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争·党争与“宪争”: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3371
  • 作      者:
    祝天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祝天智(1975-),男,山东定陶人,徐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人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教育部课题和江苏省社科规划课题各1项,省厅级课题2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存《中国行政管理》、《天津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徐州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战争·党争与“宪争”》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以抗战时期宪政运动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在抗战时期战争、党争与政争相互交织的特殊背景下,通过对各派政治力量复杂的博弈互动的分析,透析各派政治力量在其宪政话语背后的利益诉求、博弈策略和博弈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评析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限度,以及运动中所展示的近代政治家的政治智慧,探讨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一届四次国民参政会上的博弈与宪政运动的兴起
    从抗战全面爆发到1939年,国内国际政治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国内,国共关系蜜月期逝去而走向新的相互防范和敌视阶段;蒋介石不仅在国民党内最终确立了其最高领袖地位,而且在全国树立了其抗战领袖的地位;国内舆论发生了有利于国民党的转变:纷纷要求加强团结和统一,在蒋介石和国民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战。在国际关系中,随着日军进攻势头的减缓,尤其是英、美开始向国民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有利于国民党的变化。以上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促成了国民党博弈策略的转变,并进而引发国内其他政治势力博弈策略的转变。政治局势的变化和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策略的转变直接促成了第一次宪政运动高潮的兴起。
    (一)政治局势的变化与国共博弈策略的调整
    1.国内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
    国内政治局势最重要的变化是国共关系蜜月期的结束。从1937年国共合作的建立到1938年年底是抗战时期国共关系最融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尽管双方都没有彻底放弃对对方的戒备态度,但都以抗战为重,与对方积极配合,在政治和军事上进行了有效的合作。
    就国民党来说,一方面由于在这一阶段日本的进攻势头十分凌厉,对国民党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力量悬殊,而且中共明确承认服从国民党领导,因此,为了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抗击日军,更为了通过共产党争取苏联的大量军事援助,国民党基本信守了其在五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引为同志,而竭诚容纳”①的诺言。在军事上,从1937年8月中旬起,国民政府已根据中共要求开始向八路军发放开拔费,增加月费及米津合计60万元左右,提供几乎全军的军毯、军服、棉衣、皮衣、皮帽、钢盔、干粮袋、水壶、行军锅、防毒面具、雨衣,以及必备之兵工器材、爆破器材、通讯器材和卫生器材。
    ……
展开
目录
在创新浯境中努力引领先锋学术(总序)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书的研究价值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新中国成立前对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研究
(二)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的研究
(三)台湾的研究
(四)国外的研究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 本书的预期成果和创新之处
五 概念界定及研究思路和框架
(一)概念的界定:宪政与宪政运动
(二)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抗战前宪政观念的传播及追求立宪实践的发展
一 晚清宪政思想的引入与预备立宪运动的兴起晚清宪政观念的引入和传播
(二)晚清预备立宪运动的兴起
二 民国成立至抗战前宪政观念的传播及追求宪政实践的发展
(一)革命党的宪政观及其宪政实践
(二)抗战前自由主义知识精英的宪政诉求
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兴起背景分析
一 合法性不足的弱势独裁:宪政运动兴起的制度背景
(一)孙中山的训政理念及国民党对它的“继承”
(二)作为弱势独裁的国民党训政体制及其合法性危机
(三)国民党的宪政许诺及其困境
二 国共妥协与有限合作
(一)国共妥协和有限合作机制的建立
(二)国共有限合作机制对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影响
三 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策略的调整与抗战初期的有限民主化
(一)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策略的调整
(二)抗战初期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趋向
四 中间党派的宪政诉求
(一)抗战前中间党派对民主和宪政的追求
(二)抗战开始后中间党派宪政诉求的增强
五 国际政治中民主与独裁的较量与民主国家的影响和示范效应
(一)国际政治中民主与独裁的对立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二)抗战开始后美、英对中国的影响与示范效应
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一次宪政运动高潮
一 一届四次国民参政会上的博弈与宪政运动的兴起
(一)政治局势的变化与国共博弈策略的调整
(二)一届四次国民参政会上的博弈与宪政运动高潮的骤然兴起
……
第四章 宪政运动的回潮与中间党派的聚合化
第五章 第二次宪政运动高潮
第六章 “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和宪政运动之转向
第七章 宪政运动之终结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