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是颇为科学的概括,反映了孙中山的主要业绩。这三个词语还是相通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反对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先进的近代社会思潮与运动,莫不以高扬爱国主义、挣破殖民主义枷锁和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为第一要义。因此,爱国者、民族英雄与民主革命先行者在“民主革命”意义上完全一致,后者实际上包括了前者,而前者突出了后者的主要内涵之一。另一主要内涵,则为反对封建主义。
但是,不能忽略孙中山还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化前驱。他提出了在当时比较先进的、科学的近代化方案,以便实现“振兴中华”:粉碎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枷锁乃是前提;民主建政则是杠杆;“实业化”构成方案的中心;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当是必要条件。作为宏伟社会系统工程的近代化的基本目标,即为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可见,增加近代化前驱这个定语无疑是必要的——更为完整地概括与凸现了孙中山的思想与实践,表明他兼具革命者与建设者的双重身份。虽然,孙中山担任的短暂的临时或非常大总统的职务严重局限了他的作为。
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体系应当给以更高的评价,并且充分认识它对当前我们的物质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参照和借鉴意义。显而易见,孙中山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体系兼具历史与现实意义。
民族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基本矛盾。旧中国在对外意义上是备受侵凌的半殖民地,对内意义上则是满洲贵族或汉族统治者“宰制于上”的民族牢狱。前期民族主义中的主要口号“反满”具有广泛的动员作用,避免瓜分、共管厄运亦为题中应有之义,尽管均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却超越了“反清复明”之类的口号。后期民族主义则突出反帝内容——“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原则,定为“民族自决”。
……
展开