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武侠世界的真正历史
马伯庸
从历史中去创造一个精彩故事,是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把一个精彩故事中的细节还原成本来历史,同样也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
对大部分人来说,历史高不可攀,而故事却亲切的多。所以在他们心目中,故事往往会取代历史的真实。比如一部《三国演义》精彩纷呈,刘备的仁、诸葛亮的智、关羽的忠、吕布的勇,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老百姓们干脆就把这些当成了历史——至于真正的三国历史上他们究竟是什么模样?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再比如《西游记》,让唐僧成了个迂腐偏心的唐长老,从此家喻户晓,又有多少人知道历史上的玄奘孤身一人勇闯天竺的坚韧和伟大?
我倒不是否认小说家们的再创造,只是多少有些遗憾。如果读者能够在领略艺术创造的同时,对构成小说基础的历史素材有所了解,岂不是件更美好的事儿吗?读者带着对历史的认识,再返回头去看小说,想必会更加钦佩小说家们的剪裁和想象力吧?
说来惭愧,我当年的历史成绩并不好,肚子里的那点历史知识,完全是拜金庸的武侠小说所赐。我那时候分不清其中哪里是妙笔生花,哪里是考据有典,只记得读下来非常过瘾。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中华致公党的一段资料,得知其前身竟是天地会,而天地会中的关键人物叫做陈永华,亦名陈近南,这才惊觉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距离我们熟知的历史竟然如此之近。
金庸先生是大才子,精熟典故,他的小说包罗万象,于历史的空隙中乾坤大挪移,把虚构和真实融汇一炉,而且炼得全无破绽。随便从其中挑出一个知识点,都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本书作者填下乌贼愿意来做这个“逆向工程”,以小说为经、史实为纬,披检书中细节相互印证,把金庸先生笔下乾坤、胸中沟壑一一扩展开来,回归到武侠世界的真正历史——这实在是一件有益大众之事。
我们需要这样的较真和细致,倘若能因此把小说读者的兴趣导回到历史,可谓是善莫大焉。
太史令笔绘江湖(代序)
1959年的5月20日,对于查良镛(金庸)先生来说,是生命中难以忘记的一天。这一天,《明报》在香港诞生,金庸正式迈入创业大门;《神雕侠侣》开始在《明报》连载,进一步奠定其“新派武侠一代宗师”的江湖地位。
创业初期,百废待兴,在竞争激烈的香港报刊市场,《明报》要出人头地,困难可想而知。《明报》能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香港最富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总舵主”金庸需要感谢他的两大“法宝”:一个是武侠小说,一个是政治社评。
在《明报》初创的前十年,为了吸引读者,金庸的几部精彩小说功不可没,《神雕侠侣》写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倚天屠龙记》写父子、兄弟之间真挚纯粹的情谊;《天龙八部》场面极其宏大,“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笑傲江湖》“正中有邪、邪中有正”,你死我活的江湖斗争令人咋舌;而封笔之作《鹿鼎记》一反常态,用一个武功低微的小混混完成了清朝康熙年间的诸多政治大事,陈墨称之为“反侠”,金庸自称“更像是历史小说”。
以上五部小说,四部具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唯一没有时代背景的《笑傲江湖》,就是一部政治影射小说,《笑傲江湖》就是配合金庸的政治社评而共生的。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金庸的“十四天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有9部牵涉具体的时代背景,即《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鹿鼎记》、《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时间跨度从北宋、南宋、元、明到清朝,共783年(公元997—1780年)。
金庸喜欢将乱世设定为时代背景,在他的小说中,体现了北宋新旧党争、靖康之耻;南宋偏安一隅,孤军抵抗;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明末甲申之乱,风云突变;以及清初康熙皇帝平定四方、统一中国的历程。与之相对应的,“乱世出英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乱世中,一代又一代的大侠们或以身阻战,浑不惧死;或保家卫国,死而后已;或恰逢其会,力挽狂澜;或终结乱世,功成身退;或急流勇退,归隐人间。大侠们在乱世中的表现,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全部体现了新派武侠小说“正义战胜邪恶”的宗旨,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金庸先生,将写实的历史穿插到虚构的小说中,让两者产生完美的结合,在他的笔下,江湖世界和江山庙堂相互映证、相互影响,小说人物与历史事件虚实结合、相得益彰。金庸运用如椽大笔,于天马行空、纵横恣肆的想象中,给读者徐徐拉开了一幕幕亦真亦幻、可圈可点的大千世界。
当然,金庸小说中的“历史片段”,并未严格遵照史实发展的轨迹,正如他自己所说:
在小说中加插一些历史背景,当然不必一切细节都完全符合史实,只要重大事件不违背就是了。
——《雪山飞狐》后记
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
——《书剑恩仇录》后记
显然,金庸笔下,历史片段是服务于小说情节需要的,两者之中,小说是主,而历史是宾。故而,在小说中,有一些历史片段,发生的时间不符合史实,如萧峰平叛的“滦河之变”;有一些历史片段,发生的地点不符合史实,如蒙哥丧命襄阳城下;有一些历史片段,参与的人物不符合史实,如公主招亲西夏国;还有一些历史片段,和史实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比如从未抗金、一直亲元的全真教三代掌教,比如一直亲宋、从未犯边的耶律洪基,令人大跌眼镜。
不是金庸不明白,而是情节不允许。
而小说,是允许虚构的!
当然了,金庸小说中的历史人物,有相当一部分是完全符合其史实形象的,比如:仁慈博爱的段誉、穷兵黩武的铁木真、深谋远虑的忽必烈、英明神武的康熙、刚愎自用的崇祯、有勇无谋的李自成、阴险狡诈的吴三桂、好大喜功的乾隆,等等。但也有一部分人,和史实人物有所差异:有些人被高度美化了,如高升泰;有些人则被严重丑化,如陈友谅。
除了“史有其人”的人物,金庸小说中,还有一大批“史有原型”的人物,比如萧峰、虚竹、陈近南、九难师太、耶律齐、鸠摩智、金轮法王、完颜洪烈等,这些人有忠有奸、有正有邪,他们在历史上的“原型”也是多姿多彩、面目生动。
寻找这些人的“原型”,也是一种乐趣。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可以用“扑朔迷离”、“似真似假”来形容,比如著名的“清初四大疑案”——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之死、乾隆身世,金庸就撷取了其中的三个来展开描述。虽然事实证明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乾隆身世这三件“疑案”,小说和史实并不相符,但这并不影响小说的广泛传播,因为读者喜欢,更何况,作者已经提前声明“小说家言,史家不必深究也”。
然而,众多热爱金庸小说的“金迷”们(包括我在内),很多都是历史爱好者,在阅读小说之外,对小说中的历史油然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发了“寻根问底”的探究欲。
故而,有了这部书稿。
这部书稿主要分成七大部分:历史、战争、人物、疑案、风物、小说大事年表和金庸先生小传。在历史部分,表述了与史相符的典故、与史不符的典故、史有其人的人物、史有原型的人物;在战争部分,还原了金庸小说中萧峰平叛、蒙哥之死、鏖战襄阳、黑水之围等经典战役;在人物部分,综述了金庸小说中的皇帝、大臣、女主、公主和神仙;而在疑案部分,除了剖析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乾隆身世的真伪,对张三丰寿数、天地会起源和李自成下落也有着深刻的挖掘;风物部分虽然立足于风俗、物品,但也紧紧扣着“历史”这个关键词不放;而小说大事年表和金庸先生小传,作为全书的补充和完善,相信也能获得读者朋友的认可。
这部书稿以点带面、以人叙事、以小见大,力争还原金庸小说中的真实大历史(不只是中国历史),让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能够产生更多的兴趣。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钻牛角尖,哗众取宠,也不是显摆水平、卖弄知识,而是为了更好地和广大金迷朋友切磋、交流、互动。我相信,我的一颗诚心,会换得金庸先生以及金迷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
有井水处,便有柳词;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我坚信,金庸先生的小说,未来一百年内,都会长盛不衰,其魅力亦将永葆青春!作为金庸小说的“附属”读物,我希望这本小书也能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如此,是我最大的心愿!
谨以此书,向我最仰慕、崇拜的作家致敬!
本书还得到了新锐作家新垣平的“剑桥体”指点;著名的“大脸师太”李汀也出力甚多;“金庸茶馆”的张旭婷、“金庸江湖网”的曾阿牛、“仗剑天涯”的张丹这三位来分别来自三大金庸网站的资深“金迷”也为本书的创作提供了大力的帮助,在此一并谢过。
第一章 亦真亦幻说历史
一代天骄雄起大漠
数日之后,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大会各族部众,这时他威震大漠,蒙古各族牧民战士,无不畏服。王罕与札木合的部众也尽皆归附。在大会之中,众人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称为“成吉思汗”,那是“与大海一般广阔强大”的意思。成吉思汗大赏有功将士,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四杰,以及哲别、者勒米、速不台等大将,都封为千夫长。郭靖这次立功极伟,竟也被封千夫长,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居然得与诸大功臣名将并列。
——《射雕英雄传》第6回
众所周知,《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最负盛名的武侠作品,一举奠定了其武侠一代宗师的崇高地位。《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以大侠郭靖的成长为主线,弘扬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操,展示了作者一贯的、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部小说的另外一位隐形主角是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这个历史上真正的“射雕英雄”,小说较为忠实地还原了其戎马倥偬的一生:儿时蒙难,青年时代和札木合结义,中年征战四方统一大漠,晚年穷兵黩武侵略他国,暮年病死西夏六盘山。
小说通过郭靖和铁木真之间交织缠绵多年的恩怨情仇,还原了13世纪铁木真雄起草原,终成一代霸主的历史故事。小说中,成吉思汗及其子女、部下、敌人,每一个都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也从这个角度,通过小说、结合历史,来讲述一代天骄的传奇人生。
统一大漠
成吉思汗,原名孛儿只斤·铁木真,是蒙古乞颜部的可汗。从1180年开始,铁木真率领部众南征北战,逐个兼并蒙古各部,最终一统草原,这一年是公元1206年,小说中的郭靖6岁。
蒙古人创建自己的国家,前后花了大约500年时间。
大约在公元5世纪,室韦族的名字开始见诸史书。8世纪时期,室韦族的一支北上定居草原,这就是蒙古族的始祖。早期的蒙古族分为尼伦蒙古和迭尔列勤蒙古两大部,尼伦蒙古意即“纯洁的蒙古人”,而迭尔列勤蒙古是“普通的蒙古人”,可见在那个时候,蒙古人种因血缘的亲疏,就人为地分成了两个阶级。
尼伦蒙古的代表部落有:乞颜部、札答兰部、泰赤乌部、札只剌部、散只兀部、主儿乞部、赤那思部,等等。而迭尔列勤蒙古的代表部落有:弘吉剌部、兀良哈部、豁罗剌思部、速勒都思部、伯跃吾部,等等。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是乞颜部人,而母亲珂额伦则属于弘吉剌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