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看到,苏东坡这首词有“密州出猎”的题目,而且他自己有一个反省——我自己要开出一条新路来,就是用作诗的手法来写词了。后主词虽然诗化了,但他不是有意识、有反省的。李后主因为他的痛苦遭遇,无心之中写出这种网罗天下人到无常哀感之中的小词,那是偶然的;而苏东坡有反省,他说“老夫聊发少年狂”。
其实当苏东坡写这首词的时候,不过只有39岁。中国古人喜欢在诗中嗟贫叹老,你看韩退之说什么“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韩退之那时也没有到40岁,却已如此,无怪苏东坡四十岁左右就自称“老夫”了。古人常常以老卖老嘛!“老夫聊发少年狂”,我虽然已经四十上下,可是我还有少年人那种豪放的气概。这不是出去打猎吗?
其实,苏东坡是到他差不多三十多岁时才开始写词的。少年的时候苏东坡并不写词,以现在留下来的词看,那都是他到杭州做通判以后所写的。那他早年写什么?他写《上神宗皇帝书》,他所关心的都是朝廷的政治,民生的苦乐。周邦彦写什么?写《汴都赋》,是歌功颂德,赞美神宗变法的成就,这是决然不同的。苏东坡出知杭州,就因为他对于变法有一些意见,跟新党议政不合,所以他一直就在外边做官。他从朝廷里出来,先是在杭州做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于是有人觉得让苏东坡在杭州这个地方做官是不是太便宜他了?他一天到晚在朝廷里边反对我们新法,现在虽然把他赶了出去,可在杭州这么个好地儿也还不大好,因此给他改个地方,就把他改到密州去了。
密州那里非常苍凉且不说,而且刚刚经过旱灾,闹过蝗虫。人说有旱灾就有蝗虫,旱、蝗常常是连接的。灾后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苏东坡就和当地的老百姓一同去祈雨。古人相信天人感应,所以大旱时就去祈雨,果然后来就下了雨了。所以苏东坡写过一篇《喜雨亭记》的文章。下雨以后就要酬神:祷谢上苍,祷谢山神。那时苏东坡做密州的太守,就带领人到附近常山的山神庙里去谢神,谢神回来的路上,就打猎,这是苏东坡的传记上都有记载的。
于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带着密州的一批大小官员,“左牵黄,右擎苍”,黄者是黄犬、黄狗、猎犬;右手的手臂上架着苍鹰、猎鹰。狗当然可以抓兔子什么的;如果是天上有一只飞鸟落在很远的地方,你知道他在哪里,这时就得放鹰去把它抓回来,所以他左边牵着黄犬,右边架着苍鹰。
“锦帽貂裘”,天气还相当冷,所以戴着锦帽,穿着皮裘。“千骑卷平冈”,密州这里的军政官员,大大小小众多人跟随着他,从山冈上跑过去。“卷”字用得也很生动。
“为报倾城随太守”,他说你们要通报一下,叫密州城里的老百姓都跟我出来,看什么?“亲射虎,看孙郎。”我苏东坡今天要亲自射中一只老虎给大家看一看。像谁一样?就像三国时候的孙权一样。因为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有一次出去曾经射中了一只老虎,所以“亲射虎,看孙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