民和后殖民理论研究方面,《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指出了现代中国的“半殖民主义”特点,认为后者是一套不同于正式殖民主义的文化政治与实践。
展开
——杜赞奇(芝加哥大学教授)
本书是迄今为止对中国现代主义所作的最为彻底的研究。作者的理论分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跨文化研究中所存在的殖民现代性和比较风险的理解。本书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的一大贡献。
——刘禾(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本书是对中国早期现代主义之美学特征和意识形态特征的出色分析。作者不仅仅讨论了上海的新感觉主义,而且还分析了北京的现代主义运动,其中后者的努力一直由于前者的存在而被遮蔽。通过将第三世界现代主义的棘手问题与“半殖民主义”相参照,作者为本书的讨论增加了另一个可供探讨的维度。当然,本书最值得赞赏之处在于,作者对自一十年代始、三十年代止的中国现代主义者的谱系进行了完整的追溯,而如此的追溯在英语世界中还是第一次。
——王德威(哈佛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