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士是一个身份群体,建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和行动模式,以及社会对这种生活和行动的声望评价。隐士坚持不仕,通过逃遁、托病等方式拒绝与官贵接触,以不入城市、山衣野服与纵情饮酒等形式塑造自我,而社会舆论、政权机构和史家则根据隐士的角色实践进行甄别和确认。因此,隐士身份是一个动态建构过程,即“隐”不是个别人的专利特权,而是社会的共享价值。意欲成为隐士的个人和尊仰隐士的各个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隐士”身份的建构。不同社会层面接纳与尊崇隐士,在于借助“隐”来表达各自的思想诉求和价值观念,如士人以“隐”委婉批评国政并表示政治不合作,官员向“隐”以寻求精神解脱并彰显不俗情致,帝王借“隐”以敦风厉俗并制造政教清明景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