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清照的红楼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183477
  • 作      者:
    冯蜂鸣著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1、疑似曹雪芹《红楼梦》构思大纲神秘问世!
  2、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曹雪芹!还世人一部真正的《红楼梦》!
  3、颠覆红学!震惊时代!《风月宝鉴》+李清照=《红楼梦》?!

 

展开
作者简介

  冯蜂鸣,1954年生,研究员。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青州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主要著作有《冯蜂鸣剧作选》《巨佛 驼山 仰天山文化探源》《青州古代沿革简史》《青州佛教文化史话》《冯蜂鸣探索红楼梦·宝黛钗恋情内幕》《烟霞明宫》及各类作品500万字。其文学作品,被选入全国通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课本、新加坡高中课本《高中华文》。

展开
内容介绍

 曹雪芹和自己的家人难道有如此深仇大恨?非要一一揭露自家老底。
 李清照和《红楼梦》,一个宋一个清,能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巧合,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
 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曹雪芹,还世人一部真正的《红楼梦》。

展开
精彩书摘
  五、潇湘馆里为什么有竹子
  王鸿说清照家是“草堂环碧竹千寻”;
  雪芹说潇湘馆是“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王鸿说清照家的竹子是“月中瘦影惊龙舞,
  窗外秋风和凤吟”;
  雪芹说潇湘馆的竹子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王鸿说,看了清照家之后,
  “引我故园归梦好,一轩书锁绿云深”;
  雪芹便命贾政看了潇湘馆后笑道:
  “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潇湘馆清雅幽谧,纤尘不至,竟似仙居之地。
  试才题对额时,贾政带宝玉等人去的第一处,便是潇湘馆。且宝玉有言,“这是第一行幸之处”。元妃归省游园,也确是“先从有凤来仪……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的。贾母要“领着刘姥姥见识见识”,还是先至潇湘馆。这小院儿也太像园中之冠了。
  也许,唯此才配得黛玉之居。或者正因是黛玉之居,这小院儿才颇似清照之家。
  院内第一象--竹。
  宝玉将与姊妹们入住大观园时,他问黛玉:“你住哪一处好?”
  黛玉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
  黛玉爱的,竟也是竹。而这竹子,又恰与黛玉的情感不即不离,相衬相映的。黛玉如遇愁思萦结,无可释闷,方细细长叹时,那竹子便“满地下竹影参差”“窗外竹影映入纱来”,室内亦是“阴凉翠润,几簟生凉”。
  想想看,宝玉院中的芭蕉,宝钗门前的山石,几时与主人有过这般通感互融的?
  或许,这是因了清照自幼就生活在翠竹遮映中的缘故。
  宋哲宗元祐四年(一〇八九年),五岁的清照随父亲迁入了汴京的新家。李格非即在院内栽上了千百竿翠竹,因名“有竹堂”。
  明代的王鸿,游览李格非故居时,遂又有了《有竹堂怀李文叔》:
  草堂环碧竹千寻,
  文叔高怀足古今。
  女善倚声拈弱絮,
  客来把臂入疏林。
  月中瘦影惊龙舞,
  窗外秋风和凤吟。
  引我故园归梦好,
  一轩书锁绿云深。
  王鸿写的这清照家,如说是雪芹笔下的潇湘馆,你看恰是不恰?
  王鸿说清照家是“草堂环碧竹千寻”;雪芹说潇湘馆是“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王鸿说清照家的竹子是“月中瘦影惊龙舞,窗外秋风和凤吟”;雪芹说潇湘馆的竹子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王鸿说,看了清照家之后,“引我故园归梦好,一轩书锁绿云深”;雪芹便命贾政看了潇湘馆后笑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黛玉跟宝玉说得很清楚,她喜欢潇湘馆,是因为“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可见这“栏”也是不可少的。而清照家里不仅有栏,她还经常去倚着。
  她“惜春”的时候,是“倚遍阑干”。
  她“万千心事”的时候,就懒得倚了--“玉阑干慵倚”。
  她“憔悴”的工夫,干脆就“闷损阑干愁不倚”了。
  有趣的是,黛玉住了潇湘馆,竟也有了倚栏的习惯。她在《桃花行》里连连地说:“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
  凭栏与倚栏的姿势,自古就是一个样儿的。
  潇湘馆内,这般与清照不离不弃的去处,竟是多了去了。
  潇湘馆是“小小三间房舍”。清照的归来堂里,取那“审容膝之易安”命名了“易安室”,正是因其聊可容膝。原来跟潇湘馆一样,是个“小小”的房舍。
  潇湘馆室内,并不像怡红院那般的“五彩销金嵌宝”“花团锦簇”。这里只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杌椅案”。清照的归来堂里正是“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不知清照的“床杌椅案”,是否也是“合着地步打就的”。
  潇湘馆后院里,“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清照住处,亦是有梨花也有芭蕉的。梨花在她汴京的家里,这有“梨花欲谢恐难禁”“皎月初斜,浸梨花”为证。芭蕉则在清照南渡后的居所里,所以她自问,“窗前谁种芭蕉树”。
  黛玉的后院儿还有别处所无的一景,“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归来堂里,这等的流水也是有的。清照说了,“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不同的是,清照家的流水在“楼前”,黛玉家的是“绕阶缘屋至前院”。
  还有更微妙的。那日,黛玉生了宝玉的气。宝玉来潇湘馆,黛玉只不理他,一面仍往外走,一面回头叫紫鹃道:
  “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这里有三样东西,是黛玉屋里独有的。
  一是“大燕子”。
  潇湘馆的房梁上有一窝燕子,且黛玉如待承自己的妹妹,必要等其回家,方“把帘子放下来”。
  清照的归来堂里,也有一窝:
  梁燕语多终日在。
  这是清照南渡以后,回忆青州岁月时写下的。那从不停歇的梁燕呢喃,居然就是清照心中的归来堂印象。唯不知,清照家的这窝燕子,是否也是“大”的。
  二是“狮子”。
  既可倚住帘子,大约是有些分量的。清照家的狮子却是金属的。她曾说“香冷金猊”。“猊”就是狮子。“金猊”是铜质的狮形熏香炉。若打发丫头拿来倚帘子,自是妥帖的。
  三是“把炉罩上”的“炉”。
  这也是熏香炉。当然这家什谁家都可有,但又谁家都可无,而在清照那里却是少不得的。
  “断香残酒情怀恶”,香与酒都没了,她的心情就不好了。
  “沉水卧时烧”,睡前须在熏香炉里燃上沉香。
  “瑞恼香销梦魂断”,那香一旦燃尽,她就睡不着了。
  所以,黛玉屋里也便有了。只是不知黛玉家的炉,是铜的还是玉的。清照家里却是两样都有:
  “玉炉沉水袅残烟”,这是玉炉。
  “瑞恼销金兽”,这是兽形的铜炉。
  你看,黛玉屋里的这多细小之物,竟也与清照家里一个稿子。
  秦可卿对宝玉曾是说过:“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今儿我倒要说:潇湘馆这屋子,大约清照也可以住得了。
  ……
展开
目录
引子
倘若,今儿那些崇拜政治的,又从红楼里考出了皇宫里的人物故事呢?红楼里有这么一段:刘姥姥吃醉了。睡到宝玉的床上。袭人进来之后:“只闻得酒屁臭气满屋。”

第一章 雪芹为何写得这般诡异
一、宝玉真是雪芹的化身吗
倘或这宝玉,就是作者雪芹的化身——他这般地恶搞自己,图什么?
当然亦可强辩:雪芹并非常人,他以“淫人”为傲,就像而今有人炫富,雪芹喜欢炫性。
个人爱好嘛,与他人何干?
二、《红楼梦》还是雪芹的自叙传吗
如果还要说,红楼即雪芹的自叙传,那么,雪芹对生他养他的亲人,哪儿来的这等深仇大恨?他为什么要狂晒自己家族的“每日家偷狗戏鸡”“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还有,柳湘莲不娶贾府亲戚的因由是:“我不做这剩忘八!”雪芹这贾府中人,又是个什么呢?
三、那么多女孩儿的名字来自何处
这《永遇乐》,根本就是须溪先生为清照画的像。而今,黛玉、湘云、探春、晴雯、芳官等,这十三个大观女儿的名字,都从这里悄然而出,什么意思?难道,她们是从那画儿上走下来的一群小美人儿?难道,她们身上都遗传了清照的丰韵?
四、红楼总纲是怎么来的
清照那里有“到头一梦,万境归空”,雪芹便有“梦幻泡影”,“终于一空”;清照道了“有聚必有散”,黛玉就说“人有聚就有散”;清照有个“散为云烟”,神仙姐姐的歌声里又有了“春梦随云散”……因而那“散”字,便贯彻了通部红楼。难道,雪芹的红楼总纲,原是与清照无缝隙衔接的吗?

第二章 红楼里隐藏的清照故事
一、黛玉为什么要替宝玉作诗
清照替人作这种“颂圣”的诗,黛玉也便要代笔了。“妹辈”都作七言时,偏黛玉与清照一般地作五言。且黛玉的杏帘诗,又与清照的帖子词使了同一道韵辙。便是黛玉诗的辞法,竟也与清照诗极尽一致……
二、宝黛看西厢为何连饭也不想吃
这等的可卯可榫,一丝不错,接下来居然还有:
明诚与清照欣赏《楞严经》时,是“犹不欲寐”,觉都不想睡了。宝黛没有不欲寐,却是“连饭也不想吃呢”。这是明诚、清照、宝玉、黛玉四个人合起来,方才算得“废寝忘食”吗?
三、黛玉题帕也有来历吗
多么好看啊,清照在帕子上“书”了一首词;黛玉在帕子上“走笔”了三首诗。
清照是书词之后赠帕于明诚;黛玉是宝玉赠帕之后题诗。
清照赠帕,因了明诚就要与她离别;黛玉受赠,因了二人的情心走至了一起。
此外,尚有两处更有趣的……
四、宝玉与明诚居然异床同梦
宝玉与明诚,皆是“昼寝”,皆是梦兆婚姻,皆是不直言其事,只说一些“芝芙草拔”“木石姻缘”之类的趣词儿……如此异床同梦之一致,自是不必说的了。令人尤感有趣的,恰是那些不一致……
五、香菱因何只爱陆游的诗
其实,化用清照与孙小姐故事之初,雪芹已将这秘密透露过了。就在向黛玉拜师之后,香菱接着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
历代那么多诗人,那么多诗,“只爱”陆游的——这无疑是孙小姐之情结,她是陆游的夫人嘛。
六、宝玉作诗怎么回回落第
原来,明诚跟清照玩诗,老是玩不过人家。这种心情现在叫“郁闷”,那时称“苦之”。明诚跟清照赌书斗茶,他也总是输。只不过,清照赢了就举杯大笑,未像湘云呵斥宝玉那般:“你快下去。你不中用,倒耽搁了我!”
七、难道妙玉是不害羞的
妙玉明明是声称“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不能“丢了真情真事”,尤是不能“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如今这妙黛湘尽是女孩儿家,妙玉又是出家人,可她除了“嫠妇”,便是接二连三的“衾”“空帐”“闲屏”“文凤”“彩鸳”——尽是内室、床笫以及夫妻之类,近乎于今人的“上床”等语——难道,这就归到了她们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她们的“真情真事”“闺阁面目”?弄出这般的字样儿来,妙玉竟不心跳,黛玉湘云竟不脸红?
八、怎么又飞起一个白鹤来
清照《如梦令》的结句,正是“惊起一滩鸥鹭”。
那鸥鹭是由“藕花深处”惊起来的,这白鹤偏又“直往藕香榭去了”。
品味这“一个白鹤”与“一滩鸥鹭”间的意境,再合上那“藕香”与“藕花”的韵味,如是湘云在此,她必定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诗!”

第三章 大观园竟建作了清照的家
一、黛玉因何用眼泪还债
如说王实甫的崔莺莺,是由清照词里飞出的莺儿,那么雪芹的林黛玉,不就是漱玉集里漱出的玉儿吗?漱她的,全是清照的眼泪。她若有心偿还这情债,不还眼泪还啥去?
二、宝玉出生时口里衔的什么玉
雪芹还说那玉:“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看看唐询说的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华”是美丽而又光彩,“缛”是繁密的彩饰。只此一句,就与那通灵玉极贴了,何况雪芹说的“灿若明霞”与唐询的“色若晚霞”,简直就是异口同声。
诸君,快说那通灵宝玉就是归来堂之乡的红丝石吧。
三、《红楼梦》为什么要“怀金悼玉”
其实,这道理是极浅显的。后人可见的清照之精神、气质、境界、才华、品格、风度、心性、情感、爱好,及至身世经历,竟是尽在这一金一玉之中。所以,这一“金”一“玉”并不是清照的化身,只是清照的另一称谓而已。
这时再看那“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便知它作为红楼之主旨,该是何其贴切了。
四、大观园的名字是这样取的吗
清照回至青州,铺排她的世外仙源那会子,恰是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一一○七年),因此那归来堂,正是货真价实的——“大观”园。
五、潇湘馆里为什么有竹子
王鸿说清照家是“草堂环碧竹千寻”;雪芹说潇湘馆是“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王鸿说清照家的竹子是“月中瘦影惊龙舞,窗外秋风和凤吟”;雪芹说潇湘馆的竹子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王鸿说,看了清照家之后,“引我故园归梦好,一轩书锁绿云深”;雪芹便命贾政看了潇湘馆后笑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六、潇湘馆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这多像是王士祯借得那个,“湘川清照”就给李清照送上了这么个雅号——“潇湘”。
有了这个典故之后,雪芹若再不在大观园里弄个“潇湘馆”再不把黛玉安插进去,他可怎么安生得了?
七、怡红院里的海棠为何那般耀眼
清照在《如梦令》里说“绿肥红瘦”那时,她的样子是“浓睡不消残酒”——醉眼虽睁,睡意未醒,软绵绵、娇微微、病恹恹——这就叫人分不清了,到底是海棠花儿似闺阁呢,还是清照这闺阁似于海棠花?即到底是谁“绿肥红瘦”?
宝玉却明确指出,海棠花儿“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
……至此,是不是这海棠花儿就以清照的闺阁风度,站立在怡红院里了?
八、《芙蓉女儿诔》这题目还隐着什么
晴雯做了芙蓉花神,黛玉正也是芙蓉。群芳夜宴时,黛玉掣的花名签上“画着一支芙蓉”。众人遂笑道:“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这时节,黛玉与晴雯便都是芙蓉了。恰恰清照也是人所共知的芙蓉……

第四章 清照早早写下的红楼情节
一、黛玉袖子里的香气从何而来
清照的“暗香”,就是清幽之香;黛玉的袖里,也正是“一股幽香”。清照“暗香盈袖”之后,是“莫道不销魂”;宝玉发现黛玉袖香之后,是“醉魂酥骨”。真的是一丝不乱。
二、黛玉的一声长叹联系着什么
妙吧?黛玉长叹之后吟的这“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与清照那“薄雾浓云愁永昼”,对唱得多么和谐。尤是这二人发生愁绪的时候,清照是“永昼”,黛玉是“每日家”。一概不在黑夜里,且把整个的大白天,全占尽了。
三、林黛玉就是李清照吗
所以我便要庄严宣布:黛玉不是清照。永远不是。
因她凡是透出清照神韵之时,总要多出一些精度来。
四、黛玉葬花时怎么成了“飞燕”
清照的首句,就说她的娇娃是个“素约小腰身”。这个形象描述,一点儿也难不倒雪芹。他也不用唠叨他的娇娃是啥样儿,只在回目里说,这个“泣残红”的是个“飞燕”便一妥百妥了。汉代的美人赵飞燕,可以在人的手掌上跳舞呢。谁的“小腰身”,还敢比她再“素约”一些?
五、黛玉的菊花诗为什么夺魁
徐士俊说清照的菊花词“统一代之词人”,原本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此刻赛菊花诗,李纨推“潇湘妃子为魁”,也便合情合理,任谁也“恼不得”了。
六、雨夜里黛玉因何四更才睡
我原想,雪芹的数学是不够优秀的。谁知此刻间,他就那么会算了:
“三更”时,清照不敢坐起来听雨,但靠在枕上“伤心”,也必是一时半会儿平复不了的。等她慢慢睡去,肯定要一个更次之后。所以,雪芹就清清楚楚地告诉咱,黛玉是:“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
七、群芳夜宴说的话怎那般犀利
原来,这是清照《晓梦》里起好的稿子,黛湘她们只是落实了一下而已:
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

第五章 黛玉跟清照像是双生的姊妹两个
一、黛玉为何那么瘦
清照原有画像,自宋至清一直有人见过。明人吴宽见了就说:“人比黄花瘦几分。”清人周乐看后也写道:“几阅沧桑遗像在,果然人瘦似黄花。”
我猜,雪芹的悼红轩里就悬着一幅清照像呢,所以,黛玉方才“弱柳扶风”一般,以至于宝玉心疼她“益发瘦得可怜”了。
二、黛玉怎么又叫“潇湘妃子”
这彭孙遹为清照送了个极当的美号儿--湘娥。湘娥就是潇湘妃子。
接着,彭孙遹又为清照画了个画儿:泪道不干。倚着花枝。病恹恹的。腰肢似柳。整日里心神不宁。
这番形容,又让黛玉尽得了去。
……
谁再说林妹妹不是潇湘妃子,她肯定跟你急。
三、黛玉的性格从何而来
而今,我们便看得极清极楚的了。黛玉打一落草,她的性格就与清照不离不弃了。
我竟想到:是不是正因若此,雪芹方将那“不离不弃”錾到了灿烂的一个金锁上。只是他一时疏忽,叫宝钗抢去戴上了。所以,宝钗才藏在排扣里面。
四、黛玉的政见因何那般狠
黛玉这诗,原是这等的凶狠、毒辣。真就是由清照那源里淌出来的流。便是黛玉的笔法、格式,乃至用典,都跟清照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且又都是拿这玩意儿去“进上”,专让那穿黄袍的看。
这不是凤姐戏弄刘姥姥,而是作弄贾瑞。忒狠了点儿。
五、黛玉哪来的那么多愁
清照的愁已是通天贯地了,谁知,黛玉这里的愁不仅超过了清照,甚尔超出了人类,竟到了“鳌愁”“花也愁”“草木也知愁”的地步。
请看这句至言,“此媛手不愁无香韵”--这位美女的笔下,没了愁便没了香韵,只有愁才是她香韵的源泉。若说这是道的黛玉,你看恰不恰切?然而,这是明人徐士俊评论清照呢。
六、黛玉何处与清照不同
虽然我们早已发现,黛玉跟清照达到了神似的程度,但她二人的差异,还是蛮巨大的。你看:清照是“人比黄花瘦”;黛玉是“人比桃花瘦”。
菊花和桃花的颜色及开放季节,都不同呢。
七、还有哪些该说道的
你看,黛玉在清照的光影里,岂不就是“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她的出身、薄命,甚至穿戴,都像是清照的复制版。她的想家,又似是延续来的清照心情。她制的灯谜,简直就是清照在自夸。她的丫头紫鹃和雪雁,仿佛就是清照给安排来的。至于她失眠的症候,那就必是清照传染的了。

第六章 酷似清照的还有一群小美人(一)
一、湘云的酒瘾为啥那么大
这清照,竟是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酒的。
这么显要的习性,黛玉就一点也沾染不上,只能叫湘云占得了去。
清照明明白白地说:“酒意诗情”“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都是喝得上来酒意,方才有诗;诗弄不完,酒也便醒不得。她的诗与酒,从来就分不了家。难道不正是这个由头,湘云方在芦雪庵里尖叫的:“吃了酒才有诗。”
二、探春哪来的那番霸气
“俯视巾帼”“压倒须眉”一说,自一问世即成了清照的一个名号儿似的,被人称呼得极频极响亮。再看探春那十分霸气的立坛宣言--“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谁还看不出,它就是“俯视巾帼”“压倒须眉”这片海面上的波浪嘛。
三、妙玉应得到什么评价
一旦叫裴畅来看妙玉,他对清照的评价,必定是要再唠叨一遍的:自恃其才,藐视一切。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

第七章 酷似清照的还有一群小美人(二)
一、晴雯的判词怎么来的
而今再看:“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这两句极为凄美的判词,是专来说晴雯的。……
合巧的是,清照也有一句诗:“彩云易散月长亏。”
二、芳官哪里像清照
当初,清照“斜飞宝鸭”的结果是,“衬香腮”。而今的芳卿,两个耳坠儿一“斜”,就“越显”得“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了。
谁能告诉我,远方的清照,何时将这臭美的法子也密授了芳卿啊。
三、龄官为何更加怪僻
龄官这个连下三等奴才都不及的,居然想冷便冷,该恼便恼,狂妄到拿着钉子碰了皇妃,再碰宝二爷。这般的“不合时宜”“放诞诡僻”,本性里与清照、妙玉一模一样,外形上却分明又作高了一层。
四、宝琴怎么还是“离人”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琴儿这一句就分明告诉咱,她终是作了“离人”。赶巧,清照在江北时候,明诚纳妾,她就是“离人”了。到江南的次年,明诚去世,她就越是“离人”了。不同的是,琴儿说自己“离人恨重”,清照却说自己“离情别恨难穷”。

附:宝钗袭人咋不像清照
清照年轻时,鬓发上、面庞上时常离不得花儿。宝钗是“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清照家里的古董宝器“几案罗列,枕席枕藉”。宝钗屋里则“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
宝钗带着她的影子袭人,时时处处与清照相反,却仍不尽意,她还经常指桑骂槐地辱没清照……


红楼里,先后约来了一百多位文史人物,历代名女越性无一遗漏……唯独不见李清照。
这便像海棠诗社,群芳毕至,独缺湘云。
宝玉曾道:“偏忘了他。我自觉心里有件事,只是想不起来。”
雪芹是断然不会宝玉那般“不中用”,也绝非“只是想不起来”。
宝玉又道:“这诗社里若少了他,还有什么意思!”
这红楼里缺了清照,却是大有意思!

附录 李清照与《红楼梦》之巧合举例100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