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神怪小说.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299625
  • 作      者:
    侯忠义主编
  • 出 版 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济公之名,老少皆知;济公的故事,广泛流传。然而,这个神秘而传奇的济公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否真有其人?《名家解读古典名著:神怪小说(下)》将力图予以解答,并对济公系列小说的源流、社会影响及文学价值进行具体的解读。
  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史上,《平妖传》是一类特殊题材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它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它是根据哪些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和传说故事加工而成的?它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时候创作出来并得以流传的?它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有哪些?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它对后代同类小说有什么影响?《名家解读古典名著:神怪小说(下)》将二道来。
  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家解读古典名著:神怪小说(下)》以丰富的资料,全面解读了具有神话色彩、哀婉艳丽的《白蛇传>及其续书,剖析了白蛇故事在历史上的流变及其历史背景,评价了它们在各历史阶段的社会意义,内容丰富,富有情趣。
  《封神演义》集史实与传闻之大成,以纣王无道、武王伐纣的故事为全书纲脉,依循着兴周伐纣这条历史脉络展开其上天入地的神魔世界。《名家解读古典名著:神怪小说(下)》具体解读了《封神演义》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讲述了大量神话故事的来源。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济公”的来龙去脉
  读者也许会问:历史上果真有济公这么一个人吗?济公的故事传说,究竟有没有历史的根据?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还有点麻烦。济公这个人,可以说没有,因为历史上绝不会有这位具备无限神力的疯僧的;但又可以说有,因为济公的形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人们凭空虚构的,他有自己的历史原型,又有一个逐渐发展、净化的过程。如果有兴趣,让我们不妨从古籍中,梳理出关于济公的许多史料来,从而弄清这一形象的来龙去脉。
  (一)“志公”时期
  梁朝和尚慧皎是一位著作颇丰的名僧,他的《高僧传》十四卷,记载后汉至梁初天监十八年之中佛教历史人物二百五十七人,又傍出附见者二百余人,其中校详尽地描叙了一位叫“保志”的和尚:
  释保志本姓朱,金城人。少出家,至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为和尚修习禅业。至宋太始初,忽如僻异,居止无定,饮食呒时。发长数寸,常跣行街巷,执一锡杖,杖头挂剪刀及镜,或挂一两匹帛。齐建元中,稍见异迹,数目不食,亦无饥容。与人言,始若难晓,后皆效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京土士庶皆敬事之。齐武帝谓其惑众,收驻建康。明旦,人见其入市,还检狱中,志犹在焉。志语狱吏:门外有两睾食来,金钵盛饭,汝可取之。既而齐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并送食饷志,果如其言。建康令吕文显以事闻武帝,帝延入居之后堂。一时屏除内宴,志亦随众出。既而景阳山上犹有一志与七僧俱。帝怒,遣推检其所。阖吏启云:志久出。
  观此段文字,可以肯定,确有“保志”其人,这不仅因为慧皎几乎与保志同时,不仅因为《高僧传》一书并非虚构,而且文中所说的“勒陆□制铭辞于塚内”的陆□的《志法师墓志铭并序》尚存。兹录其序:
  法师自说姓朱名宝志,其生缘桑梓莫能知之。齐故特进吴人张绪、兴皇寺僧释法义并见法师于宋太始初出入钟山,往来都邑,年可五六十岁,未知其异也。齐宋之交,稍显灵迹。被发徒跣,负杖挟镜,或徵索酒肴,或数日不食,预言未兆,悬识他心。一时之中,分身数处。天监十三年即化于华林门之佛堂。先是,忽移寺之金刚像出置户外,语僧众云:菩萨当去尔。后旬日无疾而殒。沉舟之痛,有切皇心。殡葬资须,事丰供厚。望方愤而陨涕,瞻白帐而拊心。爰诏有司,式刊景行。
  皎传与陆文有相同之笔,陆文在前,皎传当是从陆文而来,再加以丰富的。至于“保”与“宝”,二字同音,出现异形,当是传误。人有其人,事不必有其事。皎传所载,多属奇异,非凡人俗夫能作出的,陆文中的“分身数处”也应是传说之笔。《高僧传》的“高僧”,本有超绝尘世之意,况且又是佛教中人,其事被神异化也不足为怪,犹如唐三藏取经之事的神异化一样。“保(宝)志”是不是后来“济公”的原型?回答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
  1.陆文与皎传中“宝志”的形象特征,“被发徒跣”,“发长数寸,常跣行街巷”正是后来“济颠”的基本特征。
  2.陆文与皎传中“宝志”的言行特征,“数日不食”,“徵索酒食”,“预言未兆,悬识他心”,“后皆效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及神异道行正是后来“济公”故事反复表现的人物言行。
  3.陆文与皎传之后,“宝志”的异迹开始出现在正史和其他文字材料中(见下文所引)。
  4.“宝志”成为一种典型被僧众模仿,也被人们用来类比。这是自齐梁之后,历代都出现类似怪异僧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更是“济公”故事得以丰满的一个主要原因。
  北魏末,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卷四载:
  沙门宝公者,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志通达。过去未来,预睹三世。发言如记谶,不可解,事过之后,始验其实。胡太后闻之,问以世事。宝公曰:把粟与鸡呼朱朱。时人莫之能解。建义元年,后为尔朱荣所害,始验其言。时有洛人赵法和请占早晚当有官爵否。宝公日:大竹箭,不须羽;东厢屋,急手作。时不晓其意。经月余,法和父丧。大竹者,杖;东厢屋者,倚庐。初造十二辰歌验其言也。
  《洛阳伽蓝记》是作者记载洛阳地区佛教寺庙的著作,其中也记述了民众的生活及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但皆是洛阳地区风貌,如果“宝公”即是“宝志”,那么可以证明,这位神僧的活动并不拘于南朝,已是云游天下,名声传播四方。
  ……

展开
目录

解读济公系列小说
一 “济公”的来龙去脉
二 超凡之颠僧人俗之活佛——济公形象解读
三 “我和尚专管人间不平事”——济公故事解读
四 偏是世俗文章才见神异形象——济公小说艺术解读

解读《封神演义》
一 从历史到小说
二 从讲史到神魔
三 时代与创作
四 忠君与叛逆
五 三教合一与以教辅政
六 命定论观
七 再造神谱
八 奇异的神魔幻想
九 平面的情节与人物
十 地位与影响

解读《平妖传》系列小说
一 溯本探源寻根由——《平妖传》的创作依据
二 一代文才著奇书——《平妖传》的作者和改编者
三 刊刻传世六百年——《平妖传》刻板流传始末
四 长短得失尽评说——《平妖传》的地位、影响、成就和不足
五 同是“平妖”话异同——其他同类小说概况述要
六 结束语

解读白蛇系列小说
一 发生在断桥和雷峰塔的故事
二 《白蛇传》故事的原始素材外来说
三 《白蛇传》故事形成和发展的五个阶段
四 《白蛇传》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演化
五 永恒的主题,历史的变异
六 《白蛇传》的审美价值
七 东方的爱神
八 雷峰塔的倒掉,蟹和尚的逃匿
九 《白蛇传》故事在国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