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61128
  • 作      者:
    曹禧修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曹禧修和他的文学形式批评理论研究(代序)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的困境及其对策
第一篇  理论、方法与原则
一  叙事修辞学
二  视点
三  人称
四  话语修辞法
五  故事修辞法
六  小说修辞学结构框架
七  体验式细读法——以《晚生代写作论纲》为例
八  “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

第二篇  文本、结构及其叙事策略
一  《阿Q正传·序》内结构及文本叙事策略
二  《狂人日记》双结构及其叙事策略
三  《伤逝》的二层悲剧性结构及其叙事策略
四  《示众》:独异的杰作
五  《寒夜》:消耗性结构的悲剧
附(一)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富仁先生评阅意见
附(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怡先生的评阅意见
附(三)以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易竹贤先生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决议
附(四)西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胡润森先生的毕业鉴定意见
六  毛泽东诗词的老庄哲学蕴涵
七  周大新小说叙事艺术

第三篇  结构、诗学及诗学路径
一  修辞学:鲁迅诗学研究新路径
二  读者:鲁迅诗学研究关键词
三  文本性思想与非文本性思想
四  “铁屋子”的结构性
五  鲁迅现代知识分子角色的再定位

第四篇  学者、著论及其他
一  任访秋先生的鲁迅研究
二  一位中原学者的漫长跋涉——刘增杰学术小传
三  《云起云飞》研究方法新试验
四  方法论中“文学身份”问题
五  叶紫研究的新收获
六  小说理论的新探索
七  双重视角审视下的“学衡派”
八  沟通内外部研究的学术理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20世纪本文各家文学批评理论风起云涌,杂然纷呈。人们通常把俄苏形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修辞学、符号学等批评理论划归形式批评的理论阵营。从微观层面看,每一家理论的内部主张并不完全统一,甚至相互矛盾,彼此冲突;从宏观层面上讲,各家形式批评理论亦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但是,它们共同的着力点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
    《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理论与实践》是关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的困境及其对策、话语修辞法、小说修辞学结构框架、文本性思想与非文本性思想、任访秋先生的鲁迅研究、叶紫研究的新收获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