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几人相约,出京城,向东去,至遵化,游清东陵。清王朝的皇家陵园有多处,关外有“盛京三陵”,埋的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入关前的列祖列宗。入关后历十帝,分葬两处:遵化清东陵、易县清西陵。清东陵埋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帝,以及五帝名下的一百三十多位皇后、嫔妃、贵人、常在、答应、福晋,其中包括慈禧,还有十几位格格、阿哥。另外还埋有一位重要人物孝庄文皇后,她是上述所有这些人的长辈。这些人物,贯穿了清王朝从入关初创,到中兴鼎盛,再到败落衰亡的全过程。
游清东陵,追怀清王朝入关创业之初,必看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孝庄文皇后是皇太极之妃、顺治帝的亲生母亲、康熙大帝的亲祖母。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清室入关后能把天下打下来、支撑住,并把江山坐稳,很快走向盛世,她是个关键人物,发挥了关键作用。史家比较一致的看法,她有三大功劳:一、驾驭住小叔子多尔衮,依靠他领兵入关打下了中原天下;二、扶持六岁的幼子顺治帝坐稳了天下;三、顺治出天花早逝,又扶持八岁的孙子康熙帝登基继承大统。康熙帝十岁丧母,由祖母孝庄文皇后一手扶养教诲,终成大器,把大清王朝推向了鼎盛。孝庄文皇后如此大功大德,但在浩大的清东陵众多帝、后陵园中,昭西陵却是一座“局外之陵”。清东陵在昌瑞山南麓用一道四十里长墙围成一个大圈子,名为风水墙,所有帝王后妃们的陵寝都在墙圈以内,唯独把孝庄文皇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葬在了风水墙外。
出了风水墙大红门向东一拐,有一条窄窄的便道通往昭西陵。它与墙圈内的乾隆裕陵、慈禧太后定东陵等处的热闹景象不同,这是一座孤独的陵园,“门前冷落车马稀”,没有几个游人来。看来,人的习性就是哪里热门往哪里去,活人看活人这样,活人看死人也这样,很难改。神道上有个碑亭,碑已破碎成乱石,互相挤卡在一起,有些已散落在地。据说有一年冬天一个牧羊人在碑亭中生火取暖,引起火灾,将亭和碑烧成这样,一直未修复。进三座门,院内迎面一个废墟,这是在一次地震中被震塌的一座殿宇,房屋已拆去,只剩房基。废墟后面的正殿还在,但香火冷落。在清东陵,孝庄文皇后的辈分最高,子孙们都在风水墙内热热闹闹、济济一堂,却让她这位老长辈一个人冷冷清清在大门外看大门,谁看了谁都觉得不可理解,这是为什么?
关于昭西陵的这个奇特位置,众说纷纭,但都难圆其说,已成为清史“疑案”之一。核心的说法是“下嫁”说,即所谓孝庄文皇后下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不成体统,使皇族子孙“颜面尽失”,使臣民们感到“羞愤”。因此,她死后落得个“进退两难”的悲凉结局。进,无颜再去盛京昭陵与皇太极同穴埋葬;退,清东陵风水墙内没有她的位置,免得玷污子孙。孝庄文皇后死于1688年,享年75岁。她死后三百多年来,“下嫁”之说盛传不衰,她身后由此遭到严厉的“道德谴责”,这一切,“野史竭力渲染,正史无法回避,专家各持己见,世人莫衷一是”。今天再想去廓清“下嫁”说是真是假已不可能了。假也罢,真也罢,这个“疑案”本身已成为无法抹去、又无法修改的历史。问题已不在于它的真假,而在于这种舆论本身,它说明了什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