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民族心史: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孟繁华/
引言
上编红色年代:社会主义的文学实践
一文化领导权的确立
二海峡两岸的“文学战线”
三初期社会主义文学的实践与“试错”
四从“乡土文学”到“农村题材”
五“红色经典”的确立
六“青春写作”与《青春之歌》
七激进时期的“边缘”文学
八戏剧的“现代化”
九“一阵风雷惊世界”:“文革”时期的文学
中编激情岁月:新时期文学的变革
一1978年与新时期文学
二人道主义的话语实践
三现代主义与东方化
四“归来者”的文学
五潮流之外
六先锋文学及其终结
七分化的文学
下编千座高原:新世纪文学的狂欢
一世纪之交的文学景观
二女性文学的崛起
三政治文化与“官场小说”
四乡村中国的多重历史
五被复兴的“传统”
六中篇小说
七网络文学与80后、90后文学
八文学与公共事务
当代文学六十年程光炜/
绪论
上编当代文学“前三十年”
第一章 文学与历史的概述
第二章进入前沿的“解放区作家”
一赵树理的小说
二柳青的《创业史》
三郭小川、贺敬之、何其芳等作家
第三章衰落或转型的“国统区作家”
一郭沫若、茅盾的生活和写作
二巴金、老舍、曹禺的生活和写作
三沈从文的命运
四臧克家的成功“转型”
第四章“红色经典”的缔造
一梁斌与《红旗谱》
二罗广斌、杨益言与《红岩》
三杨沫与《青春之歌》
第五章崛起的工农兵作者
一李准和《李双双小传》
二浩然和《艳阳天》
三蒋子龙和《机电局长的一天》
第六章“百花时代”青年作家
一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二宗璞和《红豆》
第七章孙犁等其他作家
一孙犁的小说
二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第八章“文革”文学的展开方式
下编当代文学“后三十年”
第九章当代文学在80年代的“转型”
一从“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文学”
二“中国作协”和“社科院文学所”
三“文学运动”的式微
四外国文学翻译与先锋文学思潮
第十章90年代文学和新世纪文学
一“《废都》批判”与90年代文学
二“人文精神”讨论
第十一章 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文学
一“伤痕文学”一代
二“争鸣作品”及其作家
第十二章“1985”后文学的多种实验
一“寻根小说”一代
二“先锋文学”一代
三“新写实小说”一代
第十三章90年代和新世纪文学
第十四章“后三十年”的重要作家
一贾平凹的小说
二王安忆的小说
三莫言的小说
四余华的小说
五路遥小说的“边缘化”
壮怀激烈: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陈晓明/
引言
上篇开创与清除:“新中国”文学的披荆之路
一革命文学方向的确立与主体建构
二开创与清除:文学的建制化与文化领导权
三革命与快感:农村阶级斗争的文学图谱
四宏大的建构:革命历史叙事的展开
五边缘处的遗漏:历史之外的个人情感
六历史中的个体:具体化的革命史及其传奇化
七超我与小我:共和国的抒情主人公
八历史化的极限:“文革”时期的文学
中篇恢复与变革:新时期的文学
一伤痕的展示:拨乱反正后的历史反思
二朦胧诗:从地下到新的时代的号角
三重建主体的理想主义:改革文学与知青文学
四假想的超越:现代派与寻根派
下篇转型与多元:后新时期之后的文学流向
一形式的突破:先锋派小说及其后现代性
二中心的解体:从新写实到晚生代
三语词的乌托邦:90年代的诗歌
四女性主义写作表征的文化与美学意向
五自在写作的边缘空间
六乡土叙事的转型与汉语文学的可能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