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史上最能折腾的9种牛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171087
  • 作      者:
    关艳艳著
  • 出 版 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br>    《史上最能折腾的9种牛人》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br>    《史上最能折腾的9种牛人》由百家讲坛著名主讲蒙曼教授倾情推荐。
展开
精彩书摘
    智者,当沉潜以待时而动——唐宣宗李忱“终归大海作波涛”<br>    成大事者,鲜少有一帆风顺的旅程,而逆境,正是他们练就能力与性格的熔炉。处逆境时,彻底掩藏自己的志向,暗中积蓄力量,磨炼成事的心理和性格能量,一朝时机成熟,便势不可挡。<br>    “韬光养晦”一词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原文是“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其意是指隐藏才能,不使之外露。而这位宣宗皇帝就是唐朝的李忱。他从一个身份、地位都很低下的皇子,历经劫难最后登上大宝,成为一国之君,其法宝就是韬光养晦。<br>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于长庆中期被封为光王。即位之前,贵为王公的李忱却不得不离京出走,这得从他当时的处境说起。李忱的母亲并不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妃子,她作为当时叛臣的罪孥进宫,结果邂逅了当朝皇帝,生下了李忱。可惜在李忱的幼年,宪宗皇帝就被宦官暗杀了,留下这一对母子,既不能母凭子贵,也不能子凭母贵。<br>    公元820年2月,李恒(李忱之兄)被宦官扶上皇位,是为唐穆宗;四年后穆宗服长生药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他只活到18岁,驾崩后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继接任。<br>    在这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他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尽管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光王的特殊身份,还是让他逃避不了侄儿们猜忌、排斥、挤压的命运。文宗、武宗两位皇帝更是对他心存芥蒂,非但不以礼相待,还想方设法地迫害他。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时,李忱为避祸,便“寻请为僧,行游江表间”,远离了是非之地。应该说,李忱当时作出的这一抉择,当属大智若愚、达人知命的明智之举。而流放底层,阅尽人世沧桑,也为他将来成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br>    法号“琼俊”的李忱虽然隐居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但他并没有一心向佛,忘却心中之志。握瑾怀瑜的他,效法孔明抱膝于隆中、太公钓闲于渭水,准备待时而动。在唐武宗统治的六年间,他不停地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宫内情况,积极从事夺权的活动,以实现“归去宿龙宫”的夙愿。<br>    虽然他一直隐藏自己的这一志向,在福建境内的天竺山真寂寺的三年间,他大智若愚、言行谨慎、不露端倪。但在一次与黄蘖和尚观瀑吟联时,他那深藏于心的雄才大略却通过一副对联表露无遗。<br>    黄蘖是当时福建一位名僧,他出家于福清黄蘖山,因拜江西百丈山海禅法师而得道,从此名声大噪。黄蘖当时云游四方,行踪不定,也曾入宫,与李忱熟识并成为知己。得知李忱龙潜于真寂寺,他特地赶来,在庙里长住下来。<br>    一日,两人在山中闲话,面对悬崖峭壁上的一条飞瀑,黄蘖来了雅兴,对李忱说道:“我得一上联,看你能否接下联。”李忱也兴致盎然,说道:“你道来我听,我必对得上。”黄蘖于是吟道:“干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几乎是脱口而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黄蘖听了,赞赏有加。<br>    李忱就像那瀑布,经历“干岩万壑不辞劳”的艰险后,终将飞珠溅玉、石破天惊。公元846年,深谙权谋、忍辱负重的李忱果然在太监们的拥戴下,从侄儿手中夺过大位,是为唐宣宗,时年37岁。由于他长期在民间阅世读人,深知黎民疾苦,故躬行节俭,虚怀纳谏,颇有作为。<br>    成大事“三十六计”<br>    《孟子》中有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李忱在宫中装痴,在宫外为僧,都是他动心忍性的时候,他或者落魄寂寥,或者佯狂装痴,凡夫俗子、势利人物,或以此为怪,或以此为笑。<br>    但是真正的智慧并不显现出智慧,真正的谋略并不显现出谋略。鸷鸟将要发动攻击时,一定先收翼低飞;猛兽将要搏斗时,一定先贴耳伏地;圣君贤人将要行动时,一定会先向他人表露自己的愚蠢和迟钝,以麻痹他人的神经,这正是“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的韬晦之术。<br>    ……
展开
目录
第1种  韬光养晦者:暗敛锋芒,终作池中之物<br>◎收敛锋芒,静待时机成大业——刘备智掩天下梦<br>◎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的三年韬晦路<br>◎智者,当沉潜以待时而动——唐宣宗李忱“终归大海作波涛”<br>◎运诈成晦,曲径方可通幽——杨行密如此成就大业<br>◎装疯卖傻,于伏藏中图大业——燕王朱棣走向权力巅峰<br>◎高妙的隐者之道:隐于朝——郭子仪长荣不衰的秘密<br>◎“鹰立似睡,虎行似病”,韬晦者当如此——司马懿如此韬晦<br>◎身居高位保身之法:以“跪姿”见人——陈平“狡兔死,走狗活”<br>◎深藏不露,终会一飞冲天——刘裕的风雨韬晦路<br>◎守愚:举重若轻的处世良方——石琚智守“大愚”<br>第2种  外圆内方者:用脊梁撑起一片圆融天地<br>◎用脊梁撑起一片圆融天地——徐文远乱世存身<br>◎为人之道,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绝世贤臣温峤的方圆人生<br>◎方圆之性与方圆人生——曾国藩刚柔相济成大事<br>◎方圆通达,在复杂关系中寻找安全点——清朝“二刘”如此明哲保身<br>◎方圆合璧,即能纵横捭阖——纪晓岚智全“忠孝”之心<br>◎做人当方则方,当圆则圆——刘晏妙手安大唐<br>◎成功必修课:方正为人,圆融处世——张之洞的处世之道<br>◎掌握方圆分寸:有所为亦有所不为——赵德昭舍皇位保全己身<br>◎处方圆人生,以糊涂处世——于右任为羊肉泡馍馆题字<br>◎以柔克刚,自能滴水穿石——孝庄呕心辅清廷<br>第3种  从容进退者:能屈能伸亦英雄<br>◎功成身退天之道——张良功成身退绝凡尘<br>◎急流勇退方能明哲保身——陶朱公三聚三散<br>◎行藏之间,以平常心处之——李泌的行藏人生<br>◎淡泊名利者,进退自从容——孙叔敖淡名利,荫子孙<br>◎欲取先与,以屈求伸——孟昶智斗朝中权臣<br>◎能屈能伸,便能无往不利——康熙帝计除鳌拜<br>◎以退为进,计除成功路上的“拦路虎”——后赵石勒智取幽州<br>◎忍辱负重,人生大业苦中求——勾践忍辱十年的复国路<br>◎退避三舍,只待一胜为王——重耳如此成就春秋霸业<br>第4种  灵活变通者:变则通,通则久<br>◎是良禽,就该择木而栖——“战神”章邯择明主成大事<br>◎人生变幻莫测,需随机应变处之——明初大将郭德成为何成了和尚<br>◎君不贤,则臣投别国——郭嘉弃暗投明展宏图<br>◎以“变通”神兵降伏人生“强敌”——蒯通以变应变,逢凶化吉<br>◎变通,自可于万难之间游刃有余——曾国藩如此变通<br>◎随风转舵,做人生路上的“不倒翁”——叔孙通即使改朝换代,依然走红<br>◎直中难取胜,则在曲中求——多尔衮以迂为直取南明<br>◎打破常规,难题自会迎刃而解——诸葛亮反“师道”而行<br>第5种  胸藏丘壑者:妙手一局乾坤可定<br>◎执一子智取全局——周瑜做局,蒋干中计<br>◎施“苦肉计”,给对手致命一击——要离自残刺庆忌<br>◎釜底抽薪的制胜之道——周亚夫平刘濞之叛<br>◎弃一子盘活全局——汉景帝杀晁错成就削藩<br>◎空手套自狼,巧用他人贪心成事——张仪二戏楚怀王<br>◎全身而退之道:金蝉脱壳——毕再遇悬羊击鼓<br>◎巧设连环局,计计相连破强敌——王允巧设连环计除董卓<br>◎落子于局部,着眼于全局——苏代的大局观<br>◎巧设迷局,瞒天过海——蔡锷巧脱身<br>第6种  善御人者:可争天下而天下莫能与之争<br>◎得人才者得天下——汉高祖“得猛士兮守四方”<br>◎用天下人,则天下尽在掌握——汉武帝用人如用权<br>◎收放自如的用人之道——刘秀巧“辞退”朝中功臣<br>◎天下智力皆为我所用——曹操得天下众才归心<br>◎因势利导,依势择人——诸葛亮用关羽智放曹操<br>◎以至诚之心待人,得忠心耿耿之士——孙策攻心太史慈<br>◎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孙权坚用诸葛瑾<br>◎不拘一格用人才——唐太宗用人不问出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