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玛丽安娜和范妮来说,为了追求美好生活,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同时,还得遵守行为规范。
那么,在奥斯丁笔下女主人公眼里,究竟什么是“美好生活”?首先,美好生活仅仅是上层社会少数人关注的问题。当时的上层社会主要由一些富人和有头衔的贵族构成。这些人十分自负,满身世俗气,把社交活动变得毫无生机。费拉尔斯太太、凯瑟琳夫人、沃尔特·艾略奥特就是这样的人。在奥斯丁的小说里,只有像伊丽莎白·班内特这样聪明的姑娘才能在这片沙漠中找到绿洲。如果我们聚焦于社会下层,比如,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简·奥斯丁明显倾向于这样一种观念:嘈杂的环境,狭小的房间,没有规矩的孩子们到处乱跑,这样的生活肯定不幸福。的确,这不是幸福生活。幸福的生活应该有足够的钱,宽敞的住所,既有独处的空间,又可以举办舞会、招待宾客;房间陈设可以简单但应该精美优雅;如果是乡间别墅,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优美的自然风景。简·奥斯丁生活的时代,人们注重良好的生活趣味(这在我们看来几乎不可思议)。与她同时代人一样,奥斯丁认为外部秩序意味着内心的宁静。
一种美好的生活,意味着人们有闲暇阅读,欣赏音乐,学习画画,愉快地聊天。同样,幸福的婚姻,意味着和谐相处,相亲相爱,衣食无忧,互相尊重。在《诺桑觉寺》中,凯瑟琳·莫兰认为婚姻只要有钱就行,至于由男方还是女方提供这笔钱,这不重要。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生活还是婚姻,人们必须有一套明确的哲学思想,避免希冀过多或过于绝望,还要时时听从神的旨意,防止虔诚之心遭到破坏。最后一条尤其重要。
……
展开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
我们读奥斯丁,是因为她对我们的了解远远多于我们自己。道理很简单:她影响着我们成为什么样的读者,成为什么样的人。
——哈罗德·布鲁姆
简·奥斯丁富有智慧,她的品位无可挑剔。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奥斯丁小姐洞察力非凡,对身边寻常生活的直觉性认识和捕捉无人能及,而这又让她的洞察力具有了难以超越的描述力量。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