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br> [法国]苏利·普吕多姆<br> 1901年获奖<br> 背景链接<br> 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极为引入关注。瑞典学院经过再三讨论,在放弃了托尔斯泰、易卜生以及卡尔杜齐等著名作家后,决定将首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法国诗人、散文家、哲学家苏利·普吕多姆,以“表彰他的诗作,它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结晶”。<br>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原名勒内·弗朗索瓦·阿尔芒·普吕多姆,1839年生于巴黎。他两岁时父亲就告别了人世,他在母亲的叹息和哀怨中度过了忧郁的童年。环境的影响使他从小沉默寡言,但也促成厂他爱思考的习惯。小学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了巴黎著名的波拿巴中学。在学校里,他爱上了文学,常常手不释卷地阅读前辈作家的著作,但不知怎么回事,他的数学成绩却更好,几乎每次考试都得第一,于是他下决心投考巴黎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他轻而易举地通过了理科类的中学毕业会考,可天不作美,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得了严重的眼疾,不得不放弃了科学梦,转攻文科。从学校里出来后,他当了一段时间的公证人,后来又在一家公司当工程师,业余开始写诗。<br> 普吕多姆初期的作品深受巴那斯派的影响,精雕细刻,工整严谨。他在诗中谈论爱情、宗教、科学和艺术,并试图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强加给读者,带有很强的教谕性质。这期间,他出了《诗行与诗节》《考验》《孤独》等许多诗集,写了包括《碎瓶》《天鹅》《银河》在内的不少好诗。<br> 普吕多姆曾经追问自己究竟是诗人还是哲学家,他说:“感谢上帝没有肢解我,让我当一个单纯的诗人或哲学家。”的确,普吕多姆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诗人,或者说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他的诗带有明显的哲理意味。在他的诗中,处处可以找到康德、黑格尔这些哲学大师的思想痕迹,有时他甚至直接在诗中与他们对话,这颗沉思而孤独的灵魂,常常躺在草地上,看蓝天和白云,放纵思想的野马,沉思宇宙(《天空》),沉思人生(《坟墓》)。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欲念,充满了生与死、希望与失望的斗争(《内心搏斗》)。他试图以诗歌为武器,探索宇宙和生命的运动,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r> 内容概要<br> 诗人追随巴那斯派提倡客观、冷静、“无我”,摒弃个人感情,强调诗的形式美和雕塑感,主张远离生活、躲避社会的艺术主张。《天鹅》是最典型的一首,突出地反映了巴那斯派的艺术趣味。美丽、洁白的天鹅在幽深宁静、纹丝不动的湖面漫游,这正是诗人心目中美的象征。<br> 精彩片段<br> 天鹅<br> 幽深宁静的碧湖光滑如镜,<br> 天鹅划着巨蹼在水中滑行,<br> 无声无息。它两肋的羽绒<br> 犹如春雪在阳光下消融;<br> 可它的巨翅,在微风中抖颤,<br> 坚定,洁白,如一艘慢船。<br> 美丽的颈脖,俯视着芦苇,<br> 忽而伸得长长,潜入湖水,<br> 忽而优雅地弯曲,如一株植物,<br> 它把黑喙藏进耀眼的颈脖。<br> 有时,它慢慢地蜿蜒前行,<br> 沿着阴暗宁静的松树林,<br> 厚厚的水草发丝般拖在身后,<br> 它划着水,缓慢而闲悠。<br> 为永不复返的岁月哭泣的幽泉,<br> 诗人倾听内心的洞穴,都使它兴奋;<br> 它懒洋洋地游着,柳叶一片<br> 无声地擦过它的素肩。<br> 有时,它远远避开幽暗的丛树,<br> 优美地,从深蓝的岸边游出,<br> 为了祝捷它所赞美的白色,<br> 它选中了阳光辉映的水泽。<br> 而后,当湖水与湖岸朦胧不清,<br> 当一切都变成模模糊糊的幽灵,<br> 当菖兰和灯芯草纹丝不动,<br> 雨蛙清朗的叫声响彻天空,<br> 当一道长长的红光把天际染黄,<br> 黄莺在月光下闪闪发亮,<br> 这飞禽,在映照着乳白和紫红,<br> 美丽的夜色的灰蒙蒙湖中,<br> 如同钻石当中的一个银瓶<br> 翅包着头,沉睡在两重天空之间。<br> (选自《孤独与沉思》 胡小跃译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br> 欣赏导航<br> 普吕多姆走上诗坛之时,正值巴那斯派崛起之际。当时,浪漫主义文学已成强弩之末,慢慢地失去了往日的雄风。人们厌烦了浪漫主义的多愁善感和无病呻吟,那种一览无余的感情泛滥已经倒了读者的胃口。此时,诗坛需要一种与浪漫主义背道而驰的流派或潮流来冲击和清洗。巴那斯派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以传说中文艺女神缪斯居住的巴那斯山为名,以缪斯的真正信徒自居,提倡客观、冷静、“无我”,摒弃个人感情,强调诗的形式美和雕塑感,主张远离生活,躲避社会。由于人们的逆反心理,巴那斯派在法国诗坛上风靡一时,并迅速形成一股诗潮。偏爱哲理、思维严密的普吕多姆与巴那斯派的美学思想一拍即合。他积极地参加了巴那斯运动,追随巴那斯派的艺术主张,成了该派的活跃分子。<br> 普吕多姆用自己的作品为巴那斯派的理论现身说法,《天鹅》是最典型的一首,突出地反映了巴那斯派的艺术趣味。首先,诗人客观如实地描述天鹅的外形和动作,写到了天鹅的“巨蹼”、“羽绒”、“巨翅”、“颈脖”、“黑喙”,详尽细致。不厌其烦,身体的各个部位基本上都写到了。诗人在诗中不搀杂任何主观感情,不加任何评价,整首诗犹如一张写实照片,清晰、明了、逼真。<br> 其次,诗的节奏徐缓,色调冷淡,透出一股宁静平和之气。美丽、洁白的天鹅摆脱了人间的纷扰和尘世的喧嚣,独自在幽深宁静、纹丝不动的湖面漫游,这正是诗人心目中美的象征。<br> 普吕多姆在巴那斯运动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的《天鹅》和《碎瓶》都被当做是该派的经典诗篇。然而,他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诗中也没能完全排斥感情成分。普法战争刚一爆发,他就走出了“巴那斯山”,奔赴社会参加战斗,写出一批战斗性社会性都很强的现实主义诗篇。由此看来,普吕多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至少算不上一个坚决的巴那斯分子。他之所以靠拢和参加巴那斯运动是因为该派所追求的客观、真实、冷静、准确的目标与他严格精密的科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但如果我们注意到他的诗一开始就带有浪漫主义的痕迹和象征主义的色彩,我们就不难理解他最终为什么离开巴那斯阵营,进入更高级的哲理世界。像他这样一位清醒而深刻的诗哲是不可能看不到巴那斯派明显的弊端和短暂的命运的。<br> 授奖评价<br> 心灵深处对爱的渴求、无法驱散的疑虑和伤感,成为他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些作品形式完美、措词严谨,并富有一种精雕细琢的美感。他的诗色调丰赡华丽,对音韵旋律不十分注重,但在他所创造的形式中,却使感情与意念的表达更能伸缩自如。他的整个心灵在这些诗中层露无遗,他娓娓而叙,柔顺而不流于伤感,那种高贵、深邃的沉思和无法抑制的哀怨深深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忧郁的气息使人人为之感染。<br> 获奖感言<br> 普吕多姆因病未出席颁奖仪式,故获奖感言从缺。<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