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届四次国民参政会上的博弈与宪政运动的兴起
从抗战全面爆发到1939年,国内国际政治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国内,国共关系蜜月期逝去而走向新的相互防范和敌视阶段;蒋介石不仅在国民党内最终确立了其最高领袖地位,而且在全国树立了其抗战领袖的地位;国内舆论发生了有利于国民党的转变:纷纷要求加强团结和统一,在蒋介石和国民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战。在国际关系中,随着日军进攻势头的减缓,尤其是英、美开始向国民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有利于国民党的变化。以上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促成了国民党博弈策略的转变,并进而引发国内其他政治势力博弈策略的转变。政治局势的变化和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策略的转变直接促成了第一次宪政运动高潮的兴起。
(一)政治局势的变化与国共博弈策略的调整
1.国内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
国内政治局势最重要的变化是国共关系蜜月期的结束。从1937年国共合作的建立到1938年年底是抗战时期国共关系最融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尽管双方都没有彻底放弃对对方的戒备态度,但都以抗战为重,与对方积极配合,在政治和军事上进行了有效的合作。
就国民党来说,一方面由于在这一阶段日本的进攻势头十分凌厉,对国民党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力量悬殊,而且中共明确承认服从国民党领导,因此,为了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抗击日军,更为了通过共产党争取苏联的大量军事援助,国民党基本信守了其在五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引为同志,而竭诚容纳”①的诺言。在军事上,从1937年8月中旬起,国民政府已根据中共要求开始向八路军发放开拔费,增加月费及米津合计60万元左右,提供几乎全军的军毯、军服、棉衣、皮衣、皮帽、钢盔、干粮袋、水壶、行军锅、防毒面具、雨衣,以及必备之兵工器材、爆破器材、通讯器材和卫生器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